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縣貧困戶傅玉超:老黨員實幹得脫貧 懂感恩評上文明戶

“領導看望我給的這300元,我不能要,現在我有吃有喝,麻煩您們一定轉交上級領導。”前不久,盧氏縣官道口鎮大嶺村貧困戶傅玉超跑了10多公里山路趕到官道口鎮政府,找到了該村脫貧攻堅責任組長、副鎮長王苗生,說:“我是名老黨員,黨給我的已經太多了,我做的奉獻太少了。”

傅玉超今年73歲,老伴兒段月苗65歲,老兩口2016年初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兩年一年到頭不閒著,管理蘋果樹、發展艾草種植、種植金銀花等中藥材,2018年穩定脫貧。在最近鎮裡組織的文明誠信家庭評選中,傅玉超一家直接越過守法戶、誠信戶,被評定為“文明戶”,成了十里八鄉群眾學習的榜樣。

感恩奉獻做表率

其實,提起傅玉超,若說名字大家不一定認識,但是隻要說官道口鎮大嶺村掃路的那個老人,很多人馬上讚歎不已,傅玉超老人義務掃路、維修路基整整幹了不下15年。大嶺村原名大嶺頭,位於盧氏縣去洛陽老路的大山嶺頭,從鎮上去大嶺村,先蜿蜒盤旋上一道高坡,大嶺村後邊還有3個行政村,大嶺村道路坡陡彎急,是一條十分艱險又很重要的道路,雨水沖刷、土石滾落、路基坍塌,時常損壞。共產黨員傅玉超義務掃路、墊路,維修路基,寒來暑往、默默無聞,沉穩的腳步、清瘦的背影成了一道風景,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傅玉超育有一子一女,可惜兒子早年夭折,女兒出嫁到本村。村裡地處大山嶺頭,乾旱、風大,自然條件差,是省定貧困村。傅玉超的妻子體弱多病,隨著年歲漸長,看病吃藥花費大,成了貧困戶;女兒一家也是貧困戶,雖盡孝道,也難接濟。2015年以前,傅玉超一家老兩口生活很困難。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按政策,傅玉超、段月苗一家老兩口能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可以在鎮上或中心村免費分得一套房子。可傅玉超一聽說是全免費,還是裝修好的、領包入住,他說啥也不幹。傅玉超說:“白得一套房子,國家得花十幾萬元,都這樣還能行?咱可是一名黨員啊!黨給咱的應經夠多了。”就這樣,傅玉超只是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國家補貼2.5萬元,他自己又想辦法籌措了1萬多元,新建了2間平房和一間小廚房,老兩口心滿意足地住了下來。

傅玉超的老伴兒段月苗身體不好,還害了幾場大病。村裡研究準備給她解決個“低保”。傅玉超聽說後堅決不要,他說自己還能勞動,老伴兒不能靠國家養活。

看到國家扶貧政策這麼好,村裡還有少數群眾互相攀比不滿意,發牢騷、說風涼話,甚至因為爭這爭那要上訪,傅玉超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很注意工作方法,往往等當事人氣消了、或是人少時,去做思想工作,既維護了當事人的“臉面”,又春風化雨取得好的效果。不要“低保”,不要“房子”,義務掃路、養護公路,善做群眾思想工作,傅玉超做出了榜樣。這幾年,大嶺村的風氣明顯好轉,向上向善蔚然成風,人們說與傅玉超有很大關係。

苦幹實幹走在前

大嶺村土地乾旱、海拔高天氣寒,一年只能種一季菸葉或是玉米,遇到年份差點,群眾更是收入微薄。傅玉超看到臨近的靈寶寺河鄉、洛寧上戈鎮,發展蘋果收益好,他就於前幾年在自己的2畝耕地裡種上了蘋果,這在附近10多個村裡是唯一的一戶。實踐證明,氣候、土壤非常適宜,這兩年蘋果樹越長越大,收益越來越好,為群眾脫貧增收趟出了一條路子。今年春季,鎮上引進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二仙坡蘋果公司,在大嶺村、車嶺村發展優質蘋果2000餘畝,目前已栽植完畢,開始抽枝展葉,生機勃勃,孕育出脫貧致富的希望。

2016年村裡發展扶貧產業艾草種植,已年逾七旬的傅玉超率先報名,並和村組幹部一起外出考察,第一批種上艾草,加入了村裡的合作社,取得了較好的收益,為村裡大規模發展艾草產業帶了好頭。

看到縣裡、鎮上把中藥材列為扶貧支柱產業,傅玉超及時調整產業結構,把剩餘的耕地全部種上了金銀花。現在,傅玉超一天到晚忙得很,因為看傅玉超愛路護路,2018年3月,村裡把傅玉超聘為保潔員,一月有600元工資,傅玉超更是極為負責、工作認真,無論天晴下雨,掃路護路、清運垃圾,總是把道路、村莊收拾得乾乾淨淨。管理果園、田間勞作,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兩年,傅玉超家裡收入很不錯,去年蘋果、艾草、金銀花三項產業都獲得大豐收,傅玉超高質量脫了貧,還住上了新房,“這生活還有啥說?”他高興地說,今年我評上了文明戶,明年我還要爭創“標兵戶”呢!“標兵戶”可不簡單,這可是盧氏縣農戶的最高榮譽,全縣大約2%多的戶才能評上啊。在黨的扶貧政策感召下,懂感恩、重實幹的傅玉超,正在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也為全縣貧困戶樹立了好榜樣。(侯林峰 張海軍 高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