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的孩子脾氣很犟,該如何教育引導?

tank萌


兩三歲的孩子脾氣很犟,而且還很容易發脾氣,一天當中,可能會說無數次的“不要,不行,不好,不……”,似乎什麼事都要跟你對著幹,反著做。

都說孩子的兩歲階段是“可怕的兩歲”,原本的小天使會突然變身小惡魔,天天上演各種各樣的發脾氣,有些孩子喜歡哭鬧,有些孩子喜歡躺在地上不起來,有些孩子甚至還要打人。

我有次帶小萌寶去上早教課,下課後,孩子們都在早教中心的海洋球池玩耍。

有個小朋友的奶奶,一直喊他,下課了,回家去了。這個小朋友先是自顧自玩,不理睬他奶奶。喊了很多次沒反應,這個奶奶就直接進入海洋球池,一把將孩子抱出了球池。

孩子到了球池外面,直接就躺在地上哭鬧發脾氣了,更可怕的是奶奶要靠近他,他就拳打腳踢奶奶。

孩子這樣哭鬧當然更惹惱他的奶奶了,奶奶直接強行把孩子抱起,離開了早教中心。

我們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到底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呢?

1、我們先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平靜,不能孩子一哭鬧,自己先被惹惱了。

很多父母,孩子一發脾氣,他們的脾氣就上來得比孩子更快,更猛。而且通常會採取“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吼叫孩子,讓孩子別哭了。如果吼叫還沒效果,甚至有些脾氣大的父母還會動手。

這樣處理,有些孩子可能真的被嚇得不敢哭了,但大多數兩歲多的孩子,可能會哭得更兇,哭的時間也更長。

因為剛開始,孩子是因為很小的一點事或是一點情緒哭的,父母一吼叫,孩子就會感覺像天塌了一樣,徹底陷入無助的狀態。

2、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要以平和的狀態陪伴著孩子。

我在公共場合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會來一句:“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走了。”有些媽媽還一邊說,一邊真的離開孩子了。

其實,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我們要在心裡告訴自己,兩三歲的孩子這樣哭鬧是正常的,就給孩子一點時間來用哭宣洩下情緒。

我家小萌寶發脾氣哭鬧的時候,也是喜歡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不高興,孩子哭的時候,我會蹲下來,抱抱孩子,並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不高興了,想哭就哭,媽媽陪著你。”

當我抱住小萌寶的時候,孩子即使在哭鬧,也會緊緊地抱住我。但是,很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樣的抱抱是止哭開關。當我和孩子抱抱的時候,孩子馬上就停止哭鬧了,反而會膩在我的懷抱裡了。

當小萌寶不哭了,我還會肯定孩子現在真的長大了,很多時候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孩子小的時候,都很盼望長大這個詞,都會想爭著做“小大人”。當聽到媽媽誇自己長大了,孩子通常就會很高興,還會表現出很自豪的表情。

最後一步,也非常關鍵,當孩子停止哭鬧了後,我們要找機會和孩子好好回憶一下剛才他為什麼會發脾氣了,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只有當我們找出具體發生什麼事情,讓孩子會發脾氣,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法,這個找方法的過程要和孩子一起進行。

這樣也是教會孩子以後如何處理問題,轉化自己情緒的方法,因為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哭鬧只能是發洩一時的情緒,只有找到方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關注萌媽百寶箱,每天學習最新的孕產知識和育兒乾貨,讓你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萌媽百寶箱


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兩三歲的寶寶最難伺候。脾氣越來越大,吃飯不要喂要自己吃,自己吃弄得臉上手上、衣服上、地上以及兒童座椅上都是食物殘渣。喂寶寶喝水,一定自己喝,弄得上衣褲子都溼了,喝個水還得換衣服洗衣服。哄寶寶睡覺那叫一個折騰,讓寶寶幹什麼偏偏“不”。如果寶寶想做什麼,沒有滿足的話,會立即大哭大鬧,哪怕父母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也哄不好,自己能一直哭一個多鐘頭......。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熊孩子”嗎?

