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這三句話不要說,越說,越會麻煩纏身。

“言行在於美,不在於多。”說話做事要懂得恰到好處,不是說得越多、做得越多,就一定能夠成功,要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說恰當的話,才是真正的智慧。每個人為人處世的方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高度。

老祖宗的智慧:人到中年,這三句話不要說,越說,越會麻煩纏身。

人到中年,這三句話不要說,越說,越會麻煩纏身。

一、愛說閒話

《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世人皆愛將自己捧為上位者,對別人的行為指指點點,對別人的生活評頭論足,自以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實則不然,其對別人的生活根本沒有了解便下定論,乃對人不敬,無敬者自肆無忌憚,乃小人之舉。

君子遇此事自靜觀其變,思其因,察言觀色以定下結論,深思熟慮後方可以局外人的身份給予適當幫助,切記“過猶不及”。

人到中年,這三句話不要說,越說,越會麻煩纏身。

二、愛論是非

“愛論是非者,必為是非人。”

生活中時常會遇到是非之事,大多數人更願意在一旁論長論短,嫌少有人會主動追求事實,通常來說,事實是最難讓人接受的。

好事者多愛將哀默之事為己悲,不平之事為己忿,殊不知“平生衣食隨緣過,才能清閒便是仙”。

身處令人煩憂的是非之外,莫要多加議論,做到“靜坐常思自己過,閒時莫論他人非”的境界,多加小心,作為前車之鑑,以引以為戒。

劉禹錫說過:“是非存焉,雖在野,人理勝也。”

大多數的是非並非我們所能管轄的,自有諸如法律和輿論來判別。

人到中年,這三句話不要說,越說,越會麻煩纏身。

三、愛說大話

“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句話想必大多數人都有聽過,卻並非所有人都會放在心上,對於可以做到的事情誇下海口是自信,但若是對不確定的事情報以玩笑的態度,此人定不是正經之輩,做事常會敷衍了事,難有作為。

正所謂“金口玉言”,我們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若是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胸有成竹,可以適當誇口,增其樂趣,若是過了,便顯得浮誇了。倘若不確定性太多,就嚴肅處理,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紙上談兵”的人大都缺乏氣節,難成大器。

長路漫漫,當我們回首往昔,憶起多姿多彩的崢嶸歲月,再想想自己所說過的妄言,做過的糗事,也著實別有一番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