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小牛電動在2019年的新品發佈會上,大爆冷門地發佈了運動自行車產品線——NiuAero,當中包括3款山地車和4款公路車。這是繼樂視體育、騎記、野獸等互聯網企業之後,又一個涉足專業運動自行車領域的非傳統自行車行業公司。

之前幾年,“互聯網造車”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折戟沉沙;這一次,小牛會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著實吊起了吃瓜群眾的癮。

我在這場發佈會之前,就已收到了一款NiuAeroRoad-03SPORT公路車(不過並不包含電子配件),並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試用。下面根據我的體驗,帶大家瞭解一下這款“小牛自行車”。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售價12999元人民幣的NiuAero Road-03SPORT,是小牛公路車中的次頂級型號。考慮到頂級型號Road-09Pro有著61999元的“天價”,因此Road-03可以看作是針對主流市場的主打產品。相比於Road-09,Road-03無論是車架組設計,還是輪組套件等配置,都有較大幅度的閹割;不過也正因為如此,該型號才能便宜接近五萬塊。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NiuAero產品線的智能部分——包含碼錶、傳感器和APP。也許是產品還沒成熟的原因,送測車型中尚未提供。本文主要針對自行車硬件進行介紹。

 開箱篇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通常,開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不過對於NiuAero來說,我覺得有必要分析一番。以上就是我收到的大紙箱,尺寸巨大無比,以至於這臺XS碼的自行車可以完全不拆卸輪組和座杆就能塞進去(我把車子拿出來時就是這個狀態,完全沒動過)。箱內除了這臺NiuAeroRoad-03,還有一個配件盒。如果一些拆掉前輪進行打包的整車品牌把自己的產品稱為“99%裝車”,那麼NiuAero可以稱為“99.9%裝車”了。不過,這種打包方式好嗎?我保留意見。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作為一臺最小碼的整車,標配的座杆為38cm長,以至於放到最低也有75.5cm的座墊高度。對於坐墊高度只有67.0cm的我,至少要把座杆鋸掉8.5cm才能使用。因為這跟座杆的存在(出廠時就處於安裝好的位置),裝車箱的高度也不得不增加至少20cm,實際上是浪費了包裝材料。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配件盒中的小配件,基本上都是反光條、鈴鐺等安全輔助配件,另外還有平踏以及用於調車的三根內六角。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NiuAero採用筒軸碟剎設計,兩條筒軸杆沒有手柄,需要用到這根隨車附贈的手柄去鬆緊。不過這根手柄沒有註明鬆緊方向,有一定概率會讓初級用戶擰爆螺紋。

裝車評價

這臺車從紙箱拿出來之後,會讓用戶感覺只要把彎把正過來,把腳踏裝上,就能愉快騎行了——因為車子連氣都給你打足了。但實際上車子的出廠安裝程度還遠遠達不到這一點,其中甚至隱藏了一些非專業自行車愛好者難以察覺的隱患。以下是我發現的情況——

1,座杆太長,座墊位置無法調整到適合的高度,需要截管,強行使用過高的座高來騎行會導致運動傷害;

2,剎車控制方式是民用自行車的“左後右前”,不符合大部分專業自行車騎行者“左前右後”的控制習慣;

3,剎車線管油量很少,捏死只能帶來很小剎車力,需要注油,直接上路騎行會無法有效減速;

4,前後碟片都蹭碟;

5,變速沒有調準,前撥沒法上大盤;

6,牙盤的對鎖螺絲沒擰緊,預壓環也處在原位,以至於牙盤有虛位,不鎖緊就去騎行的話很可能導致曲柄脫落。

由此可見,“99.9%裝車”絲毫沒有降低這臺車出廠後對於專業自行車技師調整的需求。沒有接觸過專業自行車的初學者仍然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和指導,如果直接使用出廠狀態的該車,很可能因為無法正確剎車、曲柄掉落等狀況發生意外。

誠然,以上問題都不是NiuAero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但如果因為裝配的原因導致使用者發生意外,品牌仍然要背鍋(君不見多少摺疊車用戶因為沒鎖死頭管,騎車撲街而狀告廠商)。因此,小牛電動要想清楚這臺車要怎麼賣,給誰賣?如果通過電商渠道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則需要指引購買者到專業服務點進行調試;如果交給傳統的電動車渠道去銷售,則必須針對經銷商進行自行車產品技術培訓,以確保消費者的安全了。