脾氣很犟原因

1、可怕的兩歲

其實每一個孩子在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孩子的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因而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開始萌發有自主意識,孩子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自主的自我探索階段。

”可怕的兩歲“是孩子自己特別混亂而又十分重要的過渡時期,好的性格是從兩歲開始培養的。雖然孩子突然爆發壞脾氣讓人感覺崩潰,但是記住,寶寶的行為不是針對你的蔑視行為,而是寶寶正在發展獨立和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沮喪,這裡有一些技巧來幫助寶媽們應對。

2、脾氣暴躁的原因

脾氣暴躁通常是由於你的孩子無法完成她認為自己應該能夠完成的任務而引起的沮喪挫折感。除此之外,幼兒經常因為不具備表達自己感受的語言技能,而父母又不理解,感到疲憊不堪和煩躁。對於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發展而言,發脾氣是正常的,一旦孩子運動技能和語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發脾氣就會在4歲左右大幅度地減少。

如何管理暴躁的脾氣

孩子脾氣爆發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負擔的。不過有一些策略可以用來化解這種孩子發脾氣。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保持冷靜並避免無意中對孩子進行暴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控制好你的情緒。如果你的情緒煩躁,你的孩子也會煩躁。如果你火冒三丈的時候,就不要與孩子接觸。進行冷靜處理,不理她並不要直視孩子的眼睛,等待孩子冷靜下來,這樣將確保你不會忍不住打或者吼孩子。

如果孩子發脾氣平靜後,用平靜的語氣和孩子交流,並教她如何通過言語表達她的感受,而不是通過發脾氣來解決問題,並給孩子提供指導,並讓孩子保證下次不亂髮脾氣。同時別忘了告訴你的孩子,讓她放心,父母是愛你的。這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適當的獎勵。讓孩子知道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


如何控制

1、在公共場合大哭大鬧

你的孩子在家裡哭你可能能搞定,但是當她在公共場合發脾氣打滾的時候,這是令人非常尷尬和不好處理的。當你想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想打孩子的時候,請記住這樣的事情不會大家認為你是一個壞父母。其實公共場合裡的許多人可能都是父母,所以他們理解你當時所處的位置。

處理辦法:遇到這種情況時,先把孩子帶回來,帶他去一個安靜的地方。給孩子一個擁抱,直到孩子發脾氣停下來後,像在家裡那樣教導她。千萬不要對你的孩子的要求讓步。否則的話,讓她知道自己只要發脾氣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那麼下次只要出門肯定會發生相同的哭鬧。

2、提前準備防止發脾氣

當你的孩子飢餓,疲倦,無聊或感到不知所措時,經常會發脾氣。通過關注您孩子的非語言暗示和對各種情況的反應來提前防範和應對。如孩子只要餓了就立馬要吃,這時候可以隨身準備一些零食。或讓孩子在進入潛在發脾氣階段之前,進行一些安靜的活動進行緩解。

3、適當滿足孩子做決定的需求

父母為了保持孩子的安全,一般會教基本的紀律,如哪些行為是危險的和不能做的。其實在孩子的生活中,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要做到這一點,就是給她的選擇:詢問她今天是想穿一件黃色還是藍色的連衣裙,或者如果她想要餅乾還是蘋果做零食。儘量避免可能會讓他們有挫折感的開放式問答類問題。

4、鼓勵孩子的獨立

儘管“可怕的兩歲”是一段很讓人崩潰和艱難的時期,但同時這是孩子發展獨立性格的重要時刻。在這個階段,儘量鼓勵讓她在生活中儘可能地積極。作為父母應該做的事情是幫助你的孩子們真正獨立起來,讓孩子得到更多地自由,併為孩子的努力提供幫助和支持。

當你的孩子感到沮喪時提供安慰,並幫助他找到克服挫敗感的方法。可以帶他一起散步,或在外面跑步等來緩解他的不良情緒。

現在你教育你的孩子如何處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對孩子的一生的幸福和未來的生活都是極為重要的,處理好這個將會使他終生受益。

請記住:真正的育兒從兩歲開始!只有全面而深入地瞭解”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的本質,掌握科學而有效的應對方法,才能快樂地養兒育女,才能培養出幸福感滿滿的孩子。

