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证实“第五次地球生物大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击!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恐龙灭绝一直都是一个谜团,所谓的生物大灭绝就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处在哪一个链条都不可能幸免于难。而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约是在公元6500年前,我们称之为“白垩纪时代”,这一次灭绝事件直接导致了地球70%-85%以上的物种灭绝,这也是人类已知的灭绝事件中最著名的一次,因为这次灭绝让在地球上生活了长达一亿六千三百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终结,也为以人类为主的哺乳动物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次灭绝现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普遍看法是“小行星撞击说”,根据科学家的推算这次爆炸相当于地球最强烈地震的100万倍,大量的尘埃进入到大气当中致使地球暗无天日,地球也因为粉尘的遮挡太阳不能直射入内,致使地球温度极限下降,大量的食物枯萎死亡进而影响到了整个食物链,其中恐龙由于体积庞大首先受到了冲击,而小型的哺乳动物利用残存的食物勉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美国的科研人员近期发现了一处古生物化石遗址,充分的再现了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灾难场景,这一古化石遗址被称为“塔尼斯”化石遗址,其中蕴含了近乎完整的动物和鱼类化石标本,通过对小行星的路径分析科研人员得出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轨迹,而墨西哥境内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就是这一说法的最好证明。

报告显示在灾难发生之后很多淡水鱼和陆生脊椎动物、树、树枝等等都因为巨大的扭力缠绕在一块,其中还夹杂着各类动物的遗骸。由于灾难来的太过凶猛很多动物都是在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突然死亡,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在灾难面前地球是多么渺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