有一個完整的大一統王朝在河南建都嗎?

清樂堂


何為大一統

《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
《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大一統王朝,自秦始皇掃六合、廢分封建立秦朝始,以佔有漢地九州地域多少為衡量標準的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王朝。

大一統的王朝

有秦朝、西漢、新朝(王莽)、東漢、西晉、隋朝、唐朝、武周(武則天)、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總共十二個王朝

其中河南建都的王朝

  • 西漢:

劉邦剛建立漢朝時,曾經在洛陽短暫的定都五年,後來在劉敬、張良的勸說之下,才決意遷都長安。

  • 東漢:(公元25年-220年,定都洛陽)

新朝後期,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光武帝劉秀起兵恢復漢室,史稱“東漢”,開創了“光武中興”,到了兒子(漢明帝)、孫子(漢章帝)時,國力快速發展,史稱“明章之治”。到了漢和帝時,東漢國力達到了頂峰,隨後急劇的轉向衰弱,皇帝一個賽著一個短命,導致外戚、宦官把持朝政,末年爆發黃巾起義,隨後進入三國鼎立的時代。

  • 西晉:(公元266年-316年,定都洛陽)

晉朝由司馬炎建立,於280年滅東吳,終於結束了群雄逐鹿、烽煙四起的三國時代,但僅僅37年後,西晉也隨之滅亡,西晉時期發生“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西晉滅亡後,導致中國進入近三百年的混亂時代,對中原文化、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史稱“五胡十六國”。

  • 武周:(公元690年-705年,定都洛陽)

武則天臨朝改制,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武則天去世後,唐睿宗-李旦復位,恢復了李唐王朝。武則天在位時,獎勵農耕、改革官場吏治、選拔人才,科舉改制,創立了殿試及武舉考試,大力發展國力,史稱“貞觀遺風”。

  •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定都開封)

顯德七年,後周諸將於陳橋驛,發動兵變,擁立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宋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經濟、文化發展最繁榮的時代,儒學也發展到了頂盛。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在河南定都的大一統王朝。


我是小謝,趣說歷史 如果大家喜歡就請點擊關注、訂閱吧!在此感謝大家了!!!

如有錯誤的地方,也請各位看官指正!

大家也可留言說說自己的看法!


小謝趣說歷史


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它的歷史意義影響深遠。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西漢的歷史影響也很大,雖然他的制度大多還是秦朝的制度。漢承秦制嘛。

秦和西漢的都城都在陝西,直到王莽篡權、赤眉、綠林起義。農民出身的劉秀在哥哥被劉玄殺害之後,韜光養晦又有了雲臺二十八將。東漢建都洛陽,劉秀不得已立了郭聖通為皇后,而冷落了原配妻子陰麗華。郭家勢力太大,劉秀無奈,陰麗華卻善解人意。數年後劉秀最終還是廢掉了囂張跋扈的郭皇后,陰麗華最終還是被立為後。劉秀曾感愧疚不已,於是便有了那句“仕宦當做作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

劉秀平過無數叛亂,被後人稱為“撥亂之王”。隴地的隗囂,蜀地的公孫述最為出名。這兩位也都是人傑,隴先滅,蜀後滅。得隴望蜀便源於此。

劉秀曾被毛澤東欣賞,毛澤東認為劉秀建功立業的難度和個人的品格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上。劉秀幾乎沒有殺過功臣,因為劉秀文韜武略誰也不怵,胸懷更是寬廣。劉秀曾封過曾出賣過主子投降過來的兩位仁兄“不義侯”,可真令人啼笑皆非。光武大帝如此神武,河南卻少見宣傳,真是不理解。

西晉定都洛陽,司馬炎稱帝。西晉亂成一鍋粥,政治黑暗,人心喪亂。八王之亂,一蹶不振,這些為歷史上的“五胡亂華”也埋下了禍根。

北宋定都汴梁(開封),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只是軍事孱弱,常被外族入侵。傷心事不提也罷。

大一統王朝定都在河南的就這三個朝代吧。







醉臥沙場君莫笑啊啊啊


什麼是大一統王朝?

《漢書.王吉傳》中有明確記載: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什麼意思?就是說這個王朝必須統一法度,統一度量衡,九州(漢地)百姓都必須共同遵守。

以此為依據,我們單獨看河南。


歷史上在河南建都的王朝還是很多的,而且被公認的七大古都中,河南就佔了三個。

洛陽、開封、安陽,是河南歷史的見證,也是河南的文化底蘊。

那麼有沒有大一統王朝在今天的河南境內建都呢?我不能說瞎話,這是有的。

她們就是建都洛陽的東漢和西晉。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是劉秀在王莽新朝的天下大亂中建立起來的。

她歷經了一百九十五年,將中華文明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創造了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盛世,但也出現了外戚專權、宦官亂政的局面,最後在黃巾起義中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滅亡。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司馬炎在逼迫曹魏禪讓的基礎上建立的。