關注J媽學堂,有更多關於2-3歲孩子的叛逆情況分析,歡迎留言。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J媽學堂


可能很多家長不清楚2—4週歲這個階段,是幼兒進入第一反抗期的特殊階段。

反抗期是什麼意思呢?是指寶寶所有的想法都圍繞“我要”進行,很多時候寶寶的的訴求在大人看來是不能允許的,不管你怎樣阻止,寶寶都聽不進去,非要堅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這孩子怎麼脾氣這麼犟呢。

其實,寶寶的行為並不難理解,因為這麼大的寶寶已經具備一定的基本行為能力,如可以自由跑動,可以抓、握、拿各種東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簡單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寶寶缺乏安全意識,常給你“惹禍”,結果把大人惹的火起,但是孩子有絕招,用哭鬧來表達他對大人的不滿。結果呢,常常是大人拗不過一個小不點。

應對的方法,可不能用說教的方式喲,因為寶寶此時恰處於單向思維發展階段,單向思維和單行道一樣,只能順著一個方向開車。你想啊,寶寶打定主意的事,你哪能勸他(她)回頭。再說,這麼大的寶寶理解能力還很弱,你用大人語言去說教,寶寶一是聽不懂,二是也聽不進去,所以你就不要白費口舌了。下面,我給你幾招應對吧。

第一招:大聲說不。只要寶寶的要求是無理的,堅決不能同意,不管寶寶怎麼倔強,你都要反覆說不,看誰堅持到最後。這有點較勁的意味,寶寶堅持半天,一看你就是不允許,人家也會換招數。

第二招:任你哭鬧。這就是寶寶在第一招失效後用的必殺技喲,有時會打著滾哭,或者摔玩具,或者拿著小拳頭捶打你,你就是不回應他(她)。寶寶哭啊鬧啊,你千萬別心軟喲,哪怕他哭啞了嗓子,你不能安慰。寶寶很聰明的,當他看到你不理他時,哭累了,要麼睡著了,要麼乾脆當啥事沒有一樣去自己玩兒了。有的寶寶還特別堅持,過一陣子又來鬧,你故伎重演就行了,最後寶寶會長經驗,還是算了吧。

第三招:注意轉移法。這麼大的寶寶像只跟屁蟲,就怕你遠離他(她),當他無休止地哭鬧時,你可以堅定地說,媽媽要去外面玩嘍,你假裝要出去的樣子,穿衣服,換鞋子,打開客廳門,你慢慢做這些動作時,偷眼瞧,小東西開始著急了,哭聲也弱了。你這時再問他,跟媽媽玩兒去嗎?如果去,停止哭,媽媽就帶你走。小傢伙也很快就停止哭泣,然後乖乖跟著你走了。

第四招:選擇法。這其實也是注意力轉移的一種形式,只是單獨拿出來了,容易讓家長靈活使用。當寶寶固執地堅持原來的想法時,你可以用幾種玩具或好吃的東西,讓寶寶選擇其中一個。大聲告訴寶寶,停止哭,來選擇吧,不然一個也沒有嘍。寶寶注意力很快就放在觀察、比較和選擇上面,剛才還固執地堅持一下子就沒影了。

以上幾招,如果你感覺還不夠用,不妨動動腦筋,想想辦法,自己總結幾招吧。


寒石冷月


兩三歲的孩子脾氣很犟,該如何教育引導?

從心理學人類認知發展的角度來說,2-7歲的孩子有以下幾個發展特點:

1.守恆認知:

守恆是2-7歲的孩子的一個典型特點,什麼叫守恆呢?

舉例來講:比如有兩團一樣大的橡皮泥,一個捏成細細長長的蛇,一個捏成一個扁扁的大煎餅。然後你問這個孩子哪個橡皮泥多、哪個橡皮泥少?孩子們會怎麼說?他可能會覺得那個煎餅大大的很大所以這塊橡皮泥大,也可能會覺得那個長長的很長所以這塊橡皮泥大。

然後你再把它捏回兩個球,你問他哪個大,他又會說一樣大。好玩的是當你再把這兩塊橡皮泥捏回煎餅和蛇的形狀問他的時候,他又會覺得其中的一塊比另外的一塊要大,那你可能會問他:你剛才不是說這兩塊橡皮泥一樣大的嗎?

