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緬甸佤邦和果敢?為什麼有些人說它們是華人特區?

用戶101439653807


果敢和佤邦地區在歷史上與我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度還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隨著歷史的變遷,以及國力的衰弱,果敢和佤邦最終被劃歸了緬甸。

儘管歸屬變了,但這兩個地區的主要人口還是華人,屬於在緬的華人聚居區。所以迄今為止,他們都還保留著華人語言、文化習慣以及漢族的風俗。

果敢地區原來隸屬我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1960年中緬雙方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 ,條約中未提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了收複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佤邦在歷史上也是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和漢語,官方行文為中文 。1948年,國民黨第8、第26軍從大陸敗退到佤邦,佤邦被國民黨軍殘部控制。

以上就是果敢和佤邦與我們的淵源,由於新中國建立後,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國際外交政策,不稱霸,不以追溯歷史領土的名義向周邊國家索取領土,佤邦和果敢就永遠留在了緬甸。

雖然國籍有了差別,但是這兩個地區的大多數人口與我們同種同文,血脈相連,所以一旦緬甸發生戰亂,這兩個地區的婦孺老幼就會進入我國邊境避難。我們也給他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以及食物、水、醫療等服務。

但願緬甸政府能夠和平解決種族問題,善待我們的同胞。


明德山人6998


佤邦、果敢都是撣邦的。它們在緬北地區,由於撣邦地理位置上和中國接壤,歷史上的撣邦就是華人的主要移民地。所以撣邦一直就是緬甸和中國聯繫最為密切的地區之一,當地很多有名的人物都和中國有關係。比如金三角地區的坤沙、自稱祖上是漢人。

目前,撣邦有四個特區,華人特區有三個,果敢、佤邦、勐拉。其中,果敢和勐拉這兩個特區的大部分人都是漢族人。佤邦則稍微有點不同,雖然由佤族控制,但是佤邦境內有相當多的漢族人,並且他們非常熟悉漢族文化,積極鼓勵漢人移民投資。

果敢

果敢是撣邦的第一特區,歷史上原是中國領土。直到1897年的中英條約才使得果敢成了英屬緬甸的一部分,這樣果敢的華人就成了緬甸的本土少數民族。1983年,果敢族才成為了緬甸第135個民族。彭家聲脫離了緬共以後,與緬甸政府取得了和解,雙方達成了協議。於是,果敢便成了緬甸的撣邦第一特區政府。

由於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很好,果敢也是向其積極靠攏的,利用大陸來發展自身經濟。特別由於果敢地區以前是靠著種植鴉片為生,在2002年以後開始進行轉變,這使得果敢非常希望利用大陸為平臺來解決經濟發展的問題。

佤邦

佤邦是撣邦的第二特區,和果敢一樣,也都是源自於緬共。1996年,佤邦聯合軍打敗了坤沙以後,便成了金三角地區勢力最大的地方武裝。佤邦主要有南、北兩塊地區組成。佤邦主要還是以佤族為主,但是深受大陸的影響,大部分佤族領導人都熟悉漢族文化。佤邦政府對華人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友好的,華人和當地的民眾也能夠相處融洽。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緬甸北部有四個特區,都是高度自治的,說白點幾乎是半獨立狀態。他們分別是第一特區果敢,第二特區佤邦,第三特區克欽,第四特區小勐拉。

以上四個特區就有三個特區基本上是小中國,第一特區果敢那是不要說,因為果敢地區主體民族就是漢族,人口有約十五萬。由於果敢都是漢人,所以在當地一切何國內沒有區別。講漢語,用人民幣,以前學校教材也是和國內一樣的。手機號碼也是國內的運營商,所有商品也都是中國運過去,所以在果敢你一定不會有異域的感覺。

果敢以前果敢是自治地區,自打08年果敢內亂緬軍乘虛而入控制了果敢,緬甸政府為了很好的統治果敢,所以至今果敢慢慢緬化,很多招牌文字更換為緬語,學校也開始教緬語。我想長此以往我們的同胞果敢人終究要被緬甸同化。好在彭家聲所領導的果敢同盟軍並沒有被緬軍全部消滅,當年有一部分不願意投降緬軍的果敢同盟軍士兵逃了出來。這也就是今天果敢同盟軍的基礎,如今他們在彭家聲長子彭德仁帶領下依然戰鬥在果敢地區。

第二特區佤邦,主要民族是佤族。佤邦是緬甸實力最大的民族武裝,佤邦也是高度自治。它幾乎是一個縮小版中國,他們有一個黨叫聯合黨,他們的軍隊叫聯合軍。他們的總書記兼政府主席是鮑有祥,他們的政體也和我們國內一樣,有中央政治局,也有政協,婦協,有縣委書記…

佤邦的一切基本上是照辦中國,他們用人民幣,學校教中文,電視臺也中文播報,街上所有招牌也都是中文,所有商品算是中國貨,政府官員也都是說中文…

而且佤邦與中國雲南地方政府關係都比較好,兩地民間和官方互有來往。所以佤邦是繼果敢之後比較漢化的一個地區,假如你到了佤邦絕對不會有身在緬甸的感覺,因為你身邊的一切和國內無異。

第三特區克欽,克欽就是國內景頗族,第三特區克欽近些年來和政府軍打仗比較厲害,他們有一支軍隊叫克欽獨立軍,這支軍隊是僅次於佤邦聯合軍的民族武裝。克欽實行全民皆兵,但是這些年來克欽獨立軍對抗緬軍還是比較吃力,所控制的區域也在慢慢被緬軍蠶食。克欽邦在我們國內比較陌生,很多人不知道。我覺得原因是克欽邦並沒有太漢化,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語言和信仰,所以國內的人對於他們並沒有像佤邦和果敢那樣熟悉。

第四特區就是小勐拉,他們的領導人是海南知青林明賢,林明賢是當年緬共興起時出過革命的一批知青,後來脫離緬共成立了第四特區。第四特區人口比較少只有十萬人左右,軍隊也只有幾千人,第四特區在緬甸民族武裝裡面確實算不上是實力大的。但是第四特區由於緊靠中國,這些年發展的特別好。旅遊業和博彩業是當地經濟的重要來源,如今的小勐拉高樓林立確實比較繁榮。第四特區由於領導層是中國人,再加上和中國接壤,所以該地也和中國類似。漢語在當地同行,漢化程度和果敢佤邦不相上下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緬甸瓦邦以佤族人口占多數,果敢以果敢族佔多數人,果敢族也就是原中國漢族。瓦邦目前有自己的地方武裝軍隊和唯一政黨,管轄約60萬人口,每家每戶必須一人無償長期服兵役,就是有到中國來打工的年青人,一但接到通知,也必須立馬趕回去,服從佤邦“政府”的招兵任務,不聽命令的,家庭遭難。可以說是農奴制度,百姓必須完全忠誠於佤邦首領和政黨,佤邦首領實行家族世襲制,社會制度與朝鮮近似。是緬甸的一個“特區”,緬甸中央名義上的屬地。現在的果敢,從2009年起,趕跑原果敢首領彭家聲後,已經改為果敢自治區了,已經拋棄農奴制度,實行全民選舉、多黨競爭民主社會制度了。這兩個特區或自治區,由於地處中緬邊界,與中國有悠久的分割不斷的歷史,經濟也嚴重依賴中國,普遍使用人民幣,也兼學習漢文,各方面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都受中國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