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五四”100年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迄今整100年。

100年後的年輕人們,不知道還能有多少人知曉這場由二三十歲的學生、文人們主導的,此後被譽為“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事件始末。

不妨可以儘可能簡單的對此做些介紹。

1919年的中國,距清政府滅亡已有7年時間,恰值混亂爭鬥的北洋軍閥時代。回望這一時期的中國,可謂處於一種“舊的世界已經遠去和破碎,但新的世界又尚未被完整建立起來”的時間窗口中,幾乎所有人都在憧憬著一個更加美好的新時代的來臨,但幾乎所有人又都不知道這個新時代在哪裡,會是什麼模樣。

1919年就這樣登上了歷史舞臺——此前一年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因為德國長期佔據膠州灣而不得不捲入戰局的中國,在派出幾十萬華工前往歐洲支援協約國,並在山東半島開闢了戰場的中國,也成為一戰戰勝國之一。在此背景下,1919年1月開始,27個戰勝國的1000多名代表在巴黎凡爾賽宮展開“巴黎和會”,就戰爭結束後的利益分配進行磋商。

一戰結束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公開發表《14點聲明》,其中明確提到2個主張——

  1. 廢除秘密外交;

  2. 各國一律平等,尊重弱小國的權利。

此舉令中國國民大受鼓舞,包括胡適、陳獨秀、李大釗在內的許多人都在無限憧憬著,中國可以自此擺脫不平等條約的束縛,擺脫此前將近200年遭受外國列強欺辱的歷史。

然而,歷時數個月的會議後,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提出的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要求均被拒絕,並且,此前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竟被轉讓給日本。

1919年4月底,消息傳回國內,群情激憤。5月2日,北大校長蔡元培將外交失敗消息通報學生,北大學生遂聯合十多所學校一起決定於5月4日發起遊行示威,是為“五四”。

五四運動歷時兩個多月,歷經一系列罷課、遊行示威、學生被捕、工商界集體響應聲援等事件,從北京開始蔓延到全國各地,最終導致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3人被撤職,中國政府也最終公開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是為直接成果。

然而,五四的間接成果和其留下的影響力,也許遠遠超出了當時參與其中的所有人的預計。

以此為節點,中國國內對於歐美列強不再抱有幻想,就“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再不尋求根本上的改變,中國就要亡”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形成了高度共識,大量有識之士開始全力走向“強國道路”,並紛紛尋求科學技術和意識形態上的幫助,由此開啟了近代中國一個無論在思想文化上,還是在科技進步,乃至政治軍事等方面都高度繁榮,百花齊放的階段,而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也浮現出了整整一代深受五四文化浸染而成長起來的有為青年,他們當中,有李大釗、陳獨秀、胡適、毛澤東、張國燾、傅斯年、魯迅、羅家倫……

甚至,若要回顧起來,在20世紀的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留下姓名的政經學界偉人中,幾乎沒有一個人不是深受“五四”影響和滋養而成長起來的,是為“五四”之偉大。

五四始末講完,或可額外再表三點感懷。

第一,在我印象中,“五四”也許是中國歷史上為數僅有的由青年學生和學者們發起,並迅速獲得社會一致認同,乃至最終影響和改變了一個國家和社會走向的重要事件。

如果放大一些刻度來看,以當時中國面臨的情形,其實“五四運動”的爆發,可能是一種必然,無非只是將在何時,會由何人喊出第一聲口號的問題。

然而,即便如此,五四前後,傳統意義上更有權勢和影響力的商界、政界大佬和領袖們因為各種利益、權力制衡等原因而長期處於觀望沉默態勢,反而是把躍身一呼的機會留給了一群二三十歲,全無任何權勢、社會積累的年輕人們,仍然值得深思。

第二,某種意義上,五四一年的中國青年們,是幸運的——要知道,有時候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尚處青年時分,就已發現了自己值得為之奮鬥一身的使命,並自此不渝。

那個時代的青年人們,家國情懷,堪稱自己的終極信仰,也恰是這種信仰,給予了他們無窮力量。

若要回到當下,身為80後、還經歷過物質短缺時代尾聲的我,曾經也備受“改變自己和整個家庭的出身與命運”而激勵,我也很確定在我的同齡人中,擁有類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數。但我其實頗為好奇,我們之後一個時代、已經遠離了物質短缺的年輕人們,是否還存在著某些可以普遍激勵他們的信仰?是否還有值得他們長久為之憧憬和奮鬥的事物?

我並不那麼確定。

第三,早起看了條“吳曉波頻道”的推送,一句話讓我頗受觸動,或可分享如下——

從1919年到2019年,我們的國家就像是一艘駛往未來的大船,每一代人離去時,均心懷不甘和不捨,下一代則感念前輩卻又註定反叛,總是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掌控和改造行程。

而進步則在於,100年之後我們不再把革命和現代化混為一談,我們更加相信建設的力量,開始學習理性與妥協。

少時,聽老師長輩們說起“五四”,只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概念。如今成人,站在百年之際再看五四,要具象了許多,感受也更豐富深沉了許多。而回望過整個五四後,我腦海中留下的竟是這樣一句話——

一群對未來滿懷憧憬、希望與信仰的年輕人,縱使道路崎嶇,亦必會塑造一個偉大的時代與國家。

但願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們永遠都能滿懷希望。

但願再過100年,我們不會早已遺忘了“五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