是的,橡皮泥一樣大,在他們看來只限於兩團橡皮泥都被捏成圓球的時候,否則他們便會另有評判了。


2.我向主觀認知:

2-7歲的孩子家長可能會有過這樣的困擾:比如小紅把這個玩具拿到我家了,我非常喜歡。因為是我先看到的,於是這個東西就是我的——就因為我先看到的,或者這個玩具和我的衣服顏色一樣,所以它就是我的。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覺得你的,是我的;我的,是我的;他的,也是我的;我的媽媽是我的,不是麗麗的媽媽;我要跟我的爸爸結婚;你們所有的人都可以和我的爸爸結婚,因為你們都是我的......

簡而言之一句話:只要我看上的這個世界的一切,就都是我的!

3.任意組合認知:

2-7歲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世界,無論多麼大多麼小,就是他認知的整個世界。也可以說是他看到的樣子不會變。

比如我看這張紙是一隻小鴨子的形狀,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可能是小雞的形狀? 其他小朋友是不是錯了? 我不知道,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他會把這張紙看成是小雞。我認為的他以及其他任何人看到的也都是小鴨子。

用一個比較好理解的例子來解釋下:兩三歲的孩子經常會把自己想象成小黃貓媽媽、或者想象為小猴子爸爸、或者想象為小黑貓,然後自己呢就和爸爸是一對。

或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習以為常的認為奧特曼可以和孫悟空打架。

所以如果您對2-7孩子認知發展的特點有所瞭解,相信您在孩子“倔強”的時候就能給與更多的理解了。

那麼針對孩子的這些發展特點,我們該如何引導呢?

1.首先尊重並接納孩子的認知發展特點。

不去憑藉父母的身份強行扭轉或者打壓他們的行為和想法,因為也許你打壓的、拼命扭轉的事情,在孩子看來是如同我們認為“夜晚該睡覺,餓了該吃飯”一樣的事情。

強行的限制會對他們的思維發展造成阻礙。

2.充分利用孩子認知發展的特點加以正確引導:

比如如果我們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多多鼓勵他們,那麼便會充分利用孩子任意組合認知的發展來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孩子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特定的特點,家長們如若能夠更多的瞭解孩子的成長特點,勢必會成為更加從容的父母。

我是梅子,一名八零後高能職場媽媽。我願意與您分享更多的育兒話題。歡迎您關注“梅子說育兒”,支持原創,謝謝!


梅子說育兒


我是朱小天,三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心理學研修生在讀。

脾氣犟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不知道具體表現的前提下,“兩三歲”“脾氣犟”,讓人直接想到的是:犟,是因為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非常固執,對於事物的位置、事物發生的順序,都非常執拗。

比如,有人敲門,是孩子去開門的。這天,大人手快去開了。孩子就哭鬧,一定要進來的人出去重新敲門,孩子再去開,他才滿意。

如果大人不瞭解不理解,這是孩子生長髮育中的正常現象,可能會不正確地對待孩子,從而對孩子造成傷害,不能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破壞內在安全感的建立。

留意觀察一下,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很明顯很多的。

舉一個我家孩子的例子,在我看來非常特殊,因為過了很久我才恍然大悟——這也是秩序敏感的表現。

家裡有一個咕咕鐘,電池電量不足以後,小鳥鳴叫完,留在外面沒有回到小房子裡去。孩子發現以後,嚇得哭了,直到我把小鳥推回去,他才安心。

後來,每一次電池快耗完,咕咕鳥回不去了,都會引發他的關注和緊張。一直等到電池換掉咕咕鳥恢復正常。

這種行為可能持續了一年那麼久。從恐懼,到擔心,到能夠用語言表達:“媽媽,咕咕鳥不回去。”直到他習慣了咕咕鳥會出現“回不去”的異常,不再去關注。

我後來明白,為什麼咕咕鳥回不去了,他那麼害怕。因為在他的已知世界裡,咕咕鳥每次唱完歌,都會回到小房子裡去。

這一穩定發生的事件,是他認知的內在世界裡的一部分。突然有一天,咕咕鳥回不去了,這是一件大事,嚴重違反了他的認知,像地震那麼嚴重。直到電池換掉,咕咕鳥恢復常態,他的世界才恢復安全。——在電池換掉前,則需要每一次媽媽手動把咕咕鳥送回去。

