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是不能稱王,還是不願稱王,其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周公東征,伐三監、武庚,建立成周,讓徐、楚、商等外族降服,征服了當時曠古未有的廣大疆域,就這一點就能和曹操相比了。除此之外,周公還開創了分封制,將宗室遙封在各地,開疆拓土,讓周從商那樣霸主成為天下共主。然後設立周禮,形成了中國第一部成文的制度。最後建立宗法制,使得中國整個封建時代繼承過程基本平穩,而且最後自己急流勇退,廢棄對自己有利的兄終弟及制度,甘於讓自己的兒女去往周朝遙遠的東疆。

周公是不能稱王,還是不願稱王,其原因是什麼?

這些功績是堪比秦王、耄的,怎麼會比不上曹操?真當元聖的稱號是孔子一人送的?其次,周公有沒有稱王,我們其實根本不知道!後世的人礙於宗法制度,總覺得周公要是稱王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說不定在周公的年代,兄終弟及,自己稱王才是正道,讓位給成王反而是高風亮節。總體上,周公稱王說和未稱王說在學術界都有一席之地,但都缺乏決定性考古證據,無法壓倒另一方成為主流。

周公是不能稱王,還是不願稱王,其原因是什麼?

其實周公是稱了王的,很多文獻裡的王你們認為是指誰,比如康叔之封,有王若曰,朕其弟,小子封。還有王多次稱文王為文考,這裡的王不是指周公又是指誰?當然這個王可能只是假王,就像魯隱公一樣,但是周公這麼幹很不合法,第一成王已經成年了,第二他只是冢宰主管王室經濟,內有太公召公南公虢公毛公畢公,外有兄長管叔。所以他假王時召公太公很不高興,管叔也不滿,甚至成王也不滿,所以周公分化利誘了召公太公(他們的封國開始都在洛陽附近,都是小國),管叔的謠言不起作用,所以鋌而走險。

周公是不能稱王,還是不願稱王,其原因是什麼?

而成王在周公東征期間拉攏各家貴族尤其是召公,等周公回來逼迫他還政。周公恐懼留言日,王莽謙卑下士時,王莽為啥不在哀帝平帝時稱帝?還不是因為他力量達不到?而少昊(即顓頊他叔那個少昊)是否實有其人都是問題,說直接點。東夷祖宗那些少昊還有那麼點可能是存在的,但作為顓頊他叔、黃帝兒子那個少昊(或者還有某些版本的黃帝他爹少昊)是否存在就不一定了。即便我們硬套瑣碎而矛盾的文獻,也能發現少昊絕對是“稱王稱帝”了,否則“白帝”這個稱呼怎麼解釋?

周公是不能稱王,還是不願稱王,其原因是什麼?

而漢儒附會五德終始時,有一派就認為黃帝土德,土生金,少昊金天氏就應了金德。周公不篡位的原因也很簡單,他沒有這個野心,也沒那個能耐。首先是,周公做攝政,都會激起三監之亂。連攝政都不行。可為什麼武王一定要讓周公攝政呢,因為周公一直是搞內政的,武王認為天下初定,所以才讓能打的兄弟出去做“三監”,會治理的兄弟周公、召公留在老家幫他兒子處理政務。然後是,周公在平定三監之亂達到人生至高點後,可以說是有了篡位的實力基礎和名望了。

周公是不能稱王,還是不願稱王,其原因是什麼?

但是,周公本人似乎並沒有過人的統軍才能,在文獻記載和考古銘文中結合來看,周武王時代的帥才,有武王自己、有我大飛熊子牙哥、有南宮括、有南宮利。周公東征時,他兒子伯禽能統軍作戰,但他自己並沒有這本事,東征的具體總指揮應該還是我大飛熊子牙哥,周公只是名義上的總帥,只起一個政委的作用。周公在文獻中記載是搞內政的,在考古銘文中所見是給周武王招攬人才的,總而言之,在那個文武不分家的年代,缺乏軍事上的威望,是不行的。不過,在東征得勝後。即便周公本人沒有統軍才能,但還是有篡位的本錢的,但周公依然老實本分。

周公是不能稱王,還是不願稱王,其原因是什麼?

其實說白了,為什麼要篡位呢?他還想著退休享清福呢,沒野心怎麼了?所以我們能看到,周成王並不是傀儡,周公只是個“賢相”而已。綜上,我覺得,周公如果想稱王,只能靠魯國的,想當然了。魯國是東征後在商朝鐵桿殘餘諸侯奄國的地盤上建立的,是伯禽“征服”的土地。這塊地要穩固統治在伯禽手中還要依靠周朝整體的力量。周公假如野心勃勃要稱王,那肯定也是在宗周朝廷搞事兒,即便要根據地,畿內的周國(這才是周公真正的封地)一直世襲到周朝滅亡。怎麼都不可能用在東夷人的廢墟剛建立的魯國做基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