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火”地鐵站站長:見證地鐵“陪跑”城市發展

中國新聞網 張煜歡 劉方齊

4日午後時分,位於杭州繁華的商圈中心、距西湖僅“咫尺之遙”的杭州地鐵1號線龍翔橋站,進站和出站客流高峰交匯。龍翔橋站站長王斌剛在站廳內瞭解完客流組織情況,又立馬穿過摩肩接踵的人群,來到直通西湖、客流最大的出入口,協助進站客流控制。他與站務人員舉起高音喇叭,扯著嗓子指揮乘客,成為這一十字路口鮮明的“風景”。

人群川流不息、閘口開合不停、出入站口排起“長龍”……一到節假日,地處杭州市中心核心地段的龍翔橋站註定客流“爆棚”,其也堪稱該市“最火”地鐵站。自2012年11月杭州地鐵1號線開通以來,隨著地鐵網絡逐漸延伸,客流量屢創新高,先後擔任龍翔橋站站長的寧強和王斌強烈感受到,杭州地鐵在自我“升級”的同時,也見證並“陪跑”著城市的發展。

首批“開荒者”:見證杭州地鐵“從無到有”

回首十年前,對於城市發展步伐日益加快的杭州來說,開通地下軌道交通的需求十分迫切。地鐵線就像疏通了城市的發展血脈,凝聚著全城的期待。

但地鐵“從無到有”,談何容易。

回憶起2012年杭州地鐵最初的模樣,龍翔橋前任站長寧強記憶猶新。“最初到站裡時什麼都沒有。現在出入口有臺階、電扶梯,我們當時就是爬梯子上下。”

寧強把這段經歷戲稱作“開荒”——“鋼筋架子毛坯房,水泥地板門沒裝。”

經歷了開荒、施工,地鐵站雛形漸顯。但地鐵建完,管理水平也需立即跟上。2015年,寧強被派至杭州地鐵1號線龍翔橋站任站長。

花了一個星期,寧強做足了上崗前的準備。他花費大量時間去鑽研車站的運作、日常客流特點以及客流組織。寧強還摸索發現,要做好地鐵車站工作,站外聯絡也十分關鍵。“比如當地鐵站客流控制時,必須和地面的各管理單位做好交流配合。”

當地鐵裡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越來越多,寧強便知道少了許多堵在路上的“開車族”。杭州地鐵1號線的正式開通大大緩解了路面壓力,為杭州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帶來全新的解題思路。

城市能級不斷提升 如何應對“超強客流”

2011年,杭州西湖成功申遺。2016年,G20杭州峰會舉行。盛會不斷,杭州西湖的名氣水漲船高,地鐵1號線龍翔橋站是其最佳“見證者”。

每逢節假日,龍翔橋站都要經歷客流“大考”。

2018年7月,王斌“接棒”寧強,來到龍翔橋站任站長。今年“五一”小長假,杭州地鐵線網總流量刷新歷史記錄,“直抵西湖”的龍翔橋站也不例外,王斌稱“做夢都會感覺到人山人海”。

當“超強客流”來襲,而車站空間有限,該如何調整內部客流組織,讓車站容納更多客流?

王斌經過摸索發現,在目前控制客流的方法中,利用鐵馬圍欄控制客流的辦法尤為有效。他把這一蛇形圍欄的作用比作漏斗,“人多繞行鐵馬時,就好像漏斗一滴一滴下來,能把進站人數控制在一定數量內,保證站廳秩序。”

同時,王斌也通過利用附近商場通道引導客流、高峰期電扶梯改向等方法,成功應對了大客流。他表示,許多外國遊客來到杭州時,也為整齊有序的地鐵秩序紛紛“點贊”。

地鐵線網日益完善 “陪跑”城市更快發展

地鐵不僅便利了市民遊客出行,也加快了杭州城市發展的步伐。從最初只有1號線一條地鐵線,到如今2號線、4號線陸續開通,5號線整裝待發,地鐵之於杭州城市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與王斌、寧強一樣,和杭州地鐵“共生”這一批批地鐵人,也正各自奮鬥在不同的崗位上,對地鐵和這個城市的發展都信心滿滿。王斌笑稱,儘管客流壓力不斷增強,但這也是杭州城市實力提升的有效印證。未來他會繼續提升管理水平,為“超強客流”的來襲做好更充足準備。

“2022年亞運會之前,杭州地鐵將會有跨越式的發展。今後地鐵將覆蓋到杭州各個角落,基本上杭州任何一個地方交通都會很便利。我很看好杭州的未來。”寧強說。

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杭州各個城區的市民遊客可通過地鐵穿梭自如,更為從容地欣賞這座城市的繁華與寧靜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