等“咕咕鳥唱完歌以後會回到小房子裡”,穩穩地在他內部世界運行,他才不再關注咕咕鳥回不去的情況,才能接受“固定秩序”之外的異常。

這個過程非常漫長,非常緩慢。

這也是為什麼兒童發展心理學裡,強調嬰幼兒的養育人、養育環境要穩定、固定,不能頻繁搬家,不能不同的養育者像走馬燈一樣上任。

外界的穩定,包括養育人對待嬰幼兒時穩定的情緒等,是孩子構建內在安全世界的基石。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常常令大人抓狂。因為他們對固定秩序的要求是重複的,比如有人敲門開門這事,不知道重複到什麼時候,才能接受“別人也可以去開門”。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他對這一固定秩序的執拗結束,比如不再害怕、擔心咕咕鳥不回去,他的”內部建設“完成了。

大人能做的是:尊重孩子對秩序的固著,儘量記住他做事的順序,不要搞錯;萬一搞錯了,要馬上”重來一遍“,按正確的順序完成。

很多時候,孩子像外星生物一樣,言行匪夷所思。我們看不懂沒有關係,懷著足夠的尊重和愛,就不會有偏離太遠的態度。當然,還需要非凡的耐心。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兩三歲的孩子總是很倔強,很難溝通,這有可能就是tertible two,在國外被稱為兩歲綜合徵,具體的表現是孩子總是以不打頭,最喜歡說不要,有些事情必須自己幹,誰都不能幫助。比如我女兒有段時間電梯必須自己按,誰按都不行,會大哭不止,總喜歡把玩具一股腦全倒地上,然後走開。



可能媽媽們幾乎都遇到過terrible two,每個孩子的具體表現會稍微有些不同,但總體的特點就是難以溝通,特別倔強,如果沒有按照她的意思來,可能會大哭不止。

表面上看,這是一件讓媽媽好煩悶苦惱的事情,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表現都是他獨立成長的表現,她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在緊緊的只聽父母的指揮,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首先,父母要從心裡就認可,孩子只是在成長,而不是故意在和父母作對,挑戰父母的權威。接下來父母要去引導孩子:

第一,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溫和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我們知道孩子的tertible two是必經階段段,當孩子出現倔強吵鬧的時候,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輕生安慰兩句見不起效果,就開始大聲訓斥,孩子反而會越哭越兇。

第二,父母要多去順從孩子。很多孩子大哭大鬧,是因為要求沒有被滿足,比如要自己按電梯,結果媽媽按了,要自己吃飯,媽媽非要去喂。如果孩子一定要自己吃飯,媽媽可以讓她自己來吃,怕飯涼了,吃不飽,可以在鍋裡熱上一份。總是父母要多想方法化解和孩子的正面衝突,滿足他的要求,自己多做準備。



第三,如果父母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孩子的tertible two其實很大一部分在於她們的需要表達跟不上他們的行動,就是不會用需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一旦不和心意,就開始大吼大叫,只能通過吼叫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媽媽們可以在孩子生氣婚後,多教教她們碰見這樣的情況怎樣用語言去表達,孩子當然不可能一教就會,但是多教幾次,孩子慢慢就會明白。

第四,家長多去觀察,幫助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有時候孩子一塊玩具沒拼好,都會引起她的憤怒,直接把玩具扔地上。媽媽們可以試著去提問,獲得認可再去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因為玩具沒拼好才生氣的,如果孩子回答是,再去提出媽媽和你一起可以嗎?一步一步去引導他。

