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成都本地人不去寬窄巷子、錦裡?

段興宇


成都,被譽為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這裡有很多知名景點,人們到成都都會去錦裡、寬窄巷子、杜甫草堂、大熊貓基地、都江堰、青城山等旅遊景點,這些也是廣為人知的,成都美食也是人們很喜歡的,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但是,在成都有兩處景點每天都是人潮洶湧,就是在工作日人也很多,而且是外地人必玩,本地人基本不去的景點。

首先第一個就是寬窄巷子,位於青羊區長順街附近,聽名字就很有特色,寬與窄,巷子是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組成,有點像北京四合院,是老成都清朝時期留下來的規模較大的街道,是四川最有特色的步行街,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整個景區是免費遊覽。

寬巷子是最能體現老成都生活的,在這裡你能感受到很多老成都的風俗人們的生活方式,一條成都的懷舊街道。窄巷子能體現老成都生活的舒適和慢節奏,如今被酒吧、餐廳、小食店、手工藝店和各種文青扎堆的地方,隨意走進一間房子,打開一扇門都像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吃飯、喝茶、聽歌、安靜的享受都能深深的感受成都這座城市的魅力,這是一條小資情懷的街道。

但其實很多成都人還是去寬窄巷子,去的原因很突出:格調!無論是酒館、茶館、咖啡廳都有成都獨特的格調,雖然是仿古,但是仿的內外協調,有外在有內涵。就坐在哪個小店的玻璃窗裡面看人,都會顯得那麼文藝和格調。

那麼,為什麼一些成都人會說“沒去頭”呢,有幾點粗淺意見:

1.過分商業化,商業化到一些文化的展現都有點造作了,不那麼自然和地道。成都人更愛華興街的煎蛋面,而不是寬巷子裡的三大炮;更愛人民公園掏耳朵,而非錦裡裡麵包裝加價的蓋碗茶。

2.價格飛貴,豁遊客的……的確是,但是人流量就那麼大,成都這幾條街就豁得人那麼成功。但這與成都人消費觀念有點差別,成都人不是捨不得花錢,而是喜歡東西服務與付出的代價對等。

3.哪個去擠鬧熱嘛,東西又不好吃!人多,東西貴,不好吃——成都的同志吃遍了川菜百味自然有挑剔的味蕾,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美食,確實,確確實實不地道。


玩美魯山


作為一名曾在成都就學的山區青年,在成都呆的四年裡,一次寬窄巷子都沒去過,而我們寢室裡有資深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她說不推薦。

但其實很多成都人還是去寬窄巷子,去的原因很突出:格調!無論是酒館、茶館、咖啡廳都有成都獨特的格調,雖然是仿古,但是仿的內外協調,有外在有內涵。就坐在哪個小店的玻璃窗裡面看人,都會顯得那麼文藝和格調。

那麼,為什麼一些成都人會說“沒去頭”呢,有幾點粗淺意見:

1.過分商業化,商業化到一些文化的展現都有點造作了,不那麼自然和地道。成都人更愛華興街的煎蛋面,而不是寬巷子裡的三大炮;更愛人民公園掏耳朵,而非錦裡裡麵包裝加價的蓋碗茶。

2.價格飛貴,豁遊客的……的確是,但是人流量就那麼大,成都這幾條街就豁得人那麼成功。但這與成都人消費觀念有點差別,成都人不是捨不得花錢,而是喜歡東西服務與付出的代價對等。

3.哪個去擠鬧熱嘛,東西又不好吃!人多,東西貴,不好吃——成都的同志吃遍了川菜百味自然有挑剔的味蕾,錦裡和寬窄巷子的美食,確實,確確實實不地道。

因此,想吃真的純犛牛手撕還是關注
央瑪瑪啦,寬窄和錦裡都有所謂犛牛,買錯了?怪我咯😁😁😁



老犛牛央瑪瑪


旅遊,你最想到的地方是哪裡?有人喜歡到中國的大江南北,有人喜歡到東南亞,有人喜歡到歐美髮達國家,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有錢的人越來越多了,人們出去旅遊也顯得和正常了,所以這幾年中國旅遊業也很旺盛。

成都,被譽為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這裡有很多知名景點,人們到成都都會去錦裡、寬窄巷子、杜甫草堂、大熊貓基地、都江堰、青城山等旅遊景點,這些也是廣為人知的,成都美食也是人們很喜歡的,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但是,在成都有兩處景點每天都是人潮洶湧,就是在工作日人也很多,而且是外地人必玩,本地人基本不去的景點。

首先第一個就是寬窄巷子,位於青羊區長順街附近,聽名字就很有特色,寬與窄,巷子是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組成,有點像北京四合院,是老成都清朝時期留下來的規模較大的街道,是四川最有特色的步行街,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整個景區是免費遊覽。

寬巷子是最能體現老成都生活的,在這裡你能感受到很多老成都的風俗人們的生活方式,一條成都的懷舊街道。窄巷子能體現老成都生活的舒適和慢節奏,如今被酒吧、餐廳、小食店、手工藝店和各種文青扎堆的地方,隨意走進一間房子,打開一扇門都像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吃飯、喝茶、聽歌、安靜的享受都能深深的感受成都這座城市的魅力,這是一條小資情懷的街道。

另一個景點就是錦裡,是武侯祠博物館的一部分,是一個以三國為主的旅遊景點,這裡有三國曆史遺蹟,成都文化與三國文化交織在一起產生了另一個情懷,整個錦裡曾經是西蜀大地上最古老、最繁華的街區,三國時期就文明全國,景區是免費參觀。

