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山水,一路情!

近几个月来,因为琐事的缠绕,内心失去了往常的那份宁静与淡泊,心火上升,怒火攻心,笑容消失,愁眉紧锁,白发渐多……

“看世间 忙忙碌碌 何苦走这不归路 熙熙攘攘为名利……人生短短何必计较太多 成败得失不用放在心头 今宵对月高歌 明朝海阔天空 真心真意过一生”夜间难眠独听经典,叶倩文的一首《真心真意过一生》余音绕梁缠绵不绝,我郁郁寡欢的心被注入了一点点快乐。于是我决定出去走走,借以摆脱自己日渐浓郁的忧愁。

一路山水,一路情!

一、渠首闸边思故源

“到渠首看看吧,作为邓州人,至今尚未去过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内心总有点缺憾。”心念至此,我决定先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看看。

陶岔村濒临丹江口水库,隶属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在丹江口水库建成之前,陶岔所在地原是一条长狭谷,位于汤山、禹山、杏山三山之间。1952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专家学者们的勘探调查,陶岔成为引水渠的首先地。1969年1月26日,陶岔渠首工程在陶岔村石盘岗开工。原邓县(今邓州市)十几万青壮年轮流上阵,历时5年时间,付出141人死亡,2880人伤残的巨大代价,终于建成了这一条深49米,宽470米,十余公里长的大渠和高6.7米,宽100余米,高程140米的渠首水闸。

我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远看雄壮的渠首引水闸,它犹如一条盘旋的巨龙昂首长啸,涛涛的丹江水从它口中飞泻而下,浪花飞溅,声浪滔天。举目远眺,一渠清水缓缓流淌渐行渐远消失在远方的蓝天与青山之间。

这座陶岔水库和渠首闸凝聚了我们邓州市14万人民的血与汗,在60年代到70年代,邓县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青壮年劳力奋战在一线工地,老人、妇女、儿童在家中辛苦劳作支援工地建设,一粒粒粮食,一车车柴草,邓州市的人民勒紧了裤腰带,宁肯自己受冻挨饿,他们也要把地里出产的粮、棉及时送往前线工地。一座水库,一条水渠,一座水闸,是邓县100多万人民心血的凝聚!

一江碧水送京津,家乡父老情谊深!

一路山水,一路情!
一路山水,一路情!

二、宋岗码头看江水

看过了雄伟的渠首大坝,我更想去感受一下江水的壮阔,于是我们驱车来到距离丹江库区最近的松岗码头。

宋岗码头,位于丹江口水库河南境内丹江湖畔的香花镇刘楼村,从这里可乘渡轮到西岸,然后进入湖北境内石鼓镇,这也是游客畅游丹江小三峡、小太平洋和丹江大坝等的必经之地。说到刘楼村,这可是个为南水北调做出重大牺牲的村庄。为确保工程供水,丹江口水库大坝坝高由原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升至170米,水库面积也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为此,河南、湖北两省约23万人需外迁,仅河南淅川一个县就移民达16万人,刘楼村是淅川县最大的整体搬迁村。到2011年,刘楼村全村666户、3001人全部搬到了相邻的邓州市。

刘楼村搬走了,可宋岗码头不会消失,码头周围的山地也如今已经建成旅游休闲度假村,放眼望去宽阔的湖面看不到尽头,湖面波光粼粼,水波动荡,有微风从水面掠过立刻形成了巨大的浪涛。气垫船劈波斩浪冲锋在浪涛之间,一朵朵浪花飞溅在船仓中,打湿了站在船尾的我,虽然是酷热的秋日,可是一阵阵凉意随风袭来,我不仅打了个寒颤,然而我却不愿离开船尾躲在仓中,我想近距离感受这江水的辽阔,我想伸手接住这雪白的浪花,在这一望无际的湛蓝的江水之上,我忘了所有的忧愁……

一路山水,一路情!

三、白云山巅观瀑布

在渠首、在宋岗我感受到品尝到了江水的甘甜,感受到了江水的辽阔,多日来层层淤积在内心的郁闷终于被这滔滔的丹江水“冲刷干净”,心中涌动的是无比的清凉之气,于是我决定再去体验一下山的巍峨。

我们驱车赶到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白云山。

白云山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以云多而奇、美而幻得名,景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横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景区内共有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森林覆盖率达98.5%,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6℃。 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我们到达景区已是中午,可是南来北往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我们随着长长的游客队列进入了景区。

我本来认为进入景区就可以徒步爬山了,谁知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下车的地方离主要景点“九龙瀑”还远着呢!于是我们又坐上观光车继续前行。

“哎呀,妈呀,慢点开……”山路崎岖,五步一小弯,十步一大弯,狭窄的山路边是深不见底的山涧,我们这些平日里见惯了一马平川的平原的人们,听着观光车“吱——吱”刺耳的刹车声,看着身边万丈悬崖,早已是心惊肉跳,大家一个个捂着“砰砰”狂跳的心口,大声劝说司机开慢点、小心点。可是司机根本不理会我们,我们脸色煞白,他却是一脸的云淡风轻。

经过了30多分钟的“煎熬”,终于到了,我悬了一路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弯弯曲曲的山路两旁是一行行树龄千年的银杏树,山风袭来,金黄的叶子犹如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两旁木制的小屋散发出淡淡的木香,高耸入云的水杉浓密成阴,我们一路上上下下,走过将近3000个石阶,终于来到了“九龙瀑”!

站在方圆不足10平方的观景台上,抬头仰望,一条瀑布似一条白练从高高的石缝间飞泻而下,细细的水雾扑面而来,“轰隆隆”的瀑布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瀑布下方是一个小小的深潭,潭水碧绿,许多游客来到潭边用手捧起一汪碧水感受水的清凉。环顾四周群山环抱,每一座山峰都是云雾缭绕,屹立在悬崖绝壁上的枫树早已是红彤彤的如火在燃烧,路边的松树针叶已经开始凋落。“九龙瀑”下面还有几个小的瀑布,我们想一看究竟,可是看看暮色慢慢上来,大家只好匆匆返回。

两天,千里的行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过在匆匆的来去当中,我看到了一路的山水,那山的巍峨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那水的辽阔过滤掉了我心中的焦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不是醉翁,但我在这一路山水当中也能够感受到这山水的魅力,理解了醉翁的情趣。

山以高远展示自己的博大,水以浩瀚彰显自己的宽容。南朝·梁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寄情山水是中国古代文人政治、仕途坎坷时的自我疗救。满对着这山这水,被日常琐事困扰的我似乎也置身事外,郁闷苦痛的心得到了疗伤,虽是匆匆的一瞥,可是尽管是惊鸿一瞥,我也窥到了这丹江水、这白云山动人心魄的美丽。

一路山水,一路情!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感谢前缘,因为前缘我和这山这水才有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匆匆的一瞥你便住进了我的心中,从此再也无法忘掉!

我虔诚地祈祷,我衷心地祝愿,可是再虔诚地祈祷,再衷心地祝愿也无法表达我对于这山这水的爱恋!唯愿朝朝暮暮伴山恋水,可是我知道这只是一个难以企及梦,然而我依然祈愿在久远久远的梦中: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