她國祚時短,按大一統王朝定義計算,只有37年。在這短短37年的時間裡,雖然創下了“太康之治”,留下了“魏晉風流”,但也引發了“八王之亂”,導致了“五胡亂華”,給漢族先祖留下了無盡的歷史傷痛。



其實在古代,河南地區是中國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主要集合地。

只要實事求是、認真開發,河南擁有的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輸出屬於自己的歷史文化產業是輕而易舉的。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中國歷史公認的大一統王朝主要有秦朝、西漢、新朝、東漢、西晉、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合計12個王朝。

其中的北宋爭議最大,但是北宋時期,經濟繁華,政治清明,國民幸福指數遠超漢唐。周邊各國無不以學些和效仿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制度為榮,因此,宋朝也是當時實際上的領袖,無愧於大一統王朝。

另外就是,新朝和武周也有爭議,但是兩朝存在也是歷史事實,不容抹殺。要知道,現在西安也把新朝算作一個建都在西安的統一王朝。武周立國更是事實,既然承認武則天唯一女皇帝的歷史地位,其建立的武周王朝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大一統王朝。

綜上所述,建都在河南的大一統王朝主要有西漢、東漢、西晉、隋、唐、武周和北宋七朝。接下來一一進行闡述:

1、西漢

《史記·高祖本紀》:“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陽,諸侯皆臣屬。”又:“高祖置酒洛陽南宮。”儘管隨後,在張良的建議下,漢高祖劉邦最終遷都長安,但是西漢初定都洛陽也是歷史事實。

2、東漢

東漢王朝,光武帝劉秀建立,定都洛陽,歷經195年,和西漢合稱漢朝。

東漢的文化、科技、軍事較西漢有明顯的提升,其中東漢對匈奴之戰,迫使、匈奴西遷,解除了秦和西漢以來匈奴對中原地區的威脅。東漢後期,漢獻帝被擄至西安6年,這也是西安稱東漢定都西安的證據。

3、西晉

西晉一統三國,建立大一統的晉王朝,定都洛陽,開國皇帝是晉武帝司馬炎。

4、隋

隋朝開國皇帝是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宣佈遷都洛陽。隋煬帝以洛陽為中心開槽的大運河成為全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線。對隋唐兩朝和以後的的中國南北經濟發展和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唐

唐朝是唐高祖李淵所建立,定都長安。唐太宗在洛陽處理朝政長達兩年,657年唐高宗正式遷都洛陽。隨後的唐中宗、唐睿宗都是在洛陽稱帝。武則天駕崩後,唐中宗在706年,宣佈遷都長安。唐玄宗在位30多年,其中在洛陽處理朝政長達10年之久。唐朝末年,昭宗再度遷都洛陽為時三年。唐朝定都洛陽沒有任何爭議。

中國古都之爭主要就是洛陽和西安之爭。漢獻帝被挾持到西安6年,西安就認為是東漢定都洛陽六年,那麼唐朝這麼多皇帝遷都洛陽和長期在洛陽處理朝政,西安卻不予承認。我也是醉了。

6、武周

武則天代唐建周,成為歷史上正統承認的第一個女皇帝,她在洛陽稱帝,改洛陽為神都。政治上,武則天開創殿試和科舉,後來的狄仁傑、姚崇、宋璟等名相都是武則天所選拔的人才。軍事上,武則天在位時期收復安西四鎮。

7、北宋

北宋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天下200多年的藩鎮割據的局面。北宋經濟高度發達,文化燦爛,百姓生活富庶,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嚮往的時期。

北宋定都開封167年,東京開封更是一座名滿世界的城市。號稱“東京富麗天下無有”,一副《清明上河圖》讓世界位置傾倒和羨慕。

中國歷史上超過一半的大一統王朝定都中原地區的河南,為河南的歷史留下了濃厚的一筆,讓世界為之驚歎。正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


河洛源


一部河南史,算得上半部中國史。河南,作為中原腹地,歷史上佔據河南就左右了華夏的“格局”,河南尤其是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地位和作用更為重大。國都之地主要在洛陽、開封,在河南大地上建都的大一統王朝有:

一是奴隸社會周平王建立的“周朝”,史稱“東周”。

二是漢世祖劉秀建立的“漢朝”,史稱“東漢”。

三是魏文帝曹丕建立後“魏國”,實現短暫的“三國歸魏”。

四是晉武帝司馬炎建立的“晉朝”,史稱“西晉”。

五是隋煬帝遷都的“隋朝”。

六是武則天遷都的“周朝”及後唐。

七是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史稱“北宋”。



河南是在華夏族的歷史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上古時代到宋朝時期,河南一直是華夏族的核心地帶。

