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這樣“殺熟”

“明碼標價”本應是市場各行業服務的常態,但在證券行業,至少在佣金費率這一項上就沒有做到,而且暗藏貓膩,這到底怎麼回事?

大家都知道,投資者買賣股票時,不考慮股票漲跌也會有成本,比如印花稅、佣金等。我們單說佣金,可以理解為證券公司向股票投資者收取的中介費。畢竟,券商就是股票撮合交易的平臺,與房產交易的中介費概念差不多。

其實,券商的佣金最早也有明確的監管規定,比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就曾規定,“A股的佣金為成交金額的0.3%,起點為5元。”簡單來說,就是買賣股票,券商收取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但如果一筆操作總價過低,則按最低每筆5元收取。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佣金收入都是券商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從2010年開始,事情開始發生了變化。一方面、隨著券商數量的增加,券商間的市場競爭加劇,為了吸引客戶,不少券商通過降低佣金的方式吸引投資者來開戶;另一方面、券商的業務收入開始多元化,佣金收入佔比總收入出現下降,因此部分龍頭券商也就對佣金打折幅度逐步放寬。

2019年,如果你是新股民到券商去開戶,給你的佣金標準起點就是0.3‰,起點5元。也就是說,現在券商佣金的標準就是萬分之三。如果你交易價值10萬元的股票,按照千分之三的標準收取,佣金就是300元;而按照萬分之三的標準收取,佣金只需要30元。如果你很少進行操作這點操作成本差異還能接受,但如果你是一位短線客,全年交易總金額超過100萬,那麼這些手續費差異就是幾千元。

但很多老股民卻對自己的佣金費率一無所知。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券商的佣金並不在交易軟件中顯示出來,而需要投資者自己根據資金流水倒推;另一方面、券商調整佣金往往需要客戶經理經手,調整幅度、調整規則都不透明。比如,就有兩位資金量差不多的投資者,在同一家券商開戶,一個給了萬分之3的佣金,而另一個則給到了萬分之1.8。

甚至直到2018年,某券商推出的廣告詞,竟然是“在每一位客戶的個人賬戶中清楚標明實收佣金費率,做到價格統一且公開透明。”難道一早不就應該這樣嗎?

券商這樣“殺熟”

其實,券商佣金不單單是A股手續費,隨著我們A股市場的開放,可供交易的投資產品越來越多,每種產品的手續費都是可以調整的。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回購業務,融資利率都不盡相同。

券商這樣“殺熟”

筆者在上表中總結了散戶投資者常用的幾種投資手續費,標準費率和打折利率確實有不小的差距。投資者一定要放棄在一般購物中,“老客戶 = 享受優惠低費率”的傳統概念。你不提,券商一定不會主動給你降低佣金。

券商這樣“殺熟”


筆者詢問了不少投資者,發現在天津不少券商,同一家券商營業部下,甚至存在高至千3、低至萬1.8的N檔客戶。最為奇葩的是,這種手續費認定標準,根本不是按資金多少分級,就是一人一策,“看人下菜碟”。

券商這樣“殺熟”


對此,普通投資者的應對也很簡單:“轉戶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