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作者丨崔永旺
來源丨插座學院(ID:chazuomba)
轉載請聯繫授權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運動與不運動,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運動和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最近在看過一個視頻後,才發現,差距大到你無法想象。

正如視頻裡所說:

人生最後10年,你想如何度過?

是每天清晨踏著運動鞋,去傾聽山澗鳥鳴;還是踩著拖鞋坐在病床上,看著點滴一滴滴地滑落?

是騎著自行車去遠足,攀越一座高山;還是坐著輪椅,穿梭在醫院擁擠的走廊中?

是與家人歡聚在一起,吃著色味俱佳的美食;還是與醫療護工相伴,吞著各式藥片?

是打著領帶、戴著腕錶,盛裝出席子孫的婚禮;還是纏著醫療器械、戴著氧氣罩,躺在病床上?

人生最後十年看似很遠,但未來生活的選擇權,就在你現在的手上。運動還是不運動,過得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近兩年,朋友圈時不時有一些”創業者過度勞累猝死“的新聞,起初我以為這些新聞離我很遠,不會發生到自己身邊。

然而有一天刷朋友圈時,看到了一位很久不聯繫的朋友,發了一張躺在病床的照片。

我趕緊私信“怎麼啦”,朋友回覆,“切除了一個腫瘤...”

要知道,她是94年出生的,只不過20多歲。一問原因,原來是經常“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經常喝咖啡奶茶,運動很少”。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忙”是成年人的通病。

白天上班節奏快,在工位上一動不動,接個水上個廁所都嫌麻煩;加班到很晚回到家,不是“葛優癱”,就是刷微博刷抖音煲劇,一不小心就到了1點之後;想睡覺時發現來精神不困了,結果導致第二天醒不來。

“出門靠打車,在家就外賣”,可能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經常是兩個月下來,才發現自己竟然沒有運動過一次。

你不愛惜身體,身體也會懲罰你。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生病,專注力和精力都在直線下滑。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身體好,就是你最了不起的才華

CCL領導力調研機構,曾發佈過一份報告:

《財富》500強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中,找不到一個體重超標的人。

原因就在於,大多有運動習慣的人,都擁有著強大的自律。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被譽為“中國最帥外交官”。不僅因為他在回應各種外交問題時,義正言辭、有理有據的大國外交官風範,還因為他是一位運動達人。

2015年3月,王毅外長在瑞士參加會議期間,一組在日內瓦湖邊慢跑的照片走紅網絡。照片中的王毅外長體態輕盈、步伐矯健。長期堅持運動的好身體,讓66歲的他處理繁瑣的外交工作時,仍能遊刃有餘。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國內熱愛跑步的商界大佬,潘石屹應該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潘石屹的夫人張欣也是跑步愛好者,兩口子在微博上經常曬出跑步記錄,遠到巴黎、紐約,近到北京的天壇、奧森跑步公園。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潘石屹在接受騰訊體育採訪時,談到跑步後自己的變化:“我覺得最明顯的變化是情緒。成年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有時候難免會抑鬱、不高興,但是跑完後心情馬上就能愉悅起來。

我看過一本書,說人每天最好能在戶外運動一個小時,你可以慢跑、走路,都好。因為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戶外,在戶外能喚起比較遙遠的記憶,也就覺得愉快了。

如果人一直待在房子裡,就可能意味著冬天要到來,意味著沒有食物了,心裡的壓抑沮喪就容易出來。所以我覺得跑步是一個健康的活動,對人身體的健康和心裡的健康都有好處。”

不止是名人,普通人因為身材的改變,生活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去年,攝影師小野傑西“帶53歲的爸爸一起減肥運動”的照片刷遍了朋友圈。

歷時6個月,傑西的爸爸減掉足足40斤肥肉。不僅父子關係改善,一家人也愛上了鍛鍊,家庭關係也越來越好。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堅持跑步30餘年後感觸道,運動能給你帶來全新的價值感和目標感,比起稀裡糊塗地活,運動會讓你更加目標明確、生機勃勃地活著。

能管好自己身材的人,往往工作和生活也不會差。所以,身體好,就是你最了不起的才華。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但仍然健康的你

自媒體作者梁爽在文章裡曾這樣寫到,“很多年輕人相信一句勵志的話,將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努力的你。

但此時此刻,我覺得身體不好,再多努力也會打了水漂,所以這話應該修正為:將來的你,一定會感激努力但依然健康的你

。”

沒錯,從一個人長達30多年的職業生涯來看,如果你的前10年是通過“消耗”身體換來的,那可能之後的20年裡,你都會一直在“還身體的債”。

那麼,如何堅持運動保證身體健康呢。我們不從運動的專業角度回答,下面這兩個思維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1)你要知道,別人沒時間笑話你

我發現,身邊很多朋友包括自己在內,開始運動的時候最難跨越的一個障礙是“不好意思”。

剛開始運動的人會覺得自己跑得慢、姿勢不對、力量太差,擔心別人笑話自己,所以也就導致很多人辦了健身卡再也沒去過,更不要說去跑步等等。

其實,這都是幻覺。

首先,別人沒有時間笑話你,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誰也沒有那麼重要;

其次,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當別人看到你做得很好時會羨慕,而你做得一般時,大多會鼓勵你。

你想想,生活中的你是不是這個心態。

作家嚴歌苓每天寫作6小時,每隔一天就要游泳1000米。羅輯思維CEO脫不花曾在微博寫到,有一次,看到嚴歌苓老師在餐廳等人時,直接趴在地上做平板支撐。

運動是自己的,管他呢。

2)先做起來,你就贏了一半

自媒體作者輝哥奇譚號主曾在文章中寫到,每次有人給我說:「沒時間運動」時,我都會說:「那是你不夠重視」。其實對於任何「我沒時間」的說法,都可以立刻用「你不重視」懟回去。百試不爽。

而運動這件事,是一件越早開始就越早受益的事情。無論是什麼樣的運動,無論運動量大小,千萬別以為只有買好運動鞋、運動裝、各種裝備,等完全準備好以後才能開始。

先做起來,你就贏了一半。

可以是每天早上5-7分鐘的無氧運動,也可以是下班回到家之後的拉伸運動,或者是週末假期的戶外鍛鍊,都是可以的。建議你先開始“簡單、輕鬆”的運動,具體運動方法在各種健身app都有,我們不做過多推薦。

總之,一定要先動起來,然後別讓自己停下來。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讓你無法想象。

堅持運動,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但依然健康的你。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