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應該怎麼辦?

雨林裡的駱駝


高中生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是很正常的事情,普遍來說,沒有幾個高中生回到家能和父母有說不完的話,如果真有,也必有異常(也許是好也許是不好)。

高中生這個階段正是青少年個性形成獨立的時期,他們的人際關係在初中開始,漸漸地從家庭越來越多地轉移到了同齡人之間。

這主要有幾個原因:

1,他們心智的漸趨成熟。

他們對家庭和父母開始有了重新的認知,因為他們有了成長,而父母和家庭的相對穩定,以及孩子多年在家庭中的生活,決定了孩子的成長更渴求向外發展,畢竟年輕人對新鮮事物有較大的好奇心。

在這個階段,年輕人思維變得更加抽象和負責,他們意識到了各種關係、社交、異性交往等的複雜性,這些內容他們只能和朋友傾訴或者分享,朋友不會說教,更不會嘲笑他們,同時他們還很有可能產生共振。

這些話他們是一般不會和父母說的,一是父母不會理解他們,二是父母可能會說教,三是可能父母會把事情想得太過於嚴重,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壓力。

2,高中生住校的話,每天在學校裡就是學習,每天用於學習的時間真的很多,回家家裡,就想放鬆自己,不想談學習的事情。

而父母關心的大多是孩子的學習和學校裡的事情,這對父母來說很正常,畢竟父母想了解兒女的一切,又沒有更多的渠道能詳細瞭解,而兒女則不想談這些事情,這就會出現兒女不願和父母聊太多的一個原因。

但是如果父母能和兒女多聊一些他們關心的話題,或者父母用幽默風趣的輕鬆方式沒準能吸引住孩子多聊一些東西。

3,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一個人喜歡和什麼樣的人聊天:

有共同興趣、愛好、共同關心的話題內容,和自己很多方面能產生共鳴,能理解自己的感受並且願意聽自己傾訴也不會嘲笑自己,同時更多地是可以玩在一起,有一種平等的感覺。

對高中生來說,有幾個父母能做到這些呢?

恐怕很難的!

我在努力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可還是不可能和孩子之間產生同齡人之間的共振,畢竟我們是兩代人,這是事實。

高中生不願意和父母交流,這是這個階段的特點之一。不過一般高中生在學業和發展方向、為了就業方面還是很願意和父母溝通的(前提是父母比較開明,懂得和孩子聊天)。所以做為高中生的父母,也只好接受這個事實,好好運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兒女,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如何和兒女溝通,想好該怎麼和兒女聊天。並把學習到的一些知識用於實際中去。


快樂庭院


我個人認為高中生不願和父母交流的主要原因還是出在父母身上。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就拿我堂妹來說吧,今年高三了,學習壓力特別大,每次見她都感覺她整個人瘦了一圈。為了考個好大學,沒日沒夜的學習,非常努力!我叔叔和嬸嬸非常重視我堂妹的學習成績,我堂妹只要一回家,叔叔就會詢問她的學習情況,又考試了沒有?考了多少分?在全校佔多少名?我堂妹只要一聽詢問學習成績情況,臉色立馬就變,特別無可奈何,稍微敷衍幾句就趁機逃脫。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家長負有很大責任,首先家長根本不會溝通,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想問題,好像孩子回家就是給他回報學習成績的。作為家長難道你就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嗎?上來就問學習成績,你越問孩子壓力越大,孩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就會能讓他喘口氣嗎?就不能關心關心她的生活和其他問題嗎?特別是高三學生,壓力真的好大,家長如果真是對孩子好就不要老是問她學習成績。


聰明的家長都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想問題,孩子想的是什麼,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要經過傾聽才會知道,並不是你所認為的需要什麼給她準備什麼,她已經是高中生了,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要想解決孩子不願和自己說話的問題,唯一的辦法還是溝通,試著和孩子溝通,放下家長的架子,多傾聽,慢慢了解孩子的需要,多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朋友,就會拉進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開心學語文


你好我是清華大學在讀博士,有6年家教經驗,我實名反對樓下的觀點!


我並不覺得高中生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大部分的原因都在父母,而是大部分父母沒有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自己交流,然後採用錯誤的方法對待,才導致您的孩子在你面前“一言不發”。


1、生理上:

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隨著身體的發育和年齡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也會增強。很多時候希望自己可以獨立面對和處理一些事,甚至很多人強烈的想脫離父母。


2、外界上:

高中的學習難度對比初中,上了好幾個臺階,尤其是英語和數學,物理等等科目,讓一些孩子無從下手,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下課也按時完成作業,但是就是考試考不好。


針對初高中的學生,我整理了一本《中等生衝刺學習筆記》,如果有需要的家長或者孩子,可以私信我:“筆記”免費領取。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到了高中,都會意識到自己要高考,也能明白高考的重要性,有的孩子就是自控力太差,或者成績已經落下其他同學,乾脆破罐子破摔,這個時候孩子的成績問題不能拖,越拖越嚴重,積少成多有的時候也可以指的是貶義。


3、戀愛現象:

這個你不能否認,這個確實大量的存在限制的學生當中,很多小學生東都開始“戀愛”起來,更別說高中生了,孩子早戀的原因特別多,有的是因為欣賞,有的是因為無聊,有的是因為炫耀,等等等。。


不過家長要在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疏導。


清華博士說高考



李勇8194


不用強求。

孩子成長是個漸漸飛離父母手心的過程。孩子多學本領,逐漸長大,不正是父母所期待的麼?

