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扩招一百万后,高职院校又有新动作:启动“双高”计划

今年的高职教育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二月份官宣的今年高职院校扩招一百万学生了,有专家据此称:高职将迎来最好的春天。

一个多月后,高职院校又将有新动作降临。四月初,教育部在官网上正式“官宣”:实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目标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所以该计划也被简称为“双高”计划。

继扩招一百万后,高职院校又有新动作:启动“双高”计划

2017年9月公布的“双一流”名单,包括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体实力不够、但有学科明显的,就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做到分类建设。

这次的高职“双高”计划,也相类似于“双一流”的建设模式,既有学校层面的,也有学科专业层面的。在数量上,也和“双一流”相差不多,所以小知认为,这个“双高”计划,就是高职版的“双一流建设计划”嘛。

继扩招一百万后,高职院校又有新动作:启动“双高”计划

实施“双高”计划,本意肯定是为了提高高职的办学质量,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职院校,这和“双一流”建设也是相对应的。通过实施这类计划,在一大批的院校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高校来进行重点扶持,有好上加好的作用,对于打造典型是非常有效果的。但也有拉大差距、破坏整个高校圈自由竞争发展的缺陷。

不管是本科的“双一流”,还是高职的“双高”,想入选就要评审,而评审就得按照上级部门的标准来,与高校去行政化的要求相反,这些什么计划、工程的评审,其实又在增加了行政化。

继扩招一百万后,高职院校又有新动作:启动“双高”计划

另外,这些入选计划的高校,往往是重入选、轻建设,在评审前做材料很用心,一旦评上了,往往就是拿着这名号去捞资源、造声誉。真正去建设恐怕并不多。

而且无形之中,又加大了高校之间的等级差距。在“双一流”大学评完后,我们就开始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大学来进行区分,那“双高”评完后,恐怕也是如此。那我们一边说要去标签、一边又在继续贴标签,这不是自相矛盾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