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顿悟,懂得一个道理后,逐渐地又会陷入纠结和痛苦,这是为什么?

迷彩黄金


我也和你有过同样的经历。

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现象。

因为“顿悟”只是明白了道理,只是理论上明白了。

还没有完全融入我们的身心。

我们的习性是之前很多年养成的,它的惯性和力量太强大了,不可能说变就变。

当你顿悟后,你以为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以为面对问题时,会游刃有余。这个时候往往会遭到习性强烈的反击,因为习性不允许自己的领地轻易被“敌人”占领。

改变习性是持久战,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当你顿悟的时候,就已经走在改变的路上了。

不要怀疑自己,不要懊恼,不要沮丧,给自己一些时间,伟大都是通过时间来成就的。

只要坚持不懈,假以时日,习性必然会慢慢削弱,那个时候,你才会发现你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




临在阅读


你的这个“顿悟”,是一个境界、也是一个局限。人生啊,它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你只是某个问题顿悟了,但有更多的问题牵扯着你的神经呢,当你的“这一个问题顿悟”了以后,只是一个点!一个亮点!当这个点在你整个思维系统里运行的时候,它会处处碰壁,到处遇阻,当这个亮点在与这些障碍物咣咣碰撞的时候,你就会疼,你就会痛苦。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问题的顿悟境界不高、局限性又太大。

当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多“顿悟”出现以后,亮点的阻碍会越来越少、痛苦就会越来越小……

我觉得,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彻悟”这一境界吧?你们觉得呢?有吗?


瘦马达达


人类的进程中,含杂了太多纠结,本性中有三个自己:本我,自我,超我

我们用本我的视角审视生活的意义,我们解决了生活的满足感后,感悟了生存的本意,随着基本的过活,我们开始向外延深贪欲的触角,我们不断感悟每一次里程的坎坷,苦思冥想!

因为每次的精彩都不是一劳永益的结果,我们攀比着,吃、住、行,后来成了一种证明,证明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地位,我们的位置,就像财富一样,我们从来没觉得多,可怜的为他奔波劳累一生,贪恋是人类不安的因子,为了贪恋我们灭绝人性,六亲不认,爱恨交织,苟且偷生,父子不敬,人生以利幽忧。可惜人为他消瘦如年。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修行,我们从最低层苦思针扎升华,自由本来是人性的弱点,为了生活自由的枷锁,群极思绪,情绪成了控制快乐的源泉,我没承受感悟后的自我,价值观的体现,社会感的归属,穿着名牌,开着名车来证明外在的荣耀。

炫耀是成了心里安抚的一种手段,我们乐此不疲。

后记:自有超我——心灵的安宁,才是解开人性贪婪——欲念的钥匙



一凡情感热线


这个问题是正到反的痛苦过程,也是教训与总结反复辨证与认知的过程,大彻大悟是相互孕育的,有前因才有后果,当然这个果是兴奋而苦涩的;比如:相爱的情侣是无比甜蜜和幸福的,但当另一方毅然絕情的离去,打击是沉重的,是极其痛苦的,当这种痛苦在时光与现实(隔离)的冲刷和消磨中得到解彻(突醒)~即爱于不在,纠缠无任何意义~悟,可是人是触景生情的高敏感反映动物,追忆与回放昔日恩与爱内心自然是痛.是苦是无懒…


时事评99260491


顿悟,只是旧问题的结束,也是新问题的开始,并非没有问题。真正的顿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明白永远都有问题,意识带着我们不停地和问题在一起,解决这个,还有那个,这里没有,哪里还有,这个层面没有,那个层面还有,总之,问题无穷无尽,这是社会大道演化的必然。因此,人之为人,都是第一次,享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持续忍受无尽问题的随时进入。等到有一天,这辈子缘尽走完了,我们也就解脱了。前世已为古,无需多言,来世尚未到来,不避不闪,今世真实有意思,且行且珍惜。


马建阳


顿悟到谈不上,主要是经历了母亲的病逝,让我感受到了生死离别.瞬间变了个性格,现在身陷痛苦之中,独自惆怅,感到迷茫,无人能知……但愿能走出来……


昏睡的驼羊


顿悟,也许是在长年累月中,我们在不断的正确的修正自己,然后醒悟到其中的奥妙、真谛。顿悟过后又纠结痛苦,这也许是一个好的过程,但尽可能避免用过去有限的经验对顿悟错误的进行修正。痛苦就是因为这种既往的不足的经验和现实矛盾导致的。



迷彩黄金


顿悟也在时间里面,

顿悟更在身体里面。

顿悟也是知觉的一种,比如,很疼,你认为顿悟比觉得疼高级吗?

为什么来自思维,就是神圣。

我们,

只是文字的玩物,

比迷宫还迷宫,

走不出这种烟雾缭绕,

除非,

禅定…

伊甸园诗 《禅定》





whoareI


遇到一件事,事后也许想明白了,也叫顿悟了吧。当时虽然明白了,但也已经晚了,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当时不明白,不理解,没解开闷,所以当时已经做错了,虽然事后突然顿悟开了,但知道错了,后悔晚矣,找不回来了,所以顿悟后又痛苦纠结了。

知道了就不晚,至少还有补救的机会,以后有机会再找回来,不就好了?总比永远错误下去强,顿悟就是收获。



用户和言悦色


要“悟后起修”。

因为解悟后还要证悟。

些许间断的略有醒悟,的确说明与觉性有缘。

但一切众生都有觉性,只是因缘不同。

虽有悟缘,但业力惯性还在。必须通过一点一点的实际修证而后完成彻底觉悟的境界。

迷,在于恶因恶果。觉,也必定经于善因善果。

这是自性的自然规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