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喪葬嫁娶”都是農民的大事,為啥喜事來幫忙的人比白事少?

太多的不該


首先很高興的回答你的提問,婚喪嫁娶”在農村都是很多人會面臨的一個問題,農村的紅白喜事也是比較普遍的也就是我們說的“婚喪嫁娶”,再有是比較熱鬧親戚朋友鄰居都會前來,雖然兩者意義不同但是對於農民來說都是人生大事,當然像這麼大的事情在村裡也是比較轟動,很多村民都會前來幫忙。

農村和大城市有所不同,很多農村因為只是一個村集體,很多農民都比較注重大家族,也就是我們說的近門子(5代之內同族),即便不是親近的人一些鄰居也都會互相幫忙,紅白喜事在農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一個村幾乎都互相認識,比如結婚來說吧,見面都經常說話結婚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情,雖然不需要幫忙,人家喜事都需要有人來烘托,人越多氣氛越好也就說明結婚的人有面子,而喪事都來幫忙就是因為每個家庭都會有生老病死,你去幫忙就是幫自己,當然你不去別人也不會來幫助你。那麼在農村普遍喜事幫忙的少而喪事幫忙的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說喪事,在農村人死都是非常突然的事情,突如其來的打擊對於死者家屬來說最痛苦,這個時候很多後事也無心去打理,只能依靠村裡人幫忙,想必大家都看過古代影視劇,不管再苦再難只要遇到死者很多人都會熱情幫助,這種傳統也延續下來,現在雖然很多人為了賺錢紅白喜事也不如以前熱鬧了,但是喪事幫忙很多人還是比較積極的,就說現在很多人打工出門了但是一旦村裡有個喪葬事情都會不遠千里回家幫忙尤其同族之間,這種積極性其實真的發自內心想去幫忙。

其實剛才我們也說婚喪嫁娶在農村都是比較大事,有的在一個村裡並且對門這家剛好結婚因為是提前訂好的,但是對門有人去世這種聽起來純屬巧合的事情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但是結婚的主家一般都會做出讓步,除了死者為大再有就是人死總不能選擇日子,而結婚的可以另行安排並且即便不讓同時舉行說起來晦氣在心裡總是說不過去。在一個村裡抬頭不見低頭見也有課一定的感情,幫忙送其一程也是內心一種懷念。

都說“紅事不缺人,白事怕沒人”,紅事一般都是來烘托氣氛的,一般也算不上幫忙,都是以喝喜酒為主,另外很多農村也像做飯的也好還是抬轎或者開車的也好都已經規劃好,而喪事則不同,在農村土葬到目前也是比較推崇的,因為沒有公墓,加上老祖宗傳下來的傳統,喪事不是說幫忙做飯,而是說幫著接待來弔唁的,還有抬棺材,一般棺材比較重農村墳地路都比較差,需要很多人幫忙抬,尤其在山上的墳地,可能只有大量的人工才能抬上去。

另外農村喪事幫忙的多主要就是在幫助的自己,這句話確實如此,誰家不可能說沒有遇到此類事情,也沒有說長生不老的,生老病死也是人之常情,小編就見過很多別人家裡有喪事都去主動幫忙根本不需要去通知,而有的人從來不會去幫忙,到了自己也遇到這樣的事情,村裡主事的都不願意去協調,這種互相幫忙其實很實在,你不來我不去,但是一旦你家遇到事真的沒人去幫忙那會被村裡嘲笑,很明顯這家人在村裡不受到歡迎。





農民冬梅


問題:農村“婚喪嫁娶”都是農民的大事,為啥喜事來幫忙的人比白事少?

農民一輩子有三件大事,分別是蓋房子、給兒子娶媳婦、給老人送終,這是大多數人都要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可謂都是農民的心疼大事,在農村有個傳統,凡遇到哪家村民家裡搞大事情,基本上全村的人都會來幫忙,上面三件事也是如此,可有的網友發現,在農村喜事幫忙的人比白事幫忙的人少?有沒有這種現象呢?為什麼?