錦裡蜿蜒曲折,有樹蔭、有小橋、有流水、有商鋪,這裡就是曾經最繁華的街道,多少年過去再次回望依然能感受當時的繁榮景象。如今,在錦裡的街頭走著,我們還能看到成都人生活的精華部分,茶樓、工藝品、酒吧、戲臺、客棧、土特產,捏個泥人,轉個糖畫兒,買張剪紙,看似簡單,但一切但在訴說著這過往來去的曾經,回首已是千百年間,彷彿彈指一瞬間。

寬窄巷子和錦裡,一個是清朝時期的模樣,一個是三國時期的模樣,他們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每一個到成都旅遊的人要想了解成都肯定會去這裡遊覽的,所以這兩個地方成了外地人的聚集地,打卡地,但是本地人對成都文化早已深入骨髓,去的人自然很少,即使有人去大多也是算湊熱鬧而已。你去過寬窄巷子或者錦裡嗎?


川遊記


作為一個資深老成都,本地人都會覺得寬窄巷子和錦裡都沒去頭,這是為啥子?

1、這兩個地方多為商圈,是消費者常去的地方,而成都人本地人都曉得,裡面東西貴,都是去消費,所以一般不會去。

2、因為宣傳的很好,寬窄和錦裡在外地人看著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所以外地人愛去看看,體驗成都的生活。

3、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這兩個地方都是宰外地人的,成都本地人都知道,所以自然不愛去。





成都人的範兒


現在的寬窄巷子只是沿用了巷子老名字,其實已經修得和原本的樣子一點關係都沒有。當初為了逼寬巷子的原住民搬走,整個巷子的街道被挖得稀爛,挖爛了不管,至少兩年沒動。市民被迫在門口就是爛泥路的地方生活了幾年。最後還是談好了拆遷,修成現在的人模狗樣。

其實沒了原住民,也就只剩下銅臭了。旅遊呢可以去看一下,但本地人真的對那裡沒感情。

以前西安路到同仁路到東城根街,也就是我們說的少城,全是明清川西四合院建築,被全拆了,重新修了仿古的寬窄巷子,很畸形,很可惜。

所以對於老成都人來講,有感情的是那個真正的少城,真正的寬窄巷子。對於現在的旅遊地寬窄巷子,很陌生,也很不屑。


遠方131553367


先說錦裡,那是過去南郊公園的邊緣區域,文革時期比較破敗,裡面還種菜,屬於武侯祠劉備殿的後面,與兩旁的晨鐘暮鼓呼應,文革後整修了下,主要展盆栽等,平常人少。本無錦裡,人為炒作。寬窄巷過去是民居,類似民居在少城周邊很多,寬窄巷是舊城改造後,某拆城領導的突發奇想得以保留,但己改得面目全非,特別是商業讓本地人避之不及,除了做生意和工作的,誰也不會去,與老寬窄巷沒多大關係。。。


金戈192915943


這種狀況不僅成都存在,其他城市也同樣存在這種狀況。

就像是武漢人不會去黃鶴樓,西安人不去回民街,北京人不太去長城一樣。

除非是來了親戚朋友,才會陪他們去一次而已。

究其原因,一是覺得沒什麼意思,太熟了;

二是覺得反正就住在旁邊,想要去,隨時都可以去,反而沒有去成。我就是住在某個名山腳下,細想起來,大概至少十多年沒上去過了;

三是這些地方商業化氣味太濃,本地人根本就沒有必要去那裡消費。


hu3539


成都是一坐富有魅力的城市,然而對於一些本地人為什麼不願意去寬窄巷子、錦裡等這些方,我覺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作為本地人對這些本地文化景點早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一般人可能早就去過,不會花更多 的時間和金錢一直停留在眼前看過了多少遍的東西,人都是有好奇心,當時間和金錢允許的情況下總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二、時代在快速發展,現在城市都在高速變化,然後寬窄巷、錦裡都是以明清古建築群體為主,在現在摩登大廈和繁華的商業街面前對比,這些地方難免會顯的有些落魄破舊,尤其現在的年輕人,更是喜歡時尚娛樂集一體的商業圈,可以吃喝玩樂全面解決,因此這些地方想要更好的發展,即要保留原汁的古建築文化氣息,同時也應該積極變革適應現在新時代年青人娛樂消遣吃住行一體化快捷服務。


熙堂66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首先 你必須承認寬窄巷子 錦裡是屬於旅遊區 只是這個旅遊區恰好屬於成都市內,這讓大部分人覺得它只是個耍的地方,沒有覺得它是旅遊區。 第二,成都人不是說不去寬窄巷子,錦裡,待成都的真的很少人說自己從未去過那裡,他們只是一般特殊節假日或者陪朋友去逛一下,因為本來就在市內,出門就可以享受平價消費,所以他們一般不會選擇景區裡購買產品和消費。第三,寬窄巷子和錦裡還是屬於比較有四川老街情調的,來成都旅遊還是應該來打卡,散遊的旅客不推薦你們景區內消費,幾百米就可以出景區享受平價,何必去當冤大頭。跟團行的因為為了整體活動不受其他影響,可以適當選擇景區內消費,你把它當做一個正常風景區旅遊地來看待,那麼你就覺得它消費正常普通了。 最後 四川人民熱情歡迎大家來成都,來四川旅遊^_^😬


黃星馳悟空


寬窄巷子的商鋪都是外地人在經營,成都本地人怎麼可能去?所以即使在那裡上當也是外地人上外地人的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