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土地真的會流轉嗎?土地流轉後農民應該去哪裡打工生存?

三農領域創作


農村土地真的會流轉嗎?流轉以後農民去哪裡打工生存?

新的土地承包法,明確了農用地三權分置的基本原則,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開。集體所有的基本屬性不變,穩定承包權延長承包期限,鼓勵土地經營權流轉。這也是新一輪農業改革的方向。所以說,提問者提出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國家從政策上,就是鼓勵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政策是根據農村現實情況制定的,是適合當前農村新形式的正確決策。

農村的現實情況是,農民不再滿足於吃飽飯,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有了實現家庭財產增長的強烈預期。一戶幾畝十幾畝土地,難以滿足農民致富的心理需求。很多農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或打工,或創業,或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城市。活躍起來的農民發現,打工一個月的收入比一畝地一年的收入都高好幾倍。這種情況下,誰還能安心的種地?這就形成了大量農民湧入城市,這就是城鎮化的推動力量。

有的農民進入城市就不回農村了,有的掙錢在城市,生活在農村。不管那種情況,都造成了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土地或者荒蕪,或者一些老人耕種。種地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越來越低,土地越來越沒有吸引力。

但是,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特別是對於一個大國來說,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保證,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為了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保證糧食產量,國家才出臺了農用地三權分置的改革措施。根本目的就是鼓勵土地流轉。種十幾畝地難以實現發家致富,要是種幾百畝,幾千畝呢?肯定就能實現。

這就形成了一個土地良性流轉的局面。土地確權以後,承包權穩定下來,外出打工的可以把土地流轉給願意種地的人,自己安心打工。

還有一個政策要點是,土地流轉是自願的,不具有強制性。所以就不需要擔心土地流轉了,農民怎麼辦的問題。你不願意流轉,可以自己選擇繼續種地。

我的家鄉地處華北平原,我們村裡的土地流轉了60%以上了,成片的大田全部流轉給了種田大戶,只剩下邊邊角角的不適合規模化種植的地塊。這些小的地塊正好滿足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種植蔬菜,口糧的需要,還是不錯的。據有關部門統計,現在糧食主產區土地流轉的規模已經達到了40以上。你說土地流轉是不是真的,這個問題還有意義嗎?

如果朋友們覺得老農說的有道理,就幫忙轉發一下,讓更多的人瞭解土地流轉政策。也歡迎討論和評論,順便可以點個贊啥的😃😃





老農說事168


農村土地真的會流轉嗎?土地流轉後農民應該去哪裡打工生存?這個問題村官阿麗來回答。

首先明確一點,農村實行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土地流轉後和城鄉一體化建設並趨,都會產生大量的勞動力需求。


土地流轉後,也會產生勞動力崗位需求,農民就近就可以打工。

由於我國地理地形的不同,在農村,農業機械現代化程度還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偏遠山區。所以土地流轉形成規模後,肯定還需要不少的勞動力去幫助發展規模產業。有些農民,尤其是年齡偏大的,可能不習慣去外地務工,那麼就可以就近務工,這樣既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家務,又能有務工收入。

城鄉一體化建設正在進行時,需要的勞動力有增無減。

從大都市,到小縣城,都在搞建設。尤其是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各種基建,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去完成。很多地方,都有農民工緊缺的現象發生,所以農民實行土地流轉後,基本不用愁沒地打工,只需要選擇合適的務工環境就行。而且務工一年的收入,比種地強很多。就拿我們的鄉鎮建設來說,從鄉鎮到村到到戶都在搞基建,綠化等,很多農民就近務工,一年下來收入2—3萬不是問題。

總體來說,農村實行土地流轉肯定是大勢所趨,而根據我國的農村地理環境,實行土地流轉後,需要的勞動力肯定也不少;加之,城鎮化建設所產生的大量勞動力需求。所以農民的土地流轉後,不用擔心沒有打工的地方,只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務工環境就行!