在河南建都的朝代很多,八大古都,河南佔據半壁江山。

西周克商第二年,周公就營建洛邑,成王在洛邑設明堂,建七廟,駐八師,置九鼎;九鼎,國之重器,是權利和王都的象徵。洛陽現在有東周稱遺址,也有成周城遺址。

至於東漢,東漢的影響力不比西漢弱;科技,經濟,軍事,文學均強於西漢。西漢時期開啟的絲綢之路,經過新朝,已經斷了;另外,張騫鑿空西域,更多的是軍事意義;最遠的距離也就是到達西域;但東漢時期的絲綢之路卻到達了歐洲,絲綢之路才真正成為商業之路,文化之路,友誼之路。羅馬帝國三次遣使入貢洛陽,就是鐵證;2014年,洛陽成為絲綢之路和中國大運河雙申遺成功城市,就是對班定遠和隋明帝的肯定,更是對洛陽的肯定。

另外,隋唐時期,隋煬帝遷都洛陽;武則天遷都洛陽;唐高宗李治就直接在洛陽,在唐朝的問題上,洛陽與長安平分秋色。隋唐時期出現的逐食天子就是對所謂的關中強於中原的說法的否定。如果不是唐玄宗時期的大力發掘廣通渠,唐玄宗也不會高臥長安。到唐朝初期,關中的劣勢和缺點已經顯露無疑。所以,唐朝以後,沒有任何朝代定都長安。

另外,說到宋。送不是某些人嘴裡的烏煙瘴氣的,它們只知道靖康之難,卻不知道唐朝回西安後的安史之亂,國都六破,天子九逃;看看杜甫的三吏三別,就知道唐朝的百姓生活多麼悲慘。當然,宋朝的靖康之難,百姓也受刀兵之苦,但靖康之變到南宋建立也就幾年的時間。另外,宋朝絕對是中國曆代王朝中,經濟,科技,文化的巔峰。日本現在崇尚的極簡美學,就來源於宋朝。南宋滅國後,日本的國王率領臣民面西跪拜痛哭,就是對宋的肯定。

就剩下的就是沒有在河南建都的秦了。說到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秦,虎狼之國也”。從種種跡象來看,秦的勝利,是古代“法西斯主義”的勝利。秦統一六國,功績彪炳千秋;但也從百家爭鳴,變成了一家言。很難評價。正是秦統一六國,才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思想;但卻忽視了一個國家合理與否,不是國土面積,不是軍隊實力,而是自由,而是自己子民的尊嚴和子民自己手中的權力。而秦,缺少的就是對自己子民的尊重;它只是把自己的子民當成戰爭的工具,財富的來源。所以,秦二世而亡……


三戶老人


大統一朝代國都只有兩個,前期西安,後期北京




中華第一古都長安


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大一統王朝應該只有三四個,那就是漢、唐、清以及元朝。國度分別是長安和北京。那麼這樣說來就沒有在河南建都的。

但,漢朝之東漢建都洛陽,唐朝之武周建都洛陽,不知道該怎麼算?算是還是算不是呢?

這裡想說的是,河南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和滋養地。但由於地理條件所限,主要是缺乏古兵器條件下的天塹做屏障,所以不是建都的理想所在地。

比如北宋,定都開封,那可叫個夠慘的,徽欽二帝都被擄走了,慘不忍睹!


鍬揚春史


漢朝 西漢在長安 東漢在洛陽 但老劉家不分東西 人家一直是漢朝 就算中間被王莽篡了幾年 人家漢朝也是大一統的王朝

晉朝 三國後大一統 定都 洛陽

隋朝 隋煬帝遷都洛陽

唐朝 武則天 以周代唐 定都洛陽

民國 一二八事變以後 洛陽也當過幾個月國都 民國從東北易幟以後就完成了 形式上的大一統


真我85918


中國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始於秦。分別有秦、西漢、新朝、東漢、西晉、隋、唐、元、明,清。

在今河南地界建都的有東漢和西晉,和唐朝的武周時期15年。但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均建都於長安或北京

漢有兩漢,雖然東漢的成就和影響力遠不及西漢,但是也是大一統朝代,這一點從兩漢各自的註明帝王上就能直接反應出來。

下一個,應該是人常說亂的像三國一樣的三國統一之後的西晉,司馬家復辟,秦漢以後已經有了六百年左右的成熟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可是司馬家族卻要走歷史退路,分封諸侯王國,在核心人物死後,最終導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中華民族的巨大傷痛。西晉短短几十年,可對中華民族造成的巨大損失和傷痛遠遠大於日本侵略中國!!! 幸虧秦地又出了一位秦始皇級的千古一帝,隋文帝,重新拯救了中華民族。。。。。。

還有一個也算得上,那就是唐朝的武周時期十五年,李家媳婦武則天篡奪了李家政權,為了脫離關隴集團的包圍,殺臣害子,在洛陽執政,但是她死後還是要回家與夫同葬,畢竟她是李家的人,死也是李家的鬼,當然了武周政權實質仍是李唐政權。

五胡亂華的民族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