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頓悟,懂得一個道理後,逐漸地又會陷入糾結和痛苦,這是為什麼?

迷彩黃金


我也和你有過同樣的經歷。

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現象。

因為“頓悟”只是明白了道理,只是理論上明白了。

還沒有完全融入我們的身心。

我們的習性是之前很多年養成的,它的慣性和力量太強大了,不可能說變就變。

當你頓悟後,你以為你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以為面對問題時,會遊刃有餘。這個時候往往會遭到習性強烈的反擊,因為習性不允許自己的領地輕易被“敵人”佔領。

改變習性是持久戰,雖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當你頓悟的時候,就已經走在改變的路上了。

不要懷疑自己,不要懊惱,不要沮喪,給自己一些時間,偉大都是通過時間來成就的。

只要堅持不懈,假以時日,習性必然會慢慢削弱,那個時候,你才會發現你已經到了另外一個境界。




臨在閱讀


你的這個“頓悟”,是一個境界、也是一個侷限。人生啊,它是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你只是某個問題頓悟了,但有更多的問題牽扯著你的神經呢,當你的“這一個問題頓悟”了以後,只是一個點!一個亮點!當這個點在你整個思維繫統裡運行的時候,它會處處碰壁,到處遇阻,當這個亮點在與這些障礙物咣咣碰撞的時候,你就會疼,你就會痛苦。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個問題的頓悟境界不高、侷限性又太大。

當一個又一個一個又一個、越來越多“頓悟”出現以後,亮點的阻礙會越來越少、痛苦就會越來越小……

我覺得,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過“徹悟”這一境界吧?你們覺得呢?有嗎?


瘦馬達達


人類的進程中,含雜了太多糾結,本性中有三個自己:本我,自我,超我

我們用本我的視角審視生活的意義,我們解決了生活的滿足感後,感悟了生存的本意,隨著基本的過活,我們開始向外延深貪慾的觸角,我們不斷感悟每一次里程的坎坷,苦思冥想!

因為每次的精彩都不是一勞永益的結果,我們攀比著,吃、住、行,後來成了一種證明,證明我們在這個時代的地位,我們的位置,就像財富一樣,我們從來沒覺得多,可憐的為他奔波勞累一生,貪戀是人類不安的因子,為了貪戀我們滅絕人性,六親不認,愛恨交織,苟且偷生,父子不敬,人生以利幽憂。可惜人為他消瘦如年。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修行,我們從最低層苦思針扎昇華,自由本來是人性的弱點,為了生活自由的枷鎖,群極思緒,情緒成了控制快樂的源泉,我沒承受感悟後的自我,價值觀的體現,社會感的歸屬,穿著名牌,開著名車來證明外在的榮耀。

炫耀是成了心裡安撫的一種手段,我們樂此不疲。

後記:自有超我——心靈的安寧,才是解開人性貪婪——慾念的鑰匙



一凡情感熱線


這個問題是正到反的痛苦過程,也是教訓與總結反覆辨證與認知的過程,大徹大悟是相互孕育的,有前因才有後果,當然這個果是興奮而苦澀的;比如:相愛的情侶是無比甜蜜和幸福的,但當另一方毅然絕情的離去,打擊是沉重的,是極其痛苦的,當這種痛苦在時光與現實(隔離)的沖刷和消磨中得到解徹(突醒)~即愛於不在,糾纏無任何意義~悟,可是人是觸景生情的高敏感反映動物,追憶與回放昔日恩與愛內心自然是痛.是苦是無懶…


時事評99260491


頓悟,只是舊問題的結束,也是新問題的開始,並非沒有問題。真正的頓悟不是沒有問題而是明白永遠都有問題,意識帶著我們不停地和問題在一起,解決這個,還有那個,這裡沒有,哪裡還有,這個層面沒有,那個層面還有,總之,問題無窮無盡,這是社會大道演化的必然。因此,人之為人,都是第一次,享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持續忍受無盡問題的隨時進入。等到有一天,這輩子緣盡走完了,我們也就解脫了。前世已為古,無需多言,來世尚未到來,不避不閃,今世真實有意思,且行且珍惜。


馬建陽


頓悟到談不上,主要是經歷了母親的病逝,讓我感受到了生死離別.瞬間變了個性格,現在身陷痛苦之中,獨自惆悵,感到迷茫,無人能知……但願能走出來……


昏睡的駝羊


頓悟,也許是在長年累月中,我們在不斷的正確的修正自己,然後醒悟到其中的奧妙、真諦。頓悟過後又糾結痛苦,這也許是一個好的過程,但儘可能避免用過去有限的經驗對頓悟錯誤的進行修正。痛苦就是因為這種既往的不足的經驗和現實矛盾導致的。



迷彩黃金


頓悟也在時間裡面,

頓悟更在身體裡面。

頓悟也是知覺的一種,比如,很疼,你認為頓悟比覺得疼高級嗎?

為什麼來自思維,就是神聖。

我們,

只是文字的玩物,

比迷宮還迷宮,

走不出這種煙霧繚繞,

除非,

禪定…

伊甸園詩 《禪定》





whoareI


遇到一件事,事後也許想明白了,也叫頓悟了吧。當時雖然明白了,但也已經晚了,因為事情已經過去了,當時不明白,不理解,沒解開悶,所以當時已經做錯了,雖然事後突然頓悟開了,但知道錯了,後悔晚矣,找不回來了,所以頓悟後又痛苦糾結了。

知道了就不晚,至少還有補救的機會,以後有機會再找回來,不就好了?總比永遠錯誤下去強,頓悟就是收穫。



用戶和言悅色


要“悟後起修”。

因為解悟後還要證悟。

些許間斷的略有醒悟,的確說明與覺性有緣。

但一切眾生都有覺性,只是因緣不同。

雖有悟緣,但業力慣性還在。必須通過一點一點的實際修證而後完成徹底覺悟的境界。

迷,在於惡因惡果。覺,也必定經於善因善果。

這是自性的自然規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