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78歲的礱匠,20多年手工製造過3000多個礱子,希望有人傳承


石磨、石碾,我們很多人可可能都見過,但是這種舊時木製的碾米農具——礱子,你也許在博物館見過,但我也是頭一次見。

礱子形狀如石磨,由由鑲有木齒的上臼和下臼、竹盤、推柄及支座等部分組成,下臼固定,上臼旋轉,借臼齒搓擦使稻殼裂脫;最上層是一個廣口的竹盆,用來盛稻穀。

我們看到這種木礱造型奇特,做工精緻。一般需要黃土、硬木質、竹子等材料加工製作,據說當時這礱子礱出來的稻米比機器碾出來的米香甜。

礱子,在我國南方許多地區曾是過去用來去掉穀殼的農具,已有數百年曆史,自上世紀70年代隨著現代碾米機的推廣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手工製作礱子的礱匠也越來越少,顯得更加珍貴。

78歲的李君田是湖南邵陽市隆回縣北山鄉石柏村人,曾是一名技藝精湛的礱匠,從事這行20多年製造過3000多個礱子,止於70年代。

這種農具雖然人們已不再使用,如今只有一些民俗收藏者偶爾會找他製作礱子;他現在年事已高,希望這個手藝能有人來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