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明智的舉動,7個女兒全都嫁給一個人,究竟是怎樣的考慮?

無奈的蒼鷹


曹操的七個女兒沒有全部嫁給漢獻帝,而是把當時已經成年的長女曹憲,次女曹節三女曹華嫁給漢獻帝。由於其他四個女兒尚在年幼,約定成年後一併嫁給獻帝。曹操把七女同嫁一夫,而且這個人還是大漢的天子,肯定有其深遠的考慮,說白了就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獻帝。




曹操嫁女,很大一個原因是他對獻帝的後戚勢力極為忌憚。董貴人的父親董承謀誅曹操,事洩被殺,曹操闖入內宮逼獻帝交出董貴人,獻帝認為董貴人懷孕在身,連連請予免誅,但董貴人最終被殺。伏皇后看到董貴人被殺,恐禍及自己,於是寫信給父親伏完,希望能剷除曹氏,伏完遲遲不敢動手,建安十四年(210年)伏完去世,滅曹大計終不了了之。建安十九年(214年),此事遭洩,伏皇后被廢掉,並最終被幽禁而死。




曹操早於建安十八年(213年),以束帛玄纁五萬匹為訂婚的聘禮,將成年的三個女兒曹憲、曹節和曹華嫁給獻帝,第二年三女同被封為貴妃,同年伏皇后被幽殺,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次女曹節被立為皇后,曹操轉眼之間就成為獻帝的岳父,想想獻帝當時的心情,要“認賊作父”該是多麼憋屈啊。那麼曹操為什麼會把三個親生女兒嫁給獻帝呢?

一:監視獻帝,窺視神器

曹操作為世之梟雄,“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面對接連發生的外戚伏完、董承預謀滅曹,曹操是痛下決心,要用自己的女兒來監視獻帝的一舉一動,伏皇后的父親伏完密謀滅曹就是曹操的女兒把消息告訴給曹操的。同時,將自己的女兒扶為正宮,可抑制外戚勢力的增長,把獻帝架空,淪為自己的掌中之物,為將來代漢而立掃清障礙。

二:表明自己是忠於漢室的賢臣

曹操將三個親生女兒嫁給獻帝,這可以給外界透露一個信息:我都把自己親生女兒(而且不止一個)嫁給皇帝了,我還不夠忠心嗎?雖然這僅僅是表象,但能有勇氣把三個女兒都嫁給獻帝的,曹操絕對是個有魄力,懂得取捨的人,獻帝既為女婿,曹操身為岳父,不正可藉此正外戚之位,以漢室忠臣自居,這無疑可以為他的政治生涯拉攏人心及獲得好感加分不少。

三:漢統之續,是建立在劉曹姻緣的基礎上

曹操作為丞相,在他生前並無代漢自立的決心,而天下反對他的人又不少。所以,他把三個女兒嫁給獻帝,是寄希望於獻帝百年之後,繼位的新皇帶有曹氏血統,此舉可保曹氏三代位高權重,富貴無極。說的直白點,曹操一口氣嫁三女也正是為了曹氏家族將來著想,真可謂是處心積慮,想法周密。




不過,曹操其他四個未成年的女兒此後並沒有按約定嫁給獻帝,她們成年後,曹操已病逝,曹丕也篡漢自立建立魏國。這四女此後也各自嫁人:安陽公主,嫁予荀惲為妻;金鄉公主,嫁予前大將軍何進之孫何宴;清河長公主,為夏侯茂之妻;臨汾公主,情況不詳。


大國布衣


曹操有20多個兒子,女兒也不止7個。曹操的女兒都是政治婚姻,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目的是為了控制皇宮內廷。

1,曹操的女兒們

在史書上有記載的曹操的女兒們:

曹憲,漢獻帝貴人。

曹節,漢獻帝皇后。

曹華,漢獻帝貴人。

清河長公主,夏侯楙之妻,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兒子。

安陽公主,荀惲之妻,荀惲是荀彧的兒子。荀彧是曹操的主要謀臣,擔任尚書令十幾年。

金鄉公主,何晏之妻。何晏是前大將軍何進的孫子,魏晉玄學的創始人之一。

2,漢獻帝是一個有膽量、有心計的皇帝

董卓帶如狼似虎的西涼兵進京時,路上遇到劉協和少帝劉辯。劉辯嚇得哆哩哆嗦,而年齡只有9歲的劉協卻不畏懼,讓董卓暗暗稱奇。

董卓掌權後,就廢了少帝,把劉協立為皇帝,就是漢獻帝。

建安元年時,漢獻帝15歲,曹操把他接到許昌安頓下來。當時因為董卓死後其部下相互攻殺,各地諸侯割據,漢獻帝的朝廷連飯都吃不飽,是曹操提供了物資。

但曹操有自己的野心,他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專橫的態度,讓漸漸長大的漢獻帝越來越不滿。

漢獻帝也對曹操說過狠話:

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

你曹操能真心輔佐我,那你是真的厚德;如果不是,請你開恩捨棄我吧!

當時把曹操嚇得汗流浹背,心想:這小子哪天說不定叫人把我一斧子砍了!從此以後,曹操就很少上朝去見漢獻帝。

建安五年,漢獻帝19歲,算是成年了,他想把權力收回來,但手中沒有兵權,連皇宮守大門的都是曹操的人。當時袁紹和曹操正在官渡相持。

漢獻帝覺的時機到了,就讓董貴人的父親董承傳衣帶詔,秘密聯絡王服、種輯、劉備等人,誅殺曹操。

曹操發覺後,就把董承一家人、王服、種輯全部殺掉,連懷