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开地图炮:公然嘲笑青州人势利眼

皇帝也开地图炮:公然嘲笑青州人势利眼

文丨张溥杰

地域歧视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时至今日我们河南人也是常常被黑。究其根源,原因无怪乎有三。

其一,地域歧视可以是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距,我穷你富,你看不起我。其二,地域歧视是“社会刻板印象”的一种体现,比如中原在近代以来遭受天灾人祸,人口众多,四处谋生得多,三教九流都有,因而造成了某些不好的刻板印象。其三,地域歧视是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的结果,说白了就是你黑我也黑,跟风黑。

开地图炮这事儿,跟地位、财富、学历关系不大,主要看涵养。前段时间有大公司招聘人员公然放话不要“黄泛区”的应聘者就是最好例证。

这种现象也不是近现代才有,早在古代地图炮事情就屡见不鲜。张溥杰谈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地图炮的事情。

皇帝也开地图炮:公然嘲笑青州人势利眼

北魏时期,庄帝的舅舅李延实,要去青州担任刺史一职。饯别之际,庄帝颇为严肃地说:“青州怀砖之俗,素来让人头疼。希望舅舅用心将这恶俗治理掉,也不枉朝廷重任。”

对此,李延实客套了一番:臣年迫桑榆,离人间越来越远,离坟墓越来越近。早就想着告老还乡,既然陛下开了金口,也只好从命了。

让国舅走马青州,并专门把这事儿在饯别时说,在皇帝看来,着实非同小可。那么什么是“怀砖之俗”,又为何惊动皇帝呢?

别急,当时站在庄帝身边的那位——黄门侍郎跟您有一样的疑问。于是就在私下请教别人。

原来庄帝的兄弟彭城王在去赴任青州刺史的时候,百姓皆在两道怀砖扣头,以示隆重。待到卸任之时,百姓以砖击之,恨不得赶紧将其赶走。又不是人家政绩有亏,前后反差却天壤之别。惹得京师流传一首歌谣道:狱中无系囚,舍内无青州。假令家道恶,肠中不怀愁。就算贵为一国之君,也忍不住以此开涮。

细究起来,我们不能说皇帝素质太差,毕竟青州的确存在趋炎附势的现象。严格意义上说,庄帝只是客观描述,并非地域歧视。若是青州只有少部分人如此,或者假以时日大为改观,庄帝还这么说,那便是他的不对了。有问题人家指出,算不上歧视。

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治,两地人员互相斗气之事,司空见惯。这种场景下,意气用事情绪化的东西就多了些。

就还拿北魏来说,虽然是鲜卑人拓跋氏建立,但因为迁都洛阳,移风易俗,以汉文化为师,自认为是中原正统。

当时两地奔逃对方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体现皇恩浩荡,都会对归顺过来的人予以优渥的招抚。

皇帝也开地图炮:公然嘲笑青州人势利眼

陈庆之

北魏北海王元颢曾因躲避内乱逃亡南朝,后来梁国大将陈庆之奉命护送其回国。而在北魏也有不少“脱南者”高官显爵,其中有个叫张景仁的在江南时和陈庆之有故交,便在家中设宴款待陈庆之。

作陪的有同为江南的萧彪等人,而出生在北魏中原的仅有中大夫杨元慎,给事大夫王昫。

酒过三巡,陈庆之咕咕哝哝地放言嘲笑北魏:魏朝虽然兴盛,但依然是五胡的一种,正统当在江东。秦国的传国玉玺,也是在梁朝。

在魏国地牌上还敢大放厥词,杨元慎听不下去了:“江东偏安苟且,湿气严重,虫蚁横行,人鸟同群,披发左衽,文明礼教毫无。尽管是秦汉遗民,建立君臣制度,却是上瞒下欺,君不君臣不臣。后宫更是乱得不可开交,丑闻频出。哪像我们魏国,定鼎中原,五山为镇。移风易俗,与五帝并迹。末了又骂句,卿等鱼鳖之徒,来到这里吃我们的喝我们的,还敢这般无礼?

几句话说得陈庆之汗流浃背,默不作声。

陈庆之酒后狂言,不能完全说是失态,而是他内心有这种道统上的自信。晋朝本是中原正朔,后来衣冠南渡。梁国在宋齐的基础上继承了晋的衣钵,又有秦朝传国玉玺。而魏朝虽然定都嵩洛,师习华夏,依然改变不了皇帝是鲜卑人血统的事实。故而,陈庆之可以说是有着血统上的优越感。

杨元慎身为中原土生土长的士族,甘作异族统治下的大臣,按照所谓道统来说,应是子惭不已。他非但没有,反而站在文化和社会秩序高度,严厉指出南朝种种乱象,不配以正统自居。

尽管其中不乏歧视南方“蛮族”之词,但主体上以文化和社会发展,论证魏朝这个胡人建立的政权才是真正统,格局上比陈庆之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拿别人血统开涮、贴标签,不仅超出了地域歧视,甚至可以算得上“种族歧视”。而杨元慎则是主要从客观事实角度描述南朝有多不堪,如果去掉情绪化说南方少数民族的微词,则就算不上歧视而是尖锐的批评了。

所以,有的时候还真要分清,哪些是尖锐的批评,哪些是无脑黑。像陈庆之酒后那样失态,张口就说别人胡儿,自然就被驳斥的哑口无言,在面对对方从事实出发角度出发的数落时,也无话可说。

作者张溥杰,著有《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