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丨我省再添鳥類新紀錄,叫的這個名字你不一定會讀~

頭大而圓,心形白臉上點綴著兩隻慄褐色的眼睛,乍看有點像猴子臉——這種“白臉猴面鷹”近年來多次在我省南部地區被發現及救助。海南日報記者3月31日從省林業科學研究所獲悉,經海南島野生鳥類救助信息系統統計記錄,以及鳥類專家鑑定確認,此類鳥類為國家Ⅱ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倉鴞(xiāo),屬於海南島鳥類新紀錄。


生物多樣性丨我省再添鳥類新紀錄,叫的這個名字你不一定會讀~

倉鴞(xiāo)。黃良戀 攝


專家表示,目前被救助的倉鴞多為在人居環境周圍被發現,它們在城市裡生存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或傷害,大家要保護好倉鴞等貓頭鷹類的益鳥。

根據海南島野生鳥類救助信息系統分析,從2016年至2018年,三亞市及樂東黎族自治縣有關倉鴞的救助記錄超過10次,倉鴞多是在人居環境周圍的地面停息時被人發現。從被記錄的數量和時間上判斷,海南島南部市縣存在穩定的倉鴞活動種群,應為留鳥。而海南島此前並無倉鴞分佈記錄,為此確認為海南島鳥類新紀錄。

省林業科學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梁斌介紹,倉鴞是全球分佈最廣的陸生鳥類之一,遍佈除南極洲外的所有大洲,曾被認為有36個亞種。倉鴞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雲南及廣西西南部。鑑於雲南南部、廣西中越邊境及海南島的動植物類群在生物地理學上的緊密聯繫,推測海南島發現的倉鴞種群可能屬於Tyto alba stertens亞種。倉鴞在海南島的發現是對其中國分佈區域的重要補充,此外,在人居環境周圍發現新的倉鴞種群,對於這種在中國較為少見的大型鴞類有重要的保護意義。

梁斌介紹,倉鴞屬於草鴞屬大型貓頭鷹,常在傍晚和夜間出沒活動,是捕食老鼠的能手。如果有海南市民發現鳥類受傷受困的情況,可第一時間登錄微信公眾號“鳥類救助信息系統”(微信號:Helping_a_bird_in_HN),提供救助鳥類的照片,告知發現鳥類受傷受困的情景,系統工作人員會提供鳥類救助的指導意見並聯系專業救助機構給予幫助。

記者孫慧 實習生莫凡璐

生物多樣性丨我省再添鳥類新紀錄,叫的這個名字你不一定會讀~



審核:林小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