第五點,家長要懂得去尊重孩子,給孩子預留更多的時間。很多時候家長趕時間,隨便就替孩子做主了,比如孩子要自己鎖門,結果半天鎖不上,家長趕時間,自己來替孩子鎖,孩子大哭大鬧。這個時候,我們都只是把她當做孩子,自己可以隨意替她們做主,媽媽們可以適當的提前做時間安排,真正的做到從心裡尊敬孩子,就不會隨意的打破孩子的安排。



terrible two可能每個孩子都會遇到,只是有的孩子早點,有的孩子會晚點,父母們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對孩子有耐心,對孩子的成長有耐心,畢竟這是孩子成長的信號。


豌豆媽媽育兒


一說到兩三歲的孩子脾氣犟,大家就容易想到“第一反抗期”,雖然很多寶寶因為自我意識的發展會喜歡跟家長對著幹,但是如果表現特別強烈的話,更重要的因素就少不了天賦個性和寶寶的經驗。

天賦個性與生俱來,是孩子在注意、感知、思維和反應幾個方面的心理行為傾向,脾氣犟的孩子通常都是堅持性高——注意不容易被分散和轉移;反應度強——高興或不高興都表現得強烈又誇張;如果再加上敏感、活動性高、衝動和慾望強烈,那絕對會搞得媽媽爸爸無計可施、精疲力竭。

孩子的經驗也會對行為表現產生明顯影響,如果發脾氣特別是堅持大發脾氣能夠解決問題,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犟,而假如以前鬧脾氣很少有好結果,孩子就會轉彎子去嘗試其它辦法,關鍵是面對這麼小的孩子,很多媽媽爸爸都難以狠心“遏制”孩子的反應。



那麼面對脾氣犟的寶寶,媽媽爸爸該怎麼教育引導呢?重點就是“早、導、靜”三個字:

1、 所謂早,就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應該儘早做出反應予以滿足,別沒事老是惹著孩子鬧犟脾氣,不然就等於是在縱容和強化。

2、 所謂導就是因勢利導,跟兩三歲的孩子最忌諱就是空談大道理或者強行“惡治”,這樣要麼不奏效要麼事與願違,這個年齡的孩子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通過“事實”循循引導最有效,比如寶寶非要買玩具車,你說家裡有、下次買都不管用,如果把所有的口袋都翻給他看,沒帶卡也沒帶夠鈔票,然後跟售貨員商量少付點錢結果又不行,最後用“僅有的錢”給孩子買個小東西,再告訴他下次提醒媽媽爸爸出門要帶夠錢……這一通事實教育繞彎子,孩子基本都會變得通情達理了。

3、 所謂靜,就是無論孩子怎麼發犟脾氣媽媽爸爸都要保持冷靜,心裡不斷告誡自己這是孩子的天賦個性和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一邊冷靜的回應和等待孩子降溫,因為情緒具有相互影響的感染力,媽媽爸爸若能不被孩子的脾氣惹毛,就一定有機會帶動寶寶逐漸平息下來。

最後,孩子的任何表現背後都有合理的心理訴求,很多看起來不怎麼樣的表現,換個角度就可以理解,理解和尊重孩子心理需求的基礎上,媽媽爸爸再學點技巧,成長路上的煩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啦。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按照兒童的發展規律,3歲左右的孩子,會進入第一逆反期,很多時候會提前,也就是傳說中的Terrible 2。2-3歲的孩子,所謂的脾氣犟,很多時候是他自身的發展特點決定的。

比如說,2-3歲的孩子,會進入秩序敏感期。

蒙臺梭利在《蒙臺梭利兒童敏感期手冊》中指出,兒童對秩序的需要就像魚兒離不開水。當他們看到東西處於無序狀態時,就像受到某種刺激,收到行動指令。

我家孩子三歲的時候,曾經因為秩序敏感期,歇斯底里的哭。臨出門的時候,不小心把他的畫碰掉了一塊,他就拼命的想把畫補充完整,跟剛才一模一樣,但粉筆畫的,顏色線條連接處總是有問題,他又一定要弄好才肯出門,結果就是他在那邊畫邊哭,我在門口又喊又叫。現在想想,自己當時的處理方式太粗暴了。

