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编者按:俗话说:“年少不懂林教头,读懂已是中年人”。年少气盛读水浒,总喜欢那些血气方刚的英雄:武松、鲁达、李逵......而谈到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里头总有些不待见,就这么一个“怂人”也能称之为英雄?直到而立之年才发现,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活成了林冲的模样。同样,,少年时我们对五四精神也是懵懵懂懂,真正读懂五四精神时,我们却不再年轻。今天,我们一起去回温百年前的那场足以改变中国甚至世界的伟大运动吧!

1884年7月,中法马尾海战暴发。

由于福建水师与法国舰队实力差距实在太大,再加上清政府仓皇应战,这一仗只用了半小时,清军福建水师就几乎全军覆没。

但这场仗还是超出了法国舰队的预料,他们本来以为能赢得更容易,却被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缠斗了好久,法军主帅孤拔被“扬武”号击伤,几名法国水手也当即被击毙。

气急败坏的孤拔命令部下加速发炮,“扬武”号接连被击中,在一片火海硝烟中,有一名水兵在“扬威”号着火沉入水中的最后一刹才跳水逃生。他是清朝第一批留美学童中的一员,后来自主设计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他叫詹天佑

战败之后,詹天佑蹉跎度日,1888年北上天津,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创设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扬名中外。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积劳成疾病逝,成为匍匐华夏大地的一根铁轨。

10天后,“五四运动” 爆发。

作者 | 李浩然 瞭望智库,内容略有删减。

1

知耻 · 寻路

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也是一名水兵,他在北洋水师服役。

1898年7月,威海卫遭遇“国帜三易”的奇耻大辱。

《教育家张伯苓》中写道:军港两日之间三次易帜,取下太阳旗,挂起黄龙旗;第二次,取下黄龙旗,挂起米字旗。当时说不出的悲愤交集。

那一刻,张伯苓决心弃戎从教。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青年张伯苓

1918年秋,张伯苓在美国考察时,结识了一位留学生,他叫竺可桢,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

竺可桢就思忖一个问题:自己无力改变国家命运,但能做一点算一点,把气象事业搞起来,这是一个主权国家最起码的。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青年竺可桢一家

与竺可桢一起回国的,还有32岁的任鸿隽。

他被称为最“不务正业”的科学家——曾留学日本,专心研修化学制造炸弹。辛亥革命前,购买军火,向革命党输送枪支弹药,他还办过报社,油印传单。

像任鸿隽这样的“跨界”精英大有人在,他们不停地探索,只为了“如何拯救这个贫弱的国家?”

没有经过任何约定,更多留学在外的年轻人从世界各个角落匆匆回来:

1921年,侯德榜、吴宓归来;

1924年,叶企孙归来;

1925年,金岳霖、陈寅恪归来;

1938年,龚祖同、顾功叙归来;

……

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力量,而是汇聚成一批人一群精英者的力量。

钱钟书、曹禺、季羡林是吴宓的学生;

叶企孙门下弟子也个个不俗——华罗庚,李政道,钱学森……

23位“两弹一星”功臣,十多人师承于他。

不仅知识分子,青年实业家们也是逆流而上。

1918年,35岁的湖南人范旭东在天津家中设立试验室,发誓“搞不成碱,宁可自杀”。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1918年范旭东创立的永利碱厂

范旭东曾到英国制碱厂参观,结果受到嘲弄:你们中国人搞不懂制碱工艺,看看锅炉房就好了。

范旭东用了8年时间,硬是靠自己设计摸索,最终在1926年制出了纯净洁白的合格碱,产品还远销日本、印度、东南亚。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范旭东,毛泽东题写的挽联“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当“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时,一些人正用笔和文章唤醒国人。

1919年初,38岁的鲁迅发表了小说《药》,这一年鲁迅也把家搬到北京,成为北漂。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鲁迅

而此时,在北京已经漂了一年多的毛泽东,正打算回湖南老家。

他虽然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名普通管理员,但是可以近距离听胡适、傅斯年、罗家伦等诸位“大V”的讲座。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青年毛泽东

回到长沙的毛泽东,迎来的将是一番大事业。

1919年,那是一个属于热血青年的时代,那是一个孕育英雄的时代。

2

热血 · 抗争

1919年5月4日上午十点左右,北京高校学生打着:“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铲除国贼”“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标语,纷纷涌上街头。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这是因为巴黎和会上,中国遭到了不公平对待,西方

对中国合理诉求弃之不理,反倒把德国在山东特权全部交给日本,奇耻大辱!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巴黎和会场景

失望与绝望之后是自醒,热血青年表现出一股舍我其谁、共赴国难的气概,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00后,学识尚浅,但英气浩然

29岁的学生领袖

许德珩,起草了《五四宣言》,把唯一睡觉的床单撕了写标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代代袭延。

40年后,许德珩的女婿受命担任原子弹工程理论部主任,他叫邓稼先……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许德珩 邓稼先

5月4日那天,才19岁的

谢婉莹在医院陪做手术的二弟,傍晚听到游行的消息,她第二天她就回学校,加入宣传队。

原本想当医生的谢婉莹,在宣传队挖掘了写作天赋,从此用“冰心”这个笔名写文章,一写一辈子。

五四运动这一天,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也参加了游行,有意思的是,他手里还牵着自己6岁的儿子。

不要小看这个6岁的娃娃,此后他留学欧洲留学,师从居里夫妇,他的名字叫钱三强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钱玄同 钱三强