從喜事和喪事本身來說,喜事多是有計劃有時間性的發展,而喪事一般都比較突然,特別是沒有提前準備棺木及墳地的家裡,如果老人突然去世,會讓家裡忙亂不堪。

農村的喜事一般親戚朋友來幫忙的比較多,而且很多東西主人家已經提前購置妥當,需要的人本身也能少點,喜事村裡來的人多了多有錦上添花之意,再者,現在農村人都忙於在外面賺錢,有的時候對於喜事也是人情到了就行了,不一定非得人也到場參加。

農村的白事有時候事發突然,用人的地方相對比較多,有要現做棺木的,有要修墳的,有要購買必備物品的,等等,參加白事的人更多的給人雪中送炭的感覺,而且這個時候也是這家人最需要幫忙的時候,基本上農村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參加,以視重視,再者,誰家沒有老人的時候呢,也都有需要幫忙的那天,因此大家都會到場相互幫助。特別是實行土葬的農村地區,現在人口少了,勞力少了,有時候抬棺木到墳頭都有困難,因此,大家都相當於在換工,為的都是今後自家白事可以順利度過。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扶貧達人團優秀成員,我希望與大家一起交流三農問題,歡迎大家的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看來題主當地的習俗和我們閩西北地區差不離多少,其實說起來也簡單,總結起來就4個字“死者為大”。

雖說“喪葬嫁娶”都是人生大事,但和喜事比起來,白事往往更能體現咱們遠親近鄰之間的真實感情。

喜事都在計劃中,主家能夠有條不紊;白事往往突然發生,主家手忙腳亂

娶媳嫁女,通常都是雙方商議著來的,在時間上完全可以控制。對於娶嫁之事,按照我們這邊的習俗,都是要提前至少半月的時間把請柬送到賓客家中的。相反,如果家裡遇白事,除了主家至親的幾家親戚需要第一時間去報喪外,大部分親戚是不需要去通知的,都是親戚間相互傳達。然後在出殯前送來白事隨禮,出殯下葬當天再來送逝者一程。

就是因為白事突發,主家沒有準備,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力幫助,事多有人好分派,人越多越好。

當地習俗決定,喜事人不能來可“寄禮”,白事“人不來禮不收”

在我們當地,遇上親戚家辦喜事,如果實在趕不回來,也是可以通過別的親戚把禮金轉交的。如果覺得過意不去,啥時候回家也還可以去主家敘敘。白事就不同了,最遲是逝者下葬當天來,如果那天來不來,根本不存在“寄禮”的說法,如果人沒來,不管是親戚還是鄰居,大概率兩家關係算到頭了。

所以,喜事尚可敷衍推脫不參加宴席,白事不管多遠都是要趕回來的,要回來送逝者最後一程,這是對逝者最基本的尊重。


以上是一點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閱讀,期待您的關注。對於“農村喜事來幫忙的少,白事來幫忙的多”這種情況,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吐槽、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


農筆記


首先說白事為什麼要到呢?一是倉促,時間緊。一般白事人不會說某日某時去世,有個時間性人好有準備。所以倉促時間緊。二是白事頭緒大用人多,象報喪,定飯莊,買棺木,請先生,買菜等等。用人太多了。所以久而久之如果是白事人們就不請自到了。畢竟誰家都有事的。

再說紅事,因此紅事一般都是有約定的,提前定好時候,事主有條不亂的提前把什麼都準備好了,可以說是萬事齊備,只欠東風了。再一個用人少,所以紅事用幾個人事主就叫幾個人。

農民厚道講誠義,都是左鄰右舍,一家有事,眾人幫忙。現在我們這裡不論紅白喜事都必須到,如果你不到事主還說看不起他,要的是面子。寧丟錢不丟人。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平凡轉折


臨終送別😂😂只要不存在太大的過節😂😂😂一般人還是不再跟個死了滴人計較滴嘛!😂😂😂實際上怎麼說呢?😂😂都是跟喜神打交道嘛!話真滴不能說破滴呀!😂😂說破了滴話😂😂會討人厭滴呀!



散聊吧627


這就是現在的人覺悟高了的表現,紅事到場無非是喝喝酒隨個禮。沒有多少事情可做,也就是一個祝賀!白事就不同了,那是除了悼念亡者,還要有很多事情要做。抬棺下葬那是需要很多人幫忙才能辦得了事的,於是大夥到時就會蜂湧而至,齊心協力的來助力的。


姬文書


因為喜事隨人緣,而父母大喪又叫喜喪,儀式繁重而莊重,時間也長,既使不往禮,也會燒個素紙以示對老人的紀念,有時方圓幾個莊的人都會到場,當然幫忙的人也多。


亳州孫元禮


農村有個風俗叫喜事叫白事到,喜事你不請人家自然是不會去的。白事不請都要到。過就是原因。


平凡的世界61844837


這是很正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