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並非寡頭市場燒錢模式難以為繼

新一輪“千團大戰”似乎正在醞釀。

2018年創投行業蕭條,社區團購成為難得一見的小風口。

頭部企業開始湧現,知名VC紛紛入局。截至10月底,不到半年時間,已有近 13 家大型社區團購平臺共融資近 20 億元。社區團購的獲客成本和玩家准入門檻都比較低。但是基於社交裂變,通過微信群和小程序社區團購收割了流量的紅利。這激勵了創業者,也吸引了巨頭的注意。

11月中旬,“小區樂”完成了社區團購賽道至今最大的一筆融資1.08億美元,而京東、美菜、拼多多、每日優鮮也在這一賽道中尋求機會。新一輪“千團大戰”似乎正在醞釀。

未來的“千團大戰”一定會是寡頭競爭嗎?零售SaaS公司又如何切入社區團購風口?對於這些問題,零售科技SaaS公司有讚的創始人白鴉接受了包括鈦媒體在內的媒體採訪,闡釋了他對社區團購的看法以及有贊切入社區團購的方法論。

千團大戰不一定是寡頭市場,區域性連鎖機會很大

在白鴉看來,社區團購要依賴於很強的打造爆款的能力,其核心能力有三點:供應鏈能力,製造爆款的能力和維護群的能力,“每一個垂直的連鎖品牌都應該讓旗下每一個門店把周邊的小區居民全部運營起來。”

2015年由O2O行業引爆的百團大戰最終形成了一個寡頭市場,而這一次的千團大戰可能最後會活下來很多公司,不一定是寡頭市場。白鴉對此解釋道,“因為當年的團購可以形成規模效益,而社區團購的規模效應沒有那麼大,所以在這一賽道上可能會出現一部分區域性社區團購公司。”

有贊CTO崔玉松則認為,“傳統的百團大戰,比方說拉手和窩窩團做的是全國性業務,很容易面臨大魚吃小魚的問題。而社區團購和地域結合的相關性比較強。接下來的千團大戰,每個地區都有可能會活下來很多有特色、具有獨特供應能力和供給能力社區團購企業,這也是我們做這個事情的原因。”

青松基金投資經理孟德洋也曾指出社區團購賽道的不確定性,比如“城市差異讓大規模複製顯得較為困難,另外數百個城市的地域差異和團長管理的問題也是個道阻且長的過程。”

雖然區域內會有很多富於特色的團購商家生存,但是白鴉也預測傳統零售的區域連鎖商家或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社區團購的風口過去之後,互聯網公司的供應鏈可能會跟不上。結果很可能是互聯網公司的燒錢模式只是培養了居民的消費習慣——在微信群買東西隨後在小區樓下據點自取。最後互聯網公司或會因燒錢難以為繼,而市場被耕耘好以後,傳統零售的區域連鎖商家真正吃到了這塊蛋糕。”

零售科技SaaS公司如何切入社區團購?

有讚的定位是移動零售服務商,一直致力於為中小商家提供底層技術架構。在社交電商領域,圍繞實物電商、同城電商、虛擬電商和社群電商四個方向,有贊微商城一直在更新優化其功能。其中社區團購已經成為有讚的A類項目。

據有贊CTO崔玉松介紹,早在2017年中旬他們就發現了社區團購的機會。彼時有讚的一名商家自己嘗試做了3個多月,面向新疆和湖南等市場,一個月流水可以做到四五千萬。這讓他們開始研究起這一行業,並於今年2月切入社區團購賽道。

崔玉松表示,“社群電商重新構建了人和貨之間的關係。最核心的是供應鏈,最本質的東西還是在於供給端是否有獨特的產品。”像貝貝、雲集和環球捕手都是用類似的方式在做,本質相似,關鍵還是在於是否有獨特的供給。

“我們認為這個行業最大的機會還是在於生鮮食品,因為生鮮食品復購率高且消費高頻,對於供給要求比較高,中間還有很多的損耗環節,和其他沒有太大的衝突。”

那麼零售科技SaaS公司要如何切入社區團購賽道呢?有贊給出了一個樣例。

今年10月,有贊推出了“社區購”插件,這是一個適用於社區團購場景的行業解決方案。有贊同時也將群團購、分銷員旗艦版和個人號運營列為重點。在有贊六週年年會上,白鴉宣佈接下來會聚合微小店和全員開店的功能,做成分銷員旗艦版,並在個人小號的經營上提供更多賦能工具,幫助商家做個人活碼管理、群活碼管理、評價有禮等玩法。

目前,有讚的商家“澤惠果蔬”和“小區嚴選”已進入社區團購賽道。像“小區嚴選” 1毛錢買黃岩蜜橘活動,第一天就帶來10000+訪客。而“澤惠果蔬”也將過去積累的200位團長聚集起來,目前月銷售額穩定在150萬左右。

對於提供同城配送的商家來說,如何增加銷售渠道、提高庫存週轉速度和刺激粉絲復購成為挑戰,群團購小程序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比方說,群團購小程序可以明確庫存防止超賣,同時也可以對群團購的訂單數據進行分析,瞭解消費者的行為數據。

像“小區嚴選”此前一直以傳統的社區團購模式推廣產品,現在則會基於小程序,用每日開團的形式獲客。

雖然小程序優化了社區團購的運營流程,但是包括社區團購在內的社交電商,大多是基於騰訊的微信生態——微信群或者小程序。在社交電商火熱的同時,微信小程序生態卻一直保持著剋制。那麼微信的剋制會給社交電商帶來壓力嗎?

對此,白鴉認為社交電商依然有廣闊的前景,“淘寶流量30%已經商業化了。而騰訊的流量商業化程度還不到1%。整個社交生態上最後產生的交易額遠高於平臺電商。”

“我們是最配合剋制的,我們非常清楚什麼是騷擾和誘導,什麼是推薦好東西和營銷那根線就在那兒。但是急功近利的時候會越過那條線,其實大家心中有數,核心在於這家公司秉持了怎樣的經營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