五四运动源起北京,很快像原子爆炸一样,变成层层冲击波,跨过大江大河,翻过高山峻岭,掀起了惊天巨浪。

21岁的热血青年周恩来,在天津创立的觉悟社用抓阄方式决定行动代号,男5号周恩来,化名“伍豪”,女1号邓颖超,化名“逸豪”,这对革命伴侣从此相依相伴,天地不改衷情。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周恩来

青年毛泽东回到长沙,办起了“新媒体”,一期期《湘江评论》大声疾呼,鞭挞时弊、鼓吹革命、宣传新思想!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湘江评论》

苏州甪直小镇,25岁的小学教师叶圣陶发起“文学研究会”,贴标语,呼口号,让五四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

1919年五四前夕,中国已经有了200万产业工人,他们倡导掀起“抵制日货运动”,让日本政府惶恐不安。

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宫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两个座位空无一人,31岁的顾维钧拒绝出度,用这种方式表达愤怒。

他已经在演讲中阐明了中国人的立场:

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

3

奋斗 · 新生

五四运动,让中国人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凝聚起来。

未来的历史证明,团结凝聚起来的中国人,才是中国强大的力量所在。

团结起来,向前探索奋斗,那就是新生的方向。

1920年秋,俄国人维经斯基在上海讲授俄文,当时的学生有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到了巴黎,半工半读,同年勤工俭学过去的,还有一个戴着宽边帽、满口四川话的16岁青年,他叫邓小平

在法国,邓小平每天都要在40度以上高温的厂房内工作,用长钳拖走将数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烧红钢板。有了这个经历,以至于后来被打倒,在江西一家拖拉机厂车间,他也是一把好手。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邓小平

五四运动两年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参加“一大”13名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中共“一大”会址

这是属于年轻人的事业,敢闯敢干,不惧名利 ,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敢闯敢干,不计名利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1928年3月20日,28岁的夏明翰写下这首就义诗,从容赴死。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1935年2月,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

刑场上,瞿秋白盘膝坐于草坪,对刽子手微笑点头:“此地很好!”

时年36岁。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此时,长征的苦难征程已经开启。

那年,毛泽东41岁,周恩来36岁,张闻天34岁,刘少奇36岁,陈云29岁,罗瑞卿28岁,杨尚昆27岁,李先念25岁……

壮志雄哉,英气逼人。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1940年,远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杨靖宇陷入日军层层包围,叛徒赵廷喜劝杨靖宇,我看还是投降吧。

腹内已是棉花充饥的杨靖宇,淡淡地讲道: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杨靖宇牺牲时,身上还带着一只口琴。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1949年8月,渣滓洞监狱,江竹筠(江姐)把棉花烧成灰,加上清水,调成“墨汁”,把竹筷磨成“笔”,写下一封托孤信:假若不幸,云儿就送你了。

那是革命胜利的前夜,时年江姐29岁。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在这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奋起的路上,中国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

传承 · 开拓

春去秋来,五四运动已是百年。

但它的光芒依然照亮这个国家、觉醒这个民族:民主、科学、爱国、进步。

1984年,中国企业元年。

无数青年告别了清闲如水的日子,开始下海创业,逆水搏击。

广东惠州,27岁的李东生躲在一个农机仓库,与香港人合录磁带,发出了TCL的第一声。

山东青岛,35岁的张瑞敏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报到当厂长,他一上任就抓纲整纪,明文规定: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几乎在同一时期,华为、苏宁、联想、健力宝等纷纷诞生。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1985年,海尔砸掉76台不合格冰箱

1992年后,一股更大的思想解放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

马云第一次创业28岁,马化腾创办腾讯27岁,雷军掌舵金山29岁,网易纳斯达克上市时丁磊29岁。

一批批80后快马扬鞭,立马挺刀,紧紧跟上。

大疆无人机雄霸全球时,汪滔30岁出头;

今日头条日活2.4亿时,张一鸣35岁......

还有些人,他们安静地耕耘着自己的一方田地,坚守着不变的初心。

1992年,34岁的黄大年出国留学,17年后返回祖国。

他研究的领域让地球变得更透明,文能确定地下是否有油气等矿藏,武能判明水下是否有潜艇等入侵。

有国外媒体报道:黄大年回国,让某国演习的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黄大年在授课

1996年,26岁的潘建伟留学奥地利。

他告诉导师,自己要一个梦想,是在中国建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当然,并非一切岁月静好。

2001年4月1日,美国一架侦察机侵犯我南海领空,跟踪拦截过程中,美机撞向我歼-8Ⅱ战机,飞行员王伟再也没有返航,那是33岁的年轻生命。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历史帷幕后的英雄千千万万,数不胜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今天,飞往中国的飞机上、开往中国的客船上,我们依然能看到从各个角落匆匆赶来的青年人,如百年前的竺可桢、任鸿隽们一样,充满的期待、充满着渴望。

2011年,被《自然》杂志称为“量子鬼才”的陆朝阳,剑桥大学博士毕业归国。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2013年,“80后”科学家朱嘉放弃百万美元的高薪回国,他有望带来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产业的突破。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历史有很多峰回路转,来来去去,大浪淘尽,是数不尽风华担当。

每一代青年人,终将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五四”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仍将是中华民族最硬的骨头,最光芒四射的太阳,最蓬勃有力的生命。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前进吧,向着民族复兴的远方。

读懂五四时,已是1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