我的試騎是在充分調整過這臺NiuAeroRoad-03之後進行的,儘可能還原其應有的使用體驗。

車架篇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如大家所見,NiuAeroRoad-03是一臺碟剎氣動公路車,其設計師來自專業的自行車設計公司,有著豐富的運動自行車設計經驗。小牛電動用了一堆原創術語,來描述該車在空氣動力學方面的設計理念。單純從車架來說,我不得不說NiuAeroRoad-03是一個好用的模具,它的各處管型都符合當今主流的氣動車架設計,幾何特性也十分符合這一產品定位,基本上沒有犯低級錯誤。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截背式管型的下管,流行的三螺絲孔設計,方便用戶在只安裝一個水壺架時將水壺架位置下移,以增加穩定性和氣動性。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被PinarelloF10等主流氣動公路車證明過的前叉設計語言,輪胎寬容度亦迎合了寬胎潮流。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頭管與上管、下管的接駁平順,不過變速線的存在讓下管上端不夠簡潔。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通過模量數值來宣傳碳纖維用料品質的手法如今已經不太流行了,不過在NiuAero上仍有體現。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車架的五通位置相當粗壯,T47規格五通一般在手工鋼架自行車上用的比較多,該規格能兼顧五通剛性以及曲柄軸心兼容性,同時避免壓入式中軸常見的異響問題。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五通底部的走線,變速線套上了塑料管,提高防水防塵性能。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後上叉大膽應用了類似於KTMRevelatorLisse的“機翼”設計,這也是NiuAero系列產品線共同的設計語言。相比於個別品牌氣動車將兩側後上叉分別直接膠合在立管上的做法,這種設計更穩健,後上叉與立管的結合更好,在極端狀況下“脫臼”的風險更小。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刀劍形狀的後上叉,一切為了氣動;負面作用是垂直順應性不佳,簡單來說就是顛成狗。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後叉結合處設計合理,後撥變速線開孔位於後上叉下端。車架尚未針對新型Shimano後撥開發一體式尾鉤。

 套件與配置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看完車架再來看配件,先從車頭看起。這臺XS碼的NiuAero配備了一根標稱Reach77mm的後掠式鋁合金彎把,實際Reach大約70mm。XS和S碼整車上的彎把都是400mm寬。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80mm長的鋁合金彎把,角度為7°俯裝。前叉預留的長度不多,把立頂置的情況下,下方只有25mm的墊圈以及一個10mm左右的碗組。高度不夠怎麼辦?換抬升把或者大角度仰裝把立吧。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車把的走線是不符合產品定位的。根據一項經典的自行車風洞實驗,一根外露的線管產生的風阻幾乎和一個碩大的流線型體一樣;這也是為什麼當今主流的氣動車都想方設法把各種線管完全隱藏。NiuAeroRoad-03顯然沒有像它的同門大師兄Road-09那樣,考慮車架之外的氣動性能組件,於是任由4根剎車/變速線“迎風飄揚”。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氣動無低配”,想要實現最佳的氣動性能,你不得不選擇無線電變、破風把等氣動性能更好的頂級零件。萬元級的NiuAeroRoad-03選用了105R7000級別的機械油碟套件,要挑手變頭毛病的客戶只能加預算了。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R7000前撥,出廠時尚未調整到位,這算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入門級套件。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NiuAeroRoad-03的7075-T6CNC鋁合金曲柄讓我感到驚喜。這款曲柄是BB386軸心規格,既輕量化又有不錯的剛性,即便拿出來單賣也是一款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價格合理的話)。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標配52-36t的“半壓縮盤”,大小盤與盤爪為一體切削,與Rotor的一體式盤片結構類似,輕量化優勢明顯。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曲柄腿採用鏤空的方式來減重,XS和S碼整車上配置的曲柄腿長度為170cm。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截背式管型的碳纖維座杆,搭配金屬鎖頭,兼顧輕量化和穩定性。座杆帶有20mm的後飄,無直座杆可選。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座墊為FizikAntaresR3。考慮到座墊是因人而異的飛艇部件,就不點評其舒適性了(假如我長期使用該車的話會考慮換上SPECIALIZEDPowerArc)。

 輪組與碟剎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可能這一點不符合一些小白對於自行車氣動學的理解——輪組才是一臺自行車最重要的氣動性能組件。關於這一點,德國氣動學專家Hambini在他的博客中有詳細介紹(參考鏈接:硬核橫評:38款輪組空氣動力學性能對比byHambini)。

