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辱國,問題根源在哪?悔之晚矣

大一新生辱國,問題根源在哪?悔之晚矣

為學校點贊。湖南城市學院黨委宣傳部: 9月19日凌晨,該生在網絡微博以“貴州省省草王英俊”網名,在網絡上發佈“愛國是不可能愛國的,老子一輩子都不可能愛國”、“都他媽大學生了還愛國,我看你就是蠢貨”等辱國言論,遭網友舉報。益陽市有關部門和學校進行核查,查實了網名“貴州省省草王英俊”的為我校土木專業新生王棟,王棟對所發錯誤微博言論供認不諱。又查,2018年9月9日入學以來,多次在學生宿舍發表辱國言論,且不聽同學勸阻,並對同室同學愛國言論冷嘲熱諷。鑑於王棟散佈辱國等極其錯誤言論,影響極壞。根據《國家招生考試規定》及《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實施辦法》有關條款,《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章第九條和《湖南城市學院學籍管理規定》(湘城院發〔2017〕91號)第一章第二條之規定,經學校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取消王棟入學資格。

類似的“奇葩”特別多。 廈大“潔潔良” 精日言論+學術不端。本科曾獲國家獎學金、校級獎學金共計15項,榮譽稱號共計12項,“潔潔良”的履歷,可以說是很光鮮了。

大一新生辱國,問題根源在哪?悔之晚矣

相聲博士,站無站相坐無坐相,目中無人。

大一新生辱國,問題根源在哪?悔之晚矣

大一新生辱國,問題根源在哪?悔之晚矣

佔座博士,有知識無修養.

大一新生辱國,問題根源在哪?悔之晚矣

大一新生辱國,問題根源在哪?悔之晚矣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缺失。

1.社會環境日趨複雜,對禮儀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環境急功近利的風氣嚴重影人們的價值取向,名利的誘惑對“三觀”塑造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心理挑戰,很多學生心理浮躁、急功近利,無法靜下心來踏實學習、磨練專業技能,甚至有一部分人不惜投機取巧,幻想一夜成名。

2、家庭禮儀教育缺位,錯失了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機。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的風格。目前大學生以90後的獨生子女為主體,且大多數來自經濟較富裕的家庭,他們身上以自我為中心,不講禮儀的唯我獨尊意識尤為突出。受大環境影響又對人文學科興趣匱乏,忽視道德水準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體現在人際交往方面,則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及服務他人和社會的意識較差的傾向。

3、學校升學率壓力,忽略學生教養修為。競爭激烈的專業領域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殘酷叢林法則,學生們普遍具有開放、自由、特立獨行的個性。在小學就開始奧數學習,在初中開始為擇校上高中提前學習高年級知識,到高中更是在高考“指揮棒”下翩翩起舞,整個學校師生為之瘋狂。哪有精力時間去琢磨教養學習和研習。

大一新生辱國,問題根源在哪?悔之晚矣

我國古代“小學”教育情況是怎樣的呢?

我國古時候,一般8歲入小學,學習的內容,如朱熹《大學章句序》說:“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 朱熹說:“學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為道,則一而已。是以方其幼也,不習之於小學,則無以收其心,養其德性,而為大學之基本。及其長也,不進於大學,則無以察夫義理,惜諸事業,而收小學之成功。今使幼學之士,必先有以自盡乎灑、掃、應、對、進、退之間;禮、樂、射、御、書、數之習慣。俟(等待)其既長,而後進乎明德、新民,以止於至善,是乃次第之當然,又何為不可哉?”

當其幼小的時候,不學習小學,那麼就不能收攏他的放縱之心,培養他的德性,而作為大學的根基根本。對於幼學之士,必定先儘量地讓他學會灑水、掃地、待人、接物等事情,做好禮、樂、射、御、書、數這些教育內容的基礎訓練。小學之教育,有“立教”、“明倫”、“敬身”為“綱要”。一“立教”。立胎育保養之教。立小大始終之教。立三物四術之教。立師弟授受之教。二“明倫”。明父子之親。明君臣之義。明夫婦之別。明長幼之序。明朋友之交。三“敬身”。明心術之要。明威儀之則。明衣服之制。明飲食之節。

大一新生辱國,問題根源在哪?悔之晚矣

現代社會怎麼辦?

社會發展到今天,後工業革命時代,馬上面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科學技術教育已經成為社會主流,唯有一技之長,才能掌握核心競爭力,獲得不敗之地。“科教興國‌”是我們確定的基本國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絕對無可厚非。但,絕不可忽略了人文教育,教養缺失,道德低下,只會成為社會的包袱,不會創造出真正有利於社會和人類進步的東西。只把科學技術作為發展物質文明的手段,神化科學,造成信仰危機、拜金主義,不是人類社會真正需要的科技精神。只有從娃娃抓起,從中小學生抓起,才不至於到了大學才突然發現,我們似乎忽略了什麼。悔之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