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少年是否比乖孩子有更健全的人格?

保險大人物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談一下什麼是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標準有哪些?

首先,心理學對建全人格的相關特徵有學朮角度的定義,大致從五個維度來定義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全。一,心理是否健康。二,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三,責任感。四,情緒穩定性。五,思維開放性。

再者,我們再看一下健全人格的標準,一,愛心;二,忍耐; 三,寬容;四,樂觀;五,平和;六,節制;七,謙遜;八守信;九責任感;十,自省。

根據以上我們應該不難看出這樣一個是事實,有問題的孩子,只是表現在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有欠缺。而聽話的乘孩子則要嚴重的多,換句說法,過分的聽話,和乘,己經是迷失了自我,而這一點對孩子本身來講是最致命的,所以我要對所有的父母說要鼓勵你的孩子有"想法",也就是自我主導的思想,出現問題不怕,我們可以正確引導。結論,有問題的孩子相比乘孩了更有健全的人格。


用戶名成功老爸媽


問題少年和乖孩子都沒有健全的人格,人格就是尊嚴,孩子人格的缺失正是父母教育的缺失,只能說問題少年和乖孩子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問題少年雖然有問題,比如說,惡作劇、叛逆、報復,但孩子對自己的尊嚴和自由是堅持的,有自己靈活的生存能力,和乖孩子相比,缺少了文靜沉默聽話的特點。但是乖孩子不具備靈活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依賴性強,沒有主見沒有自己的個性,屬於懦弱型的老實人。所以,這兩種類型的孩子沒有健全的人格和也沒有健康的心態,都屬於缺乏安全感的具體表現,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受害者,一個是反抗,尋找自我保護,一個保持唯命是從,怕失去保護,都屬於嚴重的問題少年,根本談不上所謂健全的人格,孩子的人格權益被誰壓抑和剝奪了,作為家長應該及早驚醒了!


元之創客


問題少年是否比乖孩子有更健全的人格?這是相對論,沒有唯一答案。

問題孩子,是指思想方面有問題呢?還是習慣方面有問題?思想決定行動,思想越有問題的孩子,做出的行動與常人越不同,或囂張跋扈,或膽小如鼠、或作繭自纏……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人格問題。習慣有問題的孩子,人格未必有問題,但因他們的習慣不同,比如我們一般人做事就安安靜靜做事,可有些人做事時喜歡加入其他語言,如:肢體語言,總喜歡跺腳,這種習慣會影響他人正常行動,若長期不改這種習慣,他人就會覺得他有問題(儘管他自己可能沒意識到這種壞習慣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弊端)。

故有問題的孩子要多交流,引導他們的思想回歸正軌,從而重塑人格。而有壞習慣的孩子,可直接指出,讓他們意識到壞習慣給他人帶來的困擾,從而改掉壞習慣,讓“問題少年”的標籤遠離自己。

再來說說人們心中“乖巧的孩子”。這些孩子有些本來思想單純,習慣服從性管理,於是乎大人也很喜歡,覺得他們好乖巧,誰敢說這些孩子又有人格問題呢?還有些“乖巧的孩子”只是表面乖巧,他們可能會陰奉陽違,這些孩子的人格可能有一定的問題。還有一些看起來“乖巧的孩子”,現實中很聽話,做事也不會捅婁子,但心裡就是怨念他人,這些孩子也是有人格問題的。

人格問題既有先天因素(遺傳),也有後天因素(環境影響)。不管是“問題少年”亦或是“乖巧孩子,”他們後天形成的人格都是可以改變的。



琴馨悅耳


總的來說,問題少年不會比乖孩子有更健全的人格,即便有,在同年齡階段,也是隻是概率事件。既然稱問題少年了,他本身就已經出了問題,要麼是家庭教育沒跟上,要麼是學校教育的缺失,或者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造成孩子在心理、學習、處事、行為等方面出現問題。

首先,從法律上說,他們人格是平等的。肖像權利、義務等受到保護。

其次,我們通常所說的問題少年是指那些品格或是性格方面出了問題的少年。他們通常的表現是善惡不分、性格乖張、特別叛逆、不勤學上進、並且情緒容易波動,做事不計後果等。而乖孩子一般不會表現出這些問題。這從我們社會的整體狀況來看,是顯而易見的。

第三,問題少年的矯正難度較大,成因情況比較複雜,需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對症下藥,如果是家庭出了問題,需要從家庭方面下手,比如說過於溺愛,會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而家庭過於偏重處罰式教育,又會造成孩子暴力性格傾向,如果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比如說玩手機、打遊戲,上網等,孩子容易沉迷遊戲,難以戒掉網癮,這個時候,需要家庭、學校乃至進行心理干預。我們通常所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可見難度之大。而我們見到的乖孩子一般就沒有這些問題。

第四,人格又可以穩中有變,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教育環境的改變,思想品質的提升,有些人格不健全的孩子會變得人格健全起來,所以問題少年並非一成不變。

第五,乖孩子也可能存在人格分裂的情況。北大學子吳謝宇殺害母親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乖孩子,但是他能冷靜地從網上購買作案工具殺害母親,事後,還編造了一系列的理由騙過親屬,騙過學校,在外面逃逸三年多,其冷酷程度讓人難以置信。復旦大學研究生投毒案亦是如此,一點瑣事,向室友投毒,還若無其事地去探望,如果不是最後事發,他仍然是別人口中

的乖孩子。

綜上所述,問題少年人格健全程度整體不如乖孩子,但乖孩子不見得人格就是健全的。

(圖片來自網絡)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不當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醉生一笑


就個人經歷和身邊的人來講,這個確實不能夠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

一個孩子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取決於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如果在一個家庭裡面,父母的素質都好,就是說能把自己的孩子教成人家所說的有教養。懂事,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能分清楚什麼事情是好事什麼事情是不好的;能明確自己存在的意義,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等等。這些都是靠父母細心耐心的教導。這些對孩子在未懂事之前都能幫助他建立健全人格,能夠對自己的成長產生積極向上的意義。

社會教育就是一個孩子在沒有父母的監督之下,對社會上的人事的感受。比如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這些基本的文明禮儀。他能明白這些說明他就是一位能有自我約束,能分輕重緩急的孩子。還有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進行判斷,自我分析,去做一個總結,透過現象看到社會的本質。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以後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自己心中就有一把尺子去丈量。

總之,孩子的人格需要從小慢慢培養,不能一步而成,細心的發現孩子的一個變化,適當的干預和管理。也有嚴格要求。


卿聽你的心


凡事不會絕對。

問題少年,老實孩子,在人格上,沒有明顯差異。不可作為一個孩子的性格的評價標準。

問題少年,未必人格健全,也未必人格缺陷。他可能在某些人眼裡,在某些方面是有毛病的孩子,但是,人格魅力可能很大,其他事情其他方面或許更受歡迎。

老實孩子,看似沒有人格問題,也許心理壓抑著對父母和老師的反抗情緒,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跳樓自殺。也許,他也會順順利利,上大學,好工作,一順到底,人格完全正常。

看人格,要結合生活環境,經歷閱歷,人生選擇,困難遭遇,等等,他受到的各方面影響和他對現實影響做出的反應,進行變動的衡量。


一直都在學


沒有絕對的說法,不要因為之前的北大學習弒母案影響,主要是還是看從小開始的家庭教育及周邊環境所塑造的三觀


霧都青年在上海


只要不是基因遺傳問題。哪兒來的問題????


1995w


古今少年不拘禮法的人,長大了哪一個不是幹大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