前輪是自行車中最先接觸氣流的部件,而且輪組是高速轉動的,輪組/輪胎頂部的有效氣流速度是自行車前進速度的兩倍;因此輪組產生了自行車上最主要的風阻——比車架還要大。無數輪組氣動性能評測都指向一個事實——框高越高的輪組氣動性能越好。而NiuAeroRoad-03上標配的這對低框鋁輪,則是典型的氣動性能糟糕的輪組。

如果以低框碟剎鋁輪的標準來看,這對輪組仍不失為水準之作,只是它不應該出現在一臺強調氣動性能的破風車上。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比較經典的臺式碟剎花鼓,以雙側交叉的方式來兼顧驅動和制動性能,碟片規格為六釘。花鼓也決定了輪組的編法,這對輪組採用前後24輻條的1:1編法,穩健保守。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105級別的油壓卡鉗,配合前後160mm的彥豪碟片,剎車性能強勁(在調整到位之後)。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輪圈還留有剎車邊,搭配標稱25mm寬的正新外胎,實際寬度還要再寬1~2mm。

 幾何尺寸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我手上的這臺NiuAero是XS碼——該車型的最小碼。但是這一碼數就已經是375mm的Reach以及514mm的Stack,小個子用戶基本上無緣使用;不過該車的XL碼的尺寸倒是很照顧大個子用戶。如果你的身高不夠高,或者騎行姿勢不夠激進,NiuAero並不一定能調整到適合你的設置。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從包括Reach和Stack的各項幾何數值的演進來看,NiuAero的幾何幾乎是照搬了SPECIALIZEDTarmacSL6從49到58碼的5個尺寸;甚至連車把寬度、把立長度以及曲柄長度的演進都幾乎一樣。這也使得NiuAero看起來像是一臺“氣動版TarmacSL6”。

這種幾何設置相對於主流的氣動車來說都算得上是“寬鬆”,但其STR值(Reach和Stack的比值,1.45被認為是競賽車和耐力車的分界)仍是競賽型公路車的範圍;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多個墊圈、甚至抬升把都需要配備。不過NiuAeroRoad-03出廠時並沒有留多少前叉舵管長度,因此部分“腰不好”的用戶可能要用到仰裝把立。

儘管Road-03的幾何和TarmacSL6高度重合,但一些細節的不同還是讓兩款車有著不一樣的騎乘體驗。由於頭管和前叉的設計差異,Road-03展現出穩定的巡航特性,但是轉向相對遲鈍(TarmacSL6的切彎選線精準度讓人印象深刻);後上叉的造型以及和立管連接位置的差異,使得Road-03的加速和巡航都令人滿意,但是更顛。

平心而論,照搬市面現有產品幾何的做法爭議較大,即便能讓產品變得優秀也應該儘量避免。

 試騎體驗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NiuAeroRoad-03的騎乘品質是跟得上市面主流產品的,並非“互聯網閉門造車”那類讓行業人士看笑話的產品。車架的氣動優化挑不出毛病(僅限於車架),操控特性也很讓我滿意。足夠的五通下沉讓你可以在切彎時肆意壓低身體,同時出彎時可以早人一步起腳;車子的巡航很穩定,鬆開雙手也能感覺到車子能順著直線前進,直線搖車加速時更能感覺到穩定性帶來的安全感。

如果說線管帶來的風阻無法“肉眼可見”,那麼輪組明顯的風噪則在時刻提醒你這並不是為巡航而生的產品;個人建議小牛可以出一款高配版Road-03,把氣動一體把和50胖圈碳刀加上。

Road-03整車的重量為8.36KG(含腳踏,不含水壺架等外設),在爬緩坡時並不令人抓狂,踩踏平臺彌補了輕量化上的不足——這臺車不挑坡度,只挑路況。


小牛電動Niu Aero萬元級氣動公路車首測


車架五通以及鋁合金CNC曲柄的剛性都令人滿意,搖車不拖後腿;前叉和後叉也有出色的強度,重載踩踏沒有引發蹭碟,個人認為車架組+曲柄完全可以用於競賽用途,不過輪組、套件和把組的提升空間極大。

優缺點——

優點:巡航穩定,整體剛性出色,鋁合金牙盤好用,制動力強;

缺點:幾何與TarmacSL6重疊,把組走線凌亂,輪組風阻太大。

小結:

小牛電動在自行車領域初試啼聲,立意很高。不過對於Road-03來說,只能算是一臺半成品氣動車。它需要融入更多自主研發的車架技術——無論是材料上還是幾何設計上,需要更全面的考慮整合式內走線把組以及高框碳刀等空氣動力學組件。

開頭炮易,持續進步難,就看這家電動車公司在專業自行車市場上有多大的誠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