我是村官阿麗,對於土地流轉後,農民務工問題,大家有什麼更好看法嗎?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村官阿麗


土地流轉現在只是一個試點,可行不可行還是我們農民說了算,國家政策支持土地流轉個人承包大戶,讓有技術有能力的人種植管理,不在讓土地荒廢,解決土地沒人種的問題。讓不種地的農民安心在外打工,而且還能拿出讓土地的佣金,看起來不錯,可現實並非如此,有許多問題還是得不到完善,所以,土地流轉政策國家目前不會強制執行。

現在,農村出來打工並不景氣,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現在科技發達,廠裡都是智能化,每個工廠老闆都在減少人工成本費用,一臺機器能代替好些人,廠裡需要有文化有技術的人。現在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大城市已經飽和,我們農民工想在大城市發展沒有那麼容易了,所以打工以後肯定不行。

在說做生意,那就更難了,市面上的實體店很多都關門大吉了,房價上漲,房東也跟著漲,而且競爭力很大,做生意很多年的老闆都不願在做生意了,掙的錢都給房東打工了。現在網絡發達,信息傳播太快,網上買東西價格的確便宜很多,現在的年輕人都在網上買東西,就連現在五十多歲的人也在網上買東西了,以前五一假期成大群逛街,人山人海,現在呢街上冷冷清清。事實證明土地是咱農民的根本,現在物價上漲飛快,一畝地給你幾百塊錢能買來什麼,醒醒吧不要上那些資本家的當。讓那些有錢有勢的人鑽空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用事實說話,我們那個地方有個別自然村已經開始了,承包大戶人家都是有錢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承包的土地都是好土地,而且價格也便宜,弱勢群體想承包那就難了,沒有資源怎麼承包。可他們承包的土地也沒有種植什麼原生態植物,成立加工廠什麼的,讓一部分農民在家門口打工。他們的目的是想得到種地惠農福利政策衝著種地補貼來的,當前想要實行實名制土地流轉,國家必須安排好剩餘農民工的工作和養老問題,不要在讓老百姓生活無望,相信國家會採取措施,讓有能力能帶大家一起致富的人,做我們的主人。


趙姐說農




西門觀點:土地流轉不但是真的,而且很多地方已經流轉,土地流轉後,去哪裡打工都可以。

一、什麼叫土地流轉?

提問者可能對土地流轉這個詞不是太明白。其實,土地流轉就是農民把自己的承包地出租給他人經營或者入股農業合作社參與分紅。

其實,早在土地‘’流轉‘’這個詞沒有出現以前,就有很多人把自己的承包地租給別人經營了,不過最早的時候,一般都是租給自己親戚或者鄰居村人耕種想,耕種者只需給一點糧食即可,也有給錢的,但因為都是親戚或熟人,象徵性要點就行。

二、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

1、中國國情所致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卻不是農業強國,因為14億人口僅有18億畝土地,人均1.3畝,按九億農民分,人均僅有二畝地。

農民之所以要把地流轉出去,租給別人種,或者入股分紅,就是因為地太少,種地又不賺錢,不如給別人種自己外出打工賺錢。



2、實現現代化農業所需

農業要實現現代化耕作,至少在平原地區,要將土地集中連片,實行規模化機械化耕作。即便是丘陵地帶和偏遠山區,也儘可能實行家庭農場。

而國家對農民的土地進行確權登記,就是為土地流轉和入股鋪平道路,奠定基礎。

三、土地流轉後,農民去哪裡打工?

這個擔心是多餘的,農民外出打工早在改革開放初就開始了,先是南方,後到全國。

其中,一少部分人外出經商、辦企業、辦公司等;一部分人進入私營企業、公司、酒店等打工;一部分進入建築業打工;一部分進入企業或種糧大戶的農場打工;還有一部分在縣城街頭打零工。

總之,中國農村一部分土地(特別是平原地區農村)要流轉,這個是大勢所趨,土地流轉後,農民不僅可以得到一筆土地流轉金,還可以放心的外出打工或做其它賺錢。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土地流轉後,農民應該怎麼生活?

土地流轉下一步是大勢所趨,不是農民願不願意可以選擇的。說的是尊重農民意願,自由選擇,這是句屁話,仔細想想,有幾件事情是尊重農民意願自由選擇的?到時候自有辦法讓你流轉!

