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戰役,盟軍在北非戰場的大反攻,沙漠之狐隆美爾退回歐洲

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上,軸心國德國司令埃爾溫·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統領之英聯邦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之戰役。這場戰爭以英國為首的盟軍的勝利而告終。

阿拉曼戰役,盟軍在北非戰場的大反攻,沙漠之狐隆美爾退回歐洲

這場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盟軍在阿拉曼的勝利致使納粹德國和意大利王國欲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佔有戰略資源豐富的中東的希望破滅。這場戰役結束了非洲裝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阿拉曼戰役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與瓜島戰役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區,英國第八集團軍在蒙哥馬利指揮下對隆美爾統率的德、意聯軍“非洲軍團”發起攻擊,兩軍激戰十二天,英軍獲勝,德、意軍被迫退到突尼斯邊境。

阿拉曼在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地區的主戰場。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國軍隊在此給德意法西斯軍隊以沉重打擊,史稱阿拉曼戰役。這次戰役以英軍勝利告終,扭轉了北非戰爭的格局,成為法西斯軍隊在北非覆滅的開端。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歐失敗之機從埃塞俄比亞進犯東非英軍。

1941年1月,英軍對意軍發動進攻,收復了東非的失地,並在北非重創意軍,俘敵13萬。2月,德國隆美爾將軍率德國非洲軍團進入北非地區增援意大利軍隊。在德意聯軍的攻勢下,英軍開始從利比亞敗退。

1942年7月,德意聯軍自利比亞突入埃及,進抵距開羅只有350公里的阿拉曼地區。但由於盟軍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權,駐北非德軍因兵力及裝備補給不足而無力繼續向前推進,被迫轉入戰略防禦。

與此同時,英國在美國的支援下不斷加強其在北非的軍事力量,積極備戰。經過周密的準備,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決定10月下旬發動代號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軍的防禦地域後,迅速向西挺進,佔領利比亞昔蘭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亞全境,配合即將在北非登陸的英美聯軍,將德意軍全部逐出北非。

1942年10月,德意軍隊在北非共駐軍12個師,10萬餘人。他們防守在阿拉曼西南從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間的地帶。而英軍此時在北非已擁有11個師和4個獨立旅,總兵力達23萬。

10月23日夜,英軍向德意軍陣地南北兩翼發起進攻。25日,英軍在戰線北部突破敵軍防禦陣地。28日,英軍調集主力在北部戰線繼續猛攻,迫使南線德軍增援。 德軍北上增援後,英軍立即集中兵力在1942年11月2日凌晨在南線發動代號為“增壓”的戰鬥,攻擊德意軍結合部,並突破敵方防區,向西挺進。11月4日,隆美爾在戰局不利的情況命令向西撤退,並帶走了淡水和食物,留下意大利軍隊進行抵抗,4個師的意大利軍隊在抵抗過後僅餘百人,隨即向英軍投降。

至此,阿拉曼戰役以英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在這場戰役中,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英軍陣亡將士達7000多人,而德意軍傷亡及被俘人數近6萬。

阿拉曼戰役是北非戰局的轉折點。此後,德意法西斯軍隊開始在北非地區節節敗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阿拉曼戰役,盟軍在北非戰場的大反攻,沙漠之狐隆美爾退回歐洲

1942年6月,蒙哥馬利中將接任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後,力主以進攻將德意軍隊趕出北非。戰役發起前,英國第8集團軍(19.5萬人),在阿拉曼地區由北向南展開,企圖以主力在戰線北段實施主要突擊,首先由第30軍突破對方防線,隨後由第10軍實施縱深突擊,殲滅德意軍主力於濱海地區;由第13軍在戰線南段實施輔助突擊。德意軍(10萬餘人),企圖依託支撐點式環形防禦與大面積佈雷相結合的堅固防線,阻滯和粉碎英軍進攻。

1942年10月23日夜,英軍集中1000門野戰炮和中型火炮對阿拉曼地區的德軍實施的夜間炮擊,是這場沙漠戰爭中最大規模的炮火準備。這是25磅榴彈炮在實施炮擊。

1942年10月23日夜,英軍發起進攻。首先實施炮火準備,隨後步兵向敵前沿陣地發起衝擊。在主攻方向,第30軍右翼澳大利亞第9師和英國第51師、中路新西蘭師和南非第1師,起初進展順利,突破敵前沿後迅速在雷區為後續裝甲部隊開闢通路;左翼印度第4師遭敵頑強抵抗,進攻受阻。

24日凌晨2時,第10軍第1、第10裝甲師奉命從正在開闢通路的雷區進入戰鬥,當日僅第1裝甲師的個別部隊通過雷區。25日凌晨,新西蘭師在雷區開闢通路後,向西南方向逼進,遭德國第15裝甲師反擊。

26日,澳大利亞第9師在戰線北端攻佔德軍部分陣地後向海岸推進,威脅德國第164師側後,並擊退德國第15裝甲師的反擊。在助攻方向,第13軍對德軍防線南段發起進攻,但為德軍的雷區和炮火所阻。24日晨,13軍第7裝甲師和第44、第50步兵師再次發起攻擊,通過第一道雷區後為德軍火力所阻。

數日激戰導致雙方損失慘重。26日,隆美爾在判明英軍主攻方向之後,開始將第21裝甲師調往北線。英軍進攻受挫,27日暫停進攻;第7裝甲師北調,加強主攻方向實力;第13軍其他部隊暫取守勢,僅以小分隊出擊和炮火襲擊牽制敵人。26日,意大利向非洲運送燃料的油輪全部被英國海、空軍擊沉,致使德軍裝甲部隊無法組織大規模反擊。

29日,澳大利亞第9師和英國第9裝甲旅向海岸推進,被德軍擊退。由南線調來的德軍主力第21裝甲師向北部沿海機動,企圖阻滯英軍沿公路西進。蒙哥馬利據此改變計劃,決心對腰子嶺以北德軍防禦薄弱部位實施縱深突破。31日,澳大利亞第9師進抵沿海地區,切斷德國第164師退路。德國第21裝甲師、第90輕型裝甲師組織反擊,但沒有成效。至此,德意軍坦克僅剩200餘輛,而英軍在戰線北段尚有800餘輛坦克沒有投入戰鬥。

阿拉曼戰役,盟軍在北非戰場的大反攻,沙漠之狐隆美爾退回歐洲

1942年11月初,美製M4“謝爾曼”坦克處於準備與德國非洲軍接敵的狀態。11月2日凌晨,英軍發起新的進攻。經過炮火準備後,第151、第152步兵旅和第9裝甲旅發起衝擊,遭到德軍頑強抵抗。第1裝甲師隨即投入戰鬥,次日夜從德國第15、第21裝甲師防線接合部實現突破。

4日晨,第10、第7裝甲師和印度第4師從突破口向縱深發展進攻。德國第15第21裝甲師餘部實施反擊,但大部坦克遭空襲而被擊毀。在沿海地區的德國第164師餘部,則被澳大利亞第9師殲滅。隆美爾命令德意軍全線撤退。6日,英軍因雨停止追擊,戰役至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