高中生,青春期,正是他以為他自己長大了而實際上他的思想和行動依然會幼稚的典型時期。父母在這個階段,建議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和包容,他們要嘰嘰咕咕回家說個不停,我們就聽著;他們要“成熟深沉”,我們就配合。

父母希望他們回來多交流,不妨轉換一下自己的角度,從父母守護孩子的角度向父母平視孩子轉換一下。比如身為母親的,適當示弱,有找機會就孩子幫助你保護你;身為父親的,適當放手,他做點事情做的好不好都給他肯定和鼓勵。 家庭裡的決定和事務,也放手讓孩子去參與去處理,就算他搞糟糕了,暗地裡幫他收拾攤子就是啦。

總之,不要過度擔心,他認為他長大了成熟了,你就按照他長大了成熟了對待他。給他尊重和平等,叛逆自然會減少,交流也會增多起來。放心,他真正遇到坎的時候,最依賴的還是親爹和親媽。

高中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時期,不要強迫孩子必須按照你說的來,別把他逼到你的對立面上。

實在是對孩子控制慾強烈的父母,可以考慮給家裡增加個寵物狗,分散自己的精力。一條泰迪解決不了的,可以來一隻二哈麼😄。


綿羊圍著星星轉


一味的埋怨,是很多爸媽的共性。而真正對提升有效的,卻是對孩子的鼓勵和行動。

體會一下,在工作中,Leader交給一個任務,我們為了將這個任務完成得更好,為了證明自己能行,熬了好幾個加班加點才完成,豁然開朗,成就感滿滿,興沖沖地拿著結果去彙報。

得到了Leader這樣的回答:

方式一:“好的,你先放著,或者,根據你之前的糟糕表現,你先再檢查檢查,我有空的時候再看。”

方式二:“怎麼還像上次一樣,我一眼就看出好幾個格式都不規範,自己找原因,趕緊改,這麼簡單個事情都做不好。”

方式三:“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你之前的東西白學了?小王都比你做得好,再給你一天的時間,做不好就別幹了!”

方式四:“做好了?這麼快,給我看看。嗯,有幾個格式標準問題,你去改下,然後馬上給我。”

方式五:“不錯不錯,除了幾個格式標準問題,比上次有進步,趕緊改下儘快給我,下次注意。”

對於前面三種回答方式,基於人的情感本性,言語中對我們的反饋是,漠不關心的,埋怨輕視的,呵斥粗暴的。

聽了這些誰都不會有好心情,久而久之,言語自然能少就少,甚至某次被主動問起,都有一定的“心理陰影”。

家長和孩子之間也是一樣,人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成果表示讚揚,沒有讚揚,得到肯定也是好的。

我們都是讀書過來的,分數和名次每次都顯著提升是不可能的。但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要明白,提升都要鼓勵,都要表揚,提升無大小,哪怕孩子一次考試只是進步了一兩個名次一兩分,也不例外。

提升本不易,不要再拿著“差不多”“還那樣”“我也沒辦法,不管你”這樣的言語“敷衍”孩子,甚至是埋怨和呵斥。

當然,鼓勵和表揚不是目的,目的是和孩子一起,心平氣和的,客觀的,分析每個題目和知識點,為什麼會進步,為什麼會退步,下次要怎麼樣行動才能更好。

有很多家長有個疑問,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願意和家長多交流,甚至躲避和爸媽談起學習和成績上的事情,反而比較聽老師的話,和同學能扎堆。

其實原因很簡單,很多爸媽對孩子學習上的事情來說更多的是扮演著催促、不關心、埋怨、甚至呵斥的角色,而老師和同學恰恰是扮演著和孩子一起相互鼓勵、挑戰和行動的人。

我是周庭,物理老師一枚,我把我的原創講義公開給大家,希望能夠給更多的同學更高效的幫助。覺得文章有用,記得分享給大家。


桔子物理周庭


我覺的所有的問題積壓到最後都會爆發!高中才發現問題,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溝通,是之前家長的所有作為讓孩子沒有理解和認可!當他願意跟家長說的時候,你是什麼樣子的反饋的呢?那麼已經高中了,如果不能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不能去以平等的姿態去理解和尊重孩子,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他寧願跟別人說也不會跟父母說。我們慶幸孩子長大了,也要學會退出舞臺!彼此關心尊重但不干涉,可能是最恰當的距離!


Qqesd


這個沒必要強求!如果真的覺得孩子和你們不交流接受不了,就先從自身找原因,看以前和孩子互動的時候,你們是站在什麼角度上來的,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的家長,還是平起平坐交心的朋友呢,自己找下原因。


西瑾涼笙


還是你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怎麼關心?不僅僅是學習,日常生活,個人思維都要關心,心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想做,要和孩子步調一致。說明家長陪孩子的時間太少,只問學習不關心別的,孩子也學不好。問問有沒有人欺負你,你欺負別人沒有?一件小事開始與孩子拉近距離。你信任孩子能考上,孩子信任你有上進心。


舒鵬447


父母是原版,孩子是複印件。父母問題在先,孩子對父母還是有感情的,選一個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父母用心去試著喜歡,然後從這個點打開孩子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