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知識點對比彙總!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是高中歷史的重點複習內容,小編今天都給大家整理好了,一定要認真看哦!

高中歷史: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知識點對比彙總!


知識網絡

高中歷史: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知識點對比彙總!


熱點一: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比較

1.相同點:兩者都是發生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日益加深的社會條件下,為使國家和民族從受奴役的地位擺脫出來而發起的愛國運動;兩者都面臨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將鬥爭矛頭指向帝國主義扶植的代理人。

2.不同點。

(1)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由於兩者所處的時代不同,辛亥革命屬於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範疇,五四運動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2)從革命的指導思想看,辛亥革命以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政治目標。五四運動促成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中國革命的正確思想。

(3)從革命領導階級看,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可能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五四運動是由先進的知識分子領導的,工人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顯示了偉大的力量,他們強烈地反對帝國主義分贓的巴黎和會,反對軍閥政府賣國。

(4)從發動群眾的深度和廣度來看,辛亥革命由於缺乏徹底的革命綱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發動了人民群眾並依靠群眾的力量,但沒有提出徹底的土地綱領,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而五四運動的規模是空前的,遍及中國城鄉。從捲入的階層看,工、學、商,男女老幼都行動起來了,其規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徹底性方面,是前所未有的。

(5)從革命的結果與前途看,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革命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奪,革命任務沒有完成,舊民主主義革命以失敗告終。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篇章,後來在中共領導下,最終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


高中歷史: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知識點對比彙總!


熱點二:辛亥革命與大革命的比較

1.相同點:兩次革命從失敗的原因上來看是相同的:客觀上都有帝國主義的干涉。辛亥革命中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大革命中,英、美帝國主義支持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主觀上都由於革命領導者的軟弱、妥協致使失敗。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不敢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沒有發動群眾,把權力交給了封建軍閥;大革命中,陳獨秀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革命領導權,對蔣介石姑息,並壓制工農運動,妥協退讓。

2.不同點。

(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發生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大革命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領導階級不同:辛亥革命是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大革命是在國共統一戰線的領導下進行的。

(3)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大革命打垮了北洋軍閥。

(4)群眾基礎不同: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黨人的力量;大革命中,工農運動蓬勃發展。

高中歷史: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知識點對比彙總!


熱點三:理解井岡山革命道路的內容

1.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武裝鬥爭最初以奪取城市為目標,以後逐漸轉變方針,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後,開始向農村轉移,1927年10月,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探索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2.土地革命:毛澤東在革命根據地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開展土地革命,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毛澤東還領導了根據地的經濟建設,使農村經濟有了發展。

3.政權建設:1930年10月—1931年秋,蔣介石對根據地發動三次“圍剿”。毛澤東、朱德領導紅軍粉碎敵人三次“圍剿”,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澤東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高中歷史: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知識點對比彙總!


熱點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階段特徵和基本線索

1.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

(1)階段特徵: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與中國人民之間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務是打倒列強和北洋軍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其突出特點是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基本線索:五四運動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共成立後,集中領導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在實踐中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1924年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國民大革命,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勢力,打擊了帝國主義,但最終在國民黨右派進攻下失敗。

2.1927年8月至1937年6月。

(1)階段特徵: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之間的矛盾。但隨著日本加緊侵華,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抗日的民族戰爭提到首要地位。

(2)基本線索: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1928年形式上完成全國統一。1935年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和改訂新約運動,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內憂外患嚴重。

1927年8月至1936年,中共領導了反對國民黨蔣介石統治的武裝鬥爭。毛澤東軍民開闢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而使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建立農村革命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政權的道路。1931年,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共對峙的局面正式形成。由於“左”傾錯誤和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失敗,紅軍被迫長征,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標誌,成為中國革命的轉折點。

1936年的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內戰基本停止,開始由對峙、內戰走向合作抗日。美國羅斯福新政的成功和蘇聯斯大林模式下的建設成就也影響著中國先進知識分子。

高中歷史: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知識點對比彙總!


3.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1)階段特徵:在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日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國共兩黨以黨外合作為基礎,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全民族抗戰,最終中國人民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為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2)基本線索:日軍分路深入中國領土,佔領大量中國領土,國民政府組織淞滬、徐州、武漢、太原四大會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但由於國民黨推行片面抗戰路線,正面戰場總體是節節敗退。中共召開洛川會議,制定人民戰爭路線,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開闢敵後戰場,由此兩個戰場開始出現,八路軍、新四軍建立一系列抗日根據地,陝甘寧邊區是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和總後方。

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大”,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大會規定了黨的任務,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對於爭取抗戰最後勝利和戰後中國的光明前途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中國人民堅苦卓絕的努力和國際反法西斯陣營的支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偉大的勝利。

4.1945年8月至1949年4月。

(1)階段特徵:在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之間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為了建立在世界的統治地位,全力支持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利益,在種種和平努力無效的情況下,使用人民解放戰爭的方式,奪取全國的勝利。經過三年多艱難曲折的解放戰爭,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2)基本線索:由於美蔣反動派需要時間進行戰略部署,也由於國內外輿論的壓力,蔣介石採取“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三次電邀毛澤東和談。1945年9月重慶談判召開,雙方簽訂《雙十協定》,中共獲得政治上的主動地位。

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粉碎了敵人的全面和重點進攻。中共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發起土地改革運動,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證。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挺進中原,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1949年4月,渡江戰役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1949年初,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完成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為中國革命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作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