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清泉活水滋潤百姓幸福生活

近日,清泉寺攔河閘除險加固工程拉開序幕,工人們開動機器、緊張施工,預計到2020年,一座集灌溉、防洪兼具生態調水功能的清泉寺攔河閘將呈現在人民面前。清泉寺攔河閘附近漁民於得水說:“攔河閘蓄得水太淺,沒有以前多,水裡魚蝦也少了。”

據悉,清泉寺攔河閘始建於1967年,採用鋼筋混凝土,建有平面閘深孔18孔、淺孔7孔,閘室段全長224米。該閘承擔著郯城街道、高峰頭鎮、紅花鎮、歸昌鄉等4個鄉鎮(街道)的農田灌溉任務,灌溉農田20萬畝。由於該閘多年運行,經國家水利部核查,被定為四類閘,並列入全國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規劃,建議進行除險加固。

新建清泉寺攔河閘規劃總寬度為265米,共有20個閘孔,每個閘孔10米。設計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校核為100年一遇;過閘洪水流量為25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為3000立方米每秒;設計閘橋一體,橋面寬為8米。工程總投資8978萬元,工期24個月。

為提高管水治水、調水配水能力,提升防災減災水平,郯城縣爭資引項,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後的清泉寺攔河閘形成回水面積約4200畝,郯城縣將以此為依託打造集休閒垂釣、水面衝浪、遊船觀光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水利風景區,與馬陵山龐涓溝、馬陵古道、老虎崖等景區渾然天成,成為馬陵山景區一日遊的絕佳去處。

同時,該閘每年向穿越郯城縣城的窯上乾渠供水1500萬立方米。郯城縣因勢而為,建成郯子湖公園,水面長廊、水上電影、水面棧道、水邊涼亭等景觀設施,為周邊約3萬群眾提供休閒健身場所。

郯城因水而興,年年農業豐收,這得益於一代代水利人艱苦創業、大修水利的拼搏奉獻精神,先後人工開挖了幸福河、停三渠、新白馬河,疏通了白馬河、墨河、新河,使郯城河渠聯通、水路暢通。

曾幾何時,由於郯城地處沂沭河中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稱,每遇洪澇之年,農業減產歉收,群眾散落四方,逃荒要飯。

無水不活,無水不興。郯城縣誓言將水患大縣變成農業大縣,加強河道治理,修築灌排和蓄水工程,構建郯城縣水利綜合體系。但如今,像清泉寺攔河閘這種建設年代久遠、病險嚴重的水閘在郯城不在少數。

郯城縣抓住國家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大力開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補足基礎設施短板,促進民生髮展。

今年以來,郯城縣列入省災後重點防洪減災的水利工程共10個,總投資8億元。為保障各個水利工程順利推進、高質量完成,郯城縣專門成立水利重點項目建設服務專班,靠上服務、掛圖作戰,確保如期完工。

截至目前,郯城縣災後重點防洪減災工程10個項目中、7個在建,累計完成投資24865.6萬元、完成率56.48%。今年下半年,該縣將啟動馬頭、重興和冷廟3座規劃外攔河閘的除險加固工程。屆時,這3座攔河閘建成後可實現一次性攔蓄水近2億立方米,大幅提升郯城縣的攔蓄水能力和防洪減災能力,充分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戴章超 宋敬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