至於流轉之後的出路在哪兒?說句實在話,不太好聽。絕大多數農民,上了年紀的人都只能等死,養活自己不太現實,年輕的人還是出去打工。

現在種地確實是不掙錢,好歹有糧食,有菜不用出去買太多。如果,土地流轉出去,農民想吃個米,面,饅頭,都是要用錢換的。土地流轉回來的那些錢,能不能夠一家一年的,米麵饅頭錢,都是個問題。要想想自己家,有幾畝地,流轉費能不夠饅頭錢呢?

也同樣不夠。因為,米,面,饅頭是要天天吃的呦!

所以,國家現行的策略就是,等待農民更新換代,讓這一代上了年紀的人,死了之後,農村,農民大量減少之後,在分流到城裡一部分年輕人,然後對土地統一整合。按區劃分,按功能劃分,機械化管理,機械化耕種,幾個人就可以管理,幾百,上千畝地。這樣就相對的提高了農業產值,增加科技農民的收入。

但是,現在還不要太樂觀,因為,等待這上一代農民死去,還需要十年-20年的時間!所以,現在農民不重新分地也是這個原因,等上一代農民褪去以後,統一分配,人沒那麼多了,農村剩餘的科技農民就能相對分到更多!

所以,一句話說完,沒路。就是等死,等待上一代農民的褪去!


三農及遞


農村的土地會流轉嗎?土地流轉後農民該去哪裡打工生存?

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經濟農村的發展,農村般的土地流轉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現在的農村,務實人員已逐漸稀少,僅剩下的勞務人數不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若農村土地不流轉,沒有長期規範規劃,土地就會荒蕪,雜草叢生。所以,農村土地流轉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有關部門在今後發展中總體規劃,合流或流轉等相關事宜。

未來農村必然向生態農業。無土載培蔬菜技術農業,有機農業及電子管理農業轉化。土地流轉後農民可以在一些附近的農場所可以長期務工,也可以自已擁有土地的,利用自已的資源優勢去搞種植業,養殖業,引用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先進的無土栽培蔬菜技朮,栽培蔬菜大棚。也可以多元化經營理念,多渠道發展農村,帶動農民全方位向前發展。


一生平安74889


絕大多數農民不會把土地流轉出去,因為,土地是農民的根,現在國家一系列政策在農村基本上沒起作用,農民依就勉強度日,若在失去土地生存都是問題,現在好多媒體有意無意的強調農民種糧沒有收益,應該流轉出去,貌似是解決三農問題的辦法,可他們有意無意的選擇性忽略了一個問題,失地農民去幹什麼?再去給承包土地者打工?在當前條件下無論怎樣種糧都幾乎沒什麼利潤,承包者真正種糧都難以為繼,能給打工者多少收益?工業能吸納多少失地農民?等等,在解決不了農民生存問題之前,絕不可能大規模流轉土地


愚公移山167027148


請問專家: 你問過農民嗎? 單相思, 關起門來 搞個規劃,大多數農民願土地流轉嗎?大多數農 民願意世世代代去打工受資本家剝削嗎?,農民病了、老了、殘了、誰來養活,你來包養嗎?結婚、生兒育女、怎麼樣生存下來?現在不是康不康的問題,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問題。專家聰明,你可以發表先 見之明。






春春150349893


這裡你不流轉就強佔,大家看,這裡百姓怎麼生存,我們的承包,土地被內江德康農牧有限公司持一違法虛假土地流轉合同(社裡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是造假,土地用地協議也是造假,一審已經書面證實,二審內江中院開庭社長已經當庭質證,證實沒與內江德康農牧有限公司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和土地用地協議)與承包農戶無任和協議,該新建大型豬場佔地100多畝,政府補貼資金2000萬,是典型的高汙染企業,豬場下方几十幾就是村民飲用水池,二審中院亂判案(2019)川10民終127、128、129、村民敗訴,我們決心維權到最高人民法院,這個案件牽涉權力太大太廣。百度進入內江德康農牧有限公司違法強佔二輪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一案就能查看到交往法院的祥細資料,天涯論壇是原稿!現正在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訴。


用戶5756044266


其實現在的老一代農民普通已經老了,新生代農民不願意種那一畝三分地,寧願購買商品米。所以,土地流轉是必然的。將來會以機械化,大規模種植的形式出現,種糧面積50畝以上的,享受國家每畝100元農資補貼。

土地流轉後的農民普遍都進了工廠,按部就班賺著穩定的工資,未嘗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