很多孩子都曾經因為秩序敏感期,被家長認為“沒事找事”,“無理取鬧”,“脾氣壞”。

第一逆反期,主要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出現飛躍。他會通過反抗父母,來標誌自己的“主權”,用“我”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動。

在逆反期之前,家長習慣了那個“乖寶寶”,一旦孩子開始不聽話,家長就容易認為孩子脾氣見長,脾氣犟,其實這是孩子快速成長的標誌,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對症下藥。

1.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安全範圍內,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順便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上幼兒園做好準備。

2.涉及原則問題的,不退讓。比如,安全座椅啦,公共場合不能大喊大叫,不能搶別人的玩具等等。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講道理。

3.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候,說孩子犟,不如說自己犟。比如我家孩子發生的畫畫事件,是我想要控制他,卻發現他不受控制之後,情緒失控,導致他哭我喊的雙傷局面。

4.尊重孩子,他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是獨立的孩子,他會逐漸成長,當他可以獨立的時候,終將遠離我們。所以,放手讓孩子成長,尊重他。


媽媽充電屋


首先要先明確脾氣犟是指什麼,是因為孩子沒有按照你的要求做你覺得犟還是說他在無理取鬧?如果是第一種,你大可以放手讓他去做,只要沒有危險為什麼非要讓他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呢,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於敏感期,對什麼都好奇,曾經我也會因為孩子玩水,亂丟東西發脾氣,後來才知道他是處於手的敏感期,放手讓他嘗試後他就不會再去玩弄了。前兩天兒子在滑滑梯那玩,站在那攔著不讓別的小朋友滑,講了半天都不同意,沒辦法只好硬抱下來,哭的哇哇的,在別人看來也許他在無理取鬧,但我知道絕對不是,於是我就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那個小朋友沒有說綠燈,原來他是在玩紅燈停綠燈行的遊戲,然後我就笑著告訴他:原來是這樣啊,那因為那個妹妹太小了,她不會玩這個遊戲,她也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不如我們去玩別的吧。於是他就很開心的去玩別的了。如果是第二種,在轉移目標不成功的情況下,就要嚴厲告訴他那是不可以的,孩子雖然小但是看大人的言行還是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關鍵是大人要堅持,不要看到孩子哭就放棄了原則,那樣的話就不要埋怨孩子脾氣犟了。


堅強不過是逞強罷了


孩子兩到三歲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是好事,這說明孩子有了自己的認知和自我意識,他還不會考慮別人,只是滿足自己的意願。

孩子犟多半是大人覺得孩子犟,孩子沒有和大人的看法達成共識,不聽從大人的安排,不符合大人的評判標準,於是就開始了“犟”。

其實關於孩子犟的問題,我有幾條建議:

1.大人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的認知。譬如孩子就要自己先開門大家才能進,不滿足就是各種哭鬧,這其實就是孩子秩序規則的形成,這是正常了兒童成長過程,大人瞭解之後就可以滿足孩子的發展。慢慢的當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不會了。我家孩子在2-3歲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倔強和固執,雖然我知道有些情況是她的成長階段,但還是怕過於順從造成孩子壞的脾氣秉性。好在,那只是很短的一個階段,不要過分關注,很快就會過去。

2.和孩子一起訂立一些規矩,讓孩子孩子清楚和明白。這之後如果孩子的犟是為了違反規則,那麼我覺得家長不要妥協。這有助於提高孩子對規矩的認識,對自我情緒的把控。2-3歲的Andy一天非鬧著吃糖,我們明明說好了一天只吃一塊,可是她就是鬧著要吃,各種哭,還摔打東西,我都沒有妥協。我抱著她說“寶貝,媽媽知道你想吃糖,可是我們說好了一天只吃一塊。今天的糖吃過了。你如果因為吃不到糖心裡難過,就哭一會吧。之後我們一起玩,明天就能吃到糖啦。”如是幾次,Andy就能遵守吃糖的規矩了。

3.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因為我們如果不全部滿足孩子的意願,也許孩子就會覺得媽媽不愛我了之類的。Andy在我沒滿足她的任性行為時就會傷心地說“媽媽不愛我了”。而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的方法就是足夠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