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畫仕女,嫵媚端莊絢麗皆有之

本幅畫家自題《九歌·湘夫人》一文,落款“新餘傅抱石重慶西郊寫。”

鈐“傅”朱文圓印、“傅抱石印”白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朱文方印、“往往醉後”朱文長方印。

傅抱石畫仕女,嫵媚端莊絢麗皆有之

《湘夫人》縱35.4cm,橫41.2cm

圖中湘夫人面龐秀潤可人,姿態嫵媚,帶有淡淡的幽怨表情。

飄帶行如流水,裙褶線條綿勁不絕,筋力內蘊。傅抱石繪製的“士女的體態,頗具唐風,豐滿而又婀娜多姿”,由是觀之,其言不謬。


《觀世音圖》

本幅自題:“甲申(1944)七月初十日,寫於東川金剛坡下山齋之南軒。抱石。”鈐“抱石之印”白文方印,“傅”朱文方印,“印痴”朱文長方印,“其命維新”、“抱石齋”朱文方印。

觀世音是佛教的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佛教把他描寫為大慈大悲的菩薩,稱遇難眾生只要誦唸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見《法華經•普門品》)。

因唐代諱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稱“觀音”。觀世音原為男身,佛教傳入中國後,自南北朝始,中土觀世音造像轉為女身,延續至今。

傅抱石畫仕女,嫵媚端莊絢麗皆有之

《觀世音》縱110.1cm,橫34.5cm

圖中的觀世音手執插有柳枝的淨瓶,端莊穩重,慈眉善目,眼含深情,似在俯視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的芸芸眾生,正欲前去拯救苦難。

極少繪製佛教題材的傅抱石在抗戰烽火中圖寫這位兼有慈悲心腸、無邊法力的菩薩,表現出畫家對早日結束戰爭、使四萬萬同胞脫離苦海的美好企盼。


《天女散花圖》

本幅自題:“甲申(1944)始秋,東川金剛坡下山齋,新喻傅抱石造象。”鈐“抱石大利”白文方印、“甲申”朱文圓印。

傅抱石畫仕女,嫵媚端莊絢麗皆有之

《天女散花》縱110cm,橫31.3cm

圖中天女正將手裡的花瓣撒向人間,飄揚飛舞的衣帶增加了人物的動感,絢麗的色彩有敦煌壁畫的效果。

她把鮮花遍灑人間,為人們的幸福、世界的和平而祝福。表達了傅抱石先生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