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致富與美麗結伴而行——遂川開展生態扶貧紀實

林棟、陳建蘭、劉祖剛/文

春雨間隙,在遂川縣巾石鄉竹坪村吳連花的茶葉合作社扶貧基地內,一片忙碌的採摘景象。吳連花流轉了500畝茶園作為基地,邀請了30戶貧困戶成立合作社,給他們提供種植、加工培訓服務,優先安排他們在基地做採摘鮮葉、人工鋤草等工作,增加收入。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每年戶均增收2000多元。

為實現高質量脫貧與保護綠水青山的相生共贏,獲得生態與發展的“雙豐收”,近年來,遂川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林業在脫貧攻堅中的天然優勢和巨大潛力,將“林業大縣”“生態名縣”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創新林業扶貧機制與模式,走出“抓住產業牛鼻子,激發綠水青山潛力,使山得綠、民得利”的生態脫貧新路子,“增綠”和“增收”雙促雙贏,實現了群眾致富和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

让致富与美丽结伴而行——遂川开展生态扶贫纪实

蜀水遂川衙前段的茶農在採摘茶葉 方院新、記者李夏署 攝

让致富与美丽结伴而行——遂川开展生态扶贫纪实

遊客們在珠田鄉生態產業扶貧基地賞桃花 方院新 攝

让致富与美丽结伴而行——遂川开展生态扶贫纪实

龍泉林場聘請貧困戶參與造林,增加務工收入(左)

让致富与美丽结伴而行——遂川开展生态扶贫纪实

科技特派員下到村組指導造林(右) 陳建蘭 攝

让致富与美丽结伴而行——遂川开展生态扶贫纪实

碧洲鎮白水村 水口峰竹海 方院新、記者李夏署 攝

發展綠色產業,助長綠色收入

“三年前,丈夫出車禍後生活不能自理,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一家人生活變得很拮据。2016年,我加入了村毛竹專業合作社,隊員們幫我管理撫育毛竹,等到毛竹成林銷售,賣到好價錢,日子肯定會好起來的!”日前,碧洲鎮白水村貧困戶胡小蘭信心十足地說。

2015年4月,白水村毛竹合作社在林業部門的支持下成立。通過扶貧資金入股的方式,將貧困群眾緊密聯繫在一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目前,合作社有成員52戶,其中貧困戶20餘戶,經營面積5000餘畝。

在生態產業發展上,遂川縣重點發展油茶、毛竹、森林藥材等林業特色優勢產業,建立縣級油茶、毛竹、花卉苗木等林業產業扶貧示範基地28家,助推貧困戶增加“綠色收入”。

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該縣要求每個基地吸納貧困戶100戶,配發股權證,確保林業產業持續發展與貧困人口長期增收雙向並軌。2018年,統籌安排了1999戶貧困戶新造3752畝,實施低改22235畝。專門建立油茶精準扶貧檔案,與鄉村信息相銜接,對實施進度、質量、成效等內容跟蹤督查。

大力發展毛竹產業。該縣將實施主體重點安排給有貧困人群參與的專業合作社和家庭林場等林業新型經營主體,引導292戶貧困戶實施項目4116畝。

大力發展中藥材等林下產業。該縣出臺《遂川縣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已發展以厚朴、枳殼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和以山蒼子為主的藥用香精種植7560餘畝,引導8000多建檔立卡貧困戶抱團發展林下產業。引進宜欣等藥業公司,按照“公司+農戶”模式,實行訂單生產,扶持基地附近的貧困戶每戶種植中藥材10畝以上,按每畝250-750元進行獎補。

引入技術扶貧,服務林業生產

“我想問問新造要如何填土?”“栽植時要注意哪些細節?”……春節前後,遂川縣林業局組織188名科技特派員(扶貧產業指導員)下到村組,就高產油茶栽植技術等問題開展講座和諮詢活動,將“科技大餐”送到貧困戶家門口。

遂川縣林業局堅持林業產業精準扶貧技術特派員(扶貧產業指導員)制度,構築技術精準扶貧機制,一方面,落實林業技術人員分片包乾責任制,選派林業技術特派員68人,林業技術推廣員120人,每人結對幫扶聯繫2-3戶貧困戶,實行“一對一”幫扶,上好“科技推廣公開課”;另一方面,培養技術過硬、脫貧帶動作用顯著的鄉土專家和技術能手,藉助輻射帶動作用,真正服務於林業生產第一線和脫貧一線。

推進造林綠化,提供工作崗位

“感謝林場請我們來斬山,我倆每人能領到工資1000多元,買年貨是綽綽有餘,可以過個舒心快樂年了!”1月28日,受僱在龍泉林場草林分場進行退化林修復補植的貧困戶張建蓮、張非香,在斬雜小憩時笑嘻嘻地說。

遂川縣以造林綠化助推精準脫貧。2017至2018年,全縣3個國有林場新造林、撫育間伐總面積12138畝,僱傭建檔立卡貧困戶36戶94人次,從事各項營林生產及管護工作,累計發放勞務報酬58.1825萬元。

該縣引導貧困戶積極投入造林項目,2018年,引導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場外造林1061畝,享受造林補貼26.69萬元。成立6個造林專業合作社,每個社30%以上社員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共計發放造林工資94.2萬元。通過僱傭等形式,為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營林生產及管護工作崗位,累計發放勞務報酬58.2萬元。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向貧困村傾斜,將2個深度貧困村和21個重點貧困村及37個貧困村優先納入防護林工程封育範圍,實施封山育林面積3.53萬畝,實現貧困村村級集體收入353.1萬元。積極引導2103名貧困戶參與退耕還林,退耕面積3383畝,享受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44.90萬元。通過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中的油茶新造、毛竹低改等項目,累計向29個貧困村發放補助資金315.08萬元。同時,積極向縣政府爭取資金300萬元,將全縣商品林100%參保,貧困林農由縣財政統保,提高了貧困人口應對自然災害風險能力。

實施生態護林,確保“綠”“利”雙收

“森林覆蓋率一年比一年高,領著國家的補貼,我們是用心在做,自從我當上護林員,每年可以為家庭增加1萬元的收入,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我也從貧困戶中出列了。”大汾鎮鹿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盧耀明高興地說。從2017年開始,他被吸收為當地的生態護林員。

2018年,遂川縣通過“一卡通”發放貧困戶補償資金1764戶,補償資金56.74萬元。2016-2018年,累計發放天然林補助資金3948.18萬元,其中貧困戶3182戶,面積6.3萬畝,發放補助資金292.3萬元。並藉助列入全省重點生態區非國有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縣的機遇助力林農增收。已完成南風面自然保護區內3332畝商品林的轉換經營,其中貧困戶62戶,戶均獲利0.75萬元。通過贖買試點,有效地緩解了林農“綠”和“利”的矛盾,有力支持了當地的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該縣積極選聘生態護林員,全縣2018年新增138名生態護林員,總量達到616名。按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和天然林、退耕還林面積情況,將選聘指標全部分配到23個鄉鎮。按每人每年1萬元計算,戶均增收2534元,616戶實現穩定脫貧,真正做到巡山護林一肩挑,顧家創收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