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邀您評我最喜愛的第一書記——大通篇

晚報邀您評我最喜愛的第一書記——大通篇

晚報邀您評我最喜愛的第一書記——大通篇

晚報邀您評我最喜愛的第一書記——大通篇

晚報邀您評我最喜愛的第一書記——大通篇

晚報邀您評我最喜愛的第一書記——大通篇

晚報邀您評我最喜愛的第一書記——大通篇

晚報邀您評我最喜愛的第一書記——大通篇

晚報邀您評我最喜愛的第一書記——大通篇

腦山、淺山、川水地……到處可見第一書記忙碌的身影,他們不僅苦幹實幹,更開動腦筋,想出了一個又一個幫助貧困群眾致富的“金點子”。

從2015年10月開始,大通縣選派116名機關黨員骨幹擔任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他們視他鄉如故鄉,把群眾當親人,放下架子謀發展,沉下身子辦實事,主動為貧困村、貧困群眾謀發展、解難題,充分發揮他們在脫貧攻堅中的“指示燈”作用,推動了大通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地生根。

北川河畔、達坂山下流傳著一個個生動鮮活的脫貧故事……

不忘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初心”

——寶庫鄉祁漢溝村駐村第一書記 陳建軍

【我的得意之作】“我想只有為百姓乾點實事,才對得起‘第一書記’這個稱號。我相信只要‘初心不變’就能帶領村民走在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上。”陳建軍目光堅定地說。

2015年以來,市工商聯副主席、大通縣寶庫鄉祁漢溝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建軍,把自己當作一名“村裡人”,當作村民群眾的“貼心人”,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發動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履職盡責,踏實幹事,為祁漢溝村儘早脫貧付出了艱辛努力,展現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馬書記的大家情懷

——城關鎮沙巴圖村駐村第一書記 馬進義

【我的得意之作】作為兒子、丈夫和父親,他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到了駐村扶貧工作中。

從曾經的貧困村到2018年退出,沙巴圖村在馬書記的帶領下開始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多年來困擾村民的人畜飲水難問題解決了,村裡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貧困戶開始有了“造血”的養牛產業,有些曾經住不起新房的貧困戶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

為貧困戶多做一些事,多增一點收入,一件件很平常的事情裡,盡顯他對沙巴圖群眾的“大家”情懷。

撲下身子,圓了百姓脫貧夢

——橋頭鎮新城村駐村第一書記 趙有海

【我的得意之作】2017年4月,在大通縣城建管理監察大隊工作的趙有海被派到橋頭鎮新城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新城村的精準扶貧工作成效明顯,支部班子堅強有力,黨員幹部人心思進,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發展思路逐步明晰,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在趙書記的帶領下,村民們的主觀脫貧意識、勤勞致富意識明顯增強。

村民文發學說:“村裡來了個貼心人,自從有海書記來村裡,他和村委會一直惦記著我們,不僅送油、米、面,還幫著修房子、修圍牆大門,我們從沒想過在有生之年,還能住上這麼寬敞明亮溫暖的新房子。”

扛起第一書記的第一擔當

——極樂鄉極拉上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王珍貴

【我的得意之作】作為第一書記,王珍貴堅持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硬任務來抓,注重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對村黨支部書記的“傳、幫、帶”支持。他始終把“讓群眾多渠道增收,多渠道致富,實現脫貧目標”作為扶貧工作的實現目標,通過創新扶貧機制,實現了“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的轉變。結合村情,突出重點,立足長遠,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通過開展一系列扶貧活動,增進了黨群、幹群關係,使扶貧成果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得到實惠,讓黨的關愛走進千家萬戶。

他用實際行動,打消了人們的質疑,贏得了群眾的口碑,詮釋了第一書記的“第一擔當”。

讓土地種出“黃金”

——石山鄉冰溝村駐村第一書記 張秉瑜

【我的得意之作】2015年10月,一封沉甸甸的任命書送到了張秉瑜手裡,他被選派到大通縣石山鄉冰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給村民找工作、發雞苗、養牛羊、督促青壯年外出務工……張秉瑜每天馬不停蹄地做著瑣碎的事情。不久前,他還依託公司資源為村裡的青壯年謀工作,力爭銀行貸款讓村民修房屋、做生意、擴養殖,為村裡的大學生謀劃工作,利用遠程網絡中心讓大學生網絡授課賺“第一桶金”……在冰溝村扶貧不是口號,而是一步一個的腳印。

創新方式,搬走脫貧路上“絆腳石”

——城關鎮林家臺村駐村第一書記 祁加子

【我的得意之作】2015年10月駐村以來,他與村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每天堅持走村入戶,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幹部群眾的依賴和尊重。

針對貧困戶現狀,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願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量身打造,制定了精準脫貧總體方案和“一戶一策”方案。積極聯繫單位,開展義診活動。為了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在縣衛生局的支持下,改建村級衛生室,把常見病、多發病控制在鄉鎮村衛生室中。

他是奔康灘村百姓的貼心人

——塔爾鎮奔康灘村駐村第一書記 張元成

【我的得意之作】在村民心裡,他是家人,對待群眾就像對待親人一樣;在村幹部眼中,他是“救星”,村裡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在領導眼中,他是“好幫手”,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的幹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認可、架起了黨和群眾之間連心橋。

“不給組織丟臉,不給村裡添亂,不讓群眾失望,用點滴行動溫暖村民的心。”這是張書記擔任奔康灘村第一書記時在自己心裡作出的承諾,他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

感謝我們村來了好書記

——遜讓鄉後拉村駐村第一書記 王佔武

【我的得意之作】2016年初,王佔武來到精準扶貧重點貧困村——後拉村任第一書記,一干就是三年多。通過不懈地走訪摸底,王佔武徹底融入到了村民當中,也更加深入地瞭解到了後拉村的真實情況和村民的迫切需求。

三年來,共安排公益性清潔崗位1個,生態護林員7人,危房改造14戶,技能培訓31戶47人,大學生“雨露計劃”7人,此外還資助了2名大學生各2000元,為全村困難群眾申請臨時救助39戶。後拉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三年前的2970元增加到了7320元。

現在的後拉村,已不是幾年前那個貧困偏遠的腦山村,隨著美麗鄉村項目的建設,乾淨整潔的道路和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將吸引各地遊客的目光。後拉村村民都說:“後拉村有今天的日子,全靠黨的好政策,還要感謝黨派來這麼好的第一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