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自治区粮食局派驻天等县那坡村工作队员李春燕

□ 本报记者 李鸿熙

2014年寒冬,天等县向都镇那坡村那坡小学的留守儿童衣薄受寒,李春燕向南宁的媒体记者求助,于是一场以“暖冬行动”为主题的关爱行动随即开展,那坡小学的留守儿童不但收到了御寒衣物,还收到了书包、足球、羽毛球……

2015年夏天,在李春燕的争取和协调下,自治区粮食局领导干部深入那坡村,以1.5万元援建该村一个蓄水池,并协调解决网络设施落后问题,组织该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食用菌、中草药栽培技术……

自2014年3月份被选派到天等县向都镇那坡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第一天起,自治区粮食局财务处副调研员李春燕朝着“心系乡村谋发展,情洒那坡促和谐”方向努力。两年来,她凭着满腔热情扎根基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后盾单位的力量甚至是后盾单位之外能联系到的各方面力量牵引聚焦到所驻村,真心办好事,务实干工作,有力促进了那坡村的发展。今年4月,李春燕被自治区党委组织授予“全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优秀工作队员”称号。

——那坡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位于天等县向都镇的九十九岭大山里,山多地少,资源贫乏,条件落后,村民生活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来到那坡后,李春燕迅速展开深入调研,切实掌握真实情况。“解决亚屯人畜饮水困难,开展山塘水利整固维修,发展特色中草药种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爱留守老人儿童……有针对性开展各项帮扶。”在自己的驻村日记上,李春燕的工作思路清晰。两年来,她的足迹走遍了那坡村4个屯600多户村民,写下了厚厚的两本民情日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开始驻村后不久,正好赶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李春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使劲锤炼“火车头”。农忙季节,为了不耽误群众下地干活,保证每个群众都能投上宝贵一票,凌晨五点多她就在晨曦中布置选举工作。村民们刚起床做早饭,她就带着工作组登门入户,逐户发放、登记、收集选票,这一切都是为了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她还通过推动村级工作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不断促进村干部们工作职责明晰、分工明确、运转有序,有效地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新班子组建起来了,李春燕先后组织村干们和村民代表赴田阳县那满镇露美村,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到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学习考察食用菌种植技术;前往玉林市考察中草药栽植技术。

“外出参观学习,看一看人家怎样做,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时通过比照,自己该怎么做也有了一些思路。”那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选冠对记者说。考察过后,黄选冠还有另外一名村干部真个行动起来了,筹集资金十多万,分别承包了土地,找来了草药苗子。“我们想先做示范点,有效果了就带动全村一起搞!”他表示,思路源自考察学习,选择来自对地方气候及市场行情的考虑,在驻村工作队员的鼓励和支持下,“横下心来冲一把”!

那坡人说干就干,通过李春燕的牵线搭桥,依托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那坡村的特色产业逐渐起色。他们利用援建的养殖基地,通过补助鸡苗、养殖公司技术指导等形式推动农户发展家禽养殖;他们开展中草药示范种植,在对那坡村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生态条件等方面进行考察评估基础上,支持引导村民示范种植钩藤等中药材60余亩,竭力打开那坡村经济产业开发突破口。“只有产业,致富才有希望。”黄选冠说。

这两年来,李春燕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这山村与外界,源源不断将外面的支援引向里山里,不断给山里群众带去温暖和希望。

那坡村亚屯1000多人口,常年以露天山水作为生活用水,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李春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积极与县水利部门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63万元用于修建安饮工程,让一方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她还通过自治区粮食局发动下属企业开展“为乡村点亮一盏明灯”活动,募集资金近10万在那坡小学附近安装起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夜间行路难问题。

李春燕协调后盾单位自治区粮食局投入资金近15万元,扶持那坡村各项公共事业发展,包括援建那坡村委楼;捐赠电脑、打印机、会议室桌椅等办公设施;安装灯光球场和体育健身器材;完善那坡小学的校门、操场、食堂、宿舍、厕所等基础设施……

那坡村扶贫产业的发展始终是李春燕关注的重点。李春燕说,“我们在基层驻村,主要‘帮’和‘联’:‘帮’就是我们帮助贫困户脱贫,‘联’就是联系企业、联系政府,我们位处中间,作用就是上联企业、下联农户,通过这种形式对贫困户进行造血式扶贫。”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达到脱贫后不返贫的目的。为此,李春燕积极为那坡的特色种养产品寻找销路,通过创建“和谐那坡”QQ群交流平台,帮助村民们通过平台交流外出务工信息、致富经验。

——那坡小学5个班,老师却只有4个人!“李书记来了之后,通过和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联系,每个学期引来6个大学生进行支援,解决了那坡小学老师不够的问题。”那坡村民感激地说。

李春燕联系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在那坡村设立“大学生服务基层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促成在校大学生和山村留守儿童“大手拉小手”,积极开展支教、助农和关爱“三留守”人员等活动。同时,增设英语课程,完善音乐、美术、体育、等素质教育课,通过家访、心理辅导、一对一补课等多种形势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山里的孩子更加自信,更加全面发展。她还联系爱心企业开展捐赠书籍活动,带领留守儿童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读书活动,积极培育留守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

忙了一段时间,人们发现那坡村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道路好走了,喝水安全了,环境更加整洁了,校园里充满了生气,困难群众脸上退去了愁苦,留守老人露出幸福的笑脸,如今村里还建起了前所未有的文艺队……如今,虽然李春燕已驻村期满离开那坡,可那坡群众还深深怀恋这位“远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