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開始投資亞馬遜,為什麼不投資科技公司的巴菲特,也開始投資科技股了?

厚金說


巴菲特以前之所以不投資科技股,是因為其投資的能力和風格,主要是以消費穩定增長的行業公司龍頭為主,其投資邏輯無法接受科技股在不同的產品和技術迭代週期裡的大幅波動以及現金流的惡劣表現。而巴菲特有史以來,投資過的科技股,主要以ibm為典型案例,且是失敗的案例,之後基本沒有投資科技股的記錄。

這個記錄一直到比亞迪,蘋果之後有所改變,如今傳聞他投資亞馬遜,雖然沒有具體的投資規模等數據,但是從巴菲特的投機邏輯角度,我們可以來推演一下巴菲特投資科技股的邏輯,是否發生了什麼變化?

應該說,巴菲特投資的主要邏輯,就是護城河,現金流,壟斷優勢和長期穩定回報,這些邏輯可以清晰地從吉列,可口可樂等巴菲特著名的成功案例中窺見。

巴菲特另外一個著名的投資邏輯,就是以令人難以想象的低價買入並吵死持有,其著名的案例就是美銀,在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以2元多的價格買入,並且在股價跌到0.2元也沒有賣出,最終美銀股價達到了40美金。具體數值可能記得不太清楚準確,這裡我們只討論邏輯。

而買入蘋果,應該說巴菲特長期不買科技股的邏輯之後出現的第一個大幅買入的科技股,據說佔據了蘋果的前五大持股人,而蘋果在巔峰的iphnoe4之後,其核心並不是市場關心的手機產品,而是海量的用戶和操作系統的用戶,而手機的海量用戶和操作系統基於海量用戶帶來的現金奶牛,這則是完全符合巴菲特的具備壟斷性的護城河優勢,具有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優勢的投資邏輯。

那麼,亞馬遜,對於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又和他一貫的投資邏輯之間發生了哪些改變,使得巴菲特會投資亞馬遜呢?

應該說,亞馬遜,是美國科技股的典型代表,其代表著美國科技的典型發展路徑,技術研發優勢,巨大的市場壟斷優勢,以及業務的擴展性優勢。亞馬遜之所以前十年,不會納入巴菲特的眼界,那是因為其完全不符合老巴的投資選擇,即現金流優勢和長期穩定增長回報,之前的亞馬遜,長期業績虧損,但是營收持續增長,現金流巨大,但是利潤是長期負值,因為亞馬遜對於盈利絲毫不在乎,而是在乎對雲計算的持續研發和投入,如今的亞馬遜,早已不是我們心目中的電商,比電商更加在科技行業著名的是亞馬遜的雲計算,亞馬遜的雲計算,在五六年前,就已經引領世界雲計算的風頭,目前,其雲計算業務,已經成為亞馬遜的現金奶牛,營收和利潤規模,是世界其他雲計算運營商的總和,比如著名的ibm和微軟,在與計算上也是其跟隨者而已。

因此,我們不能斷章取義,認為巴菲特投資科技股,就是一種適應和改變,而是繼續其投資的蘋果和亞馬遜度過了科技股成為中風險和不確定階段,進入了壟斷和現金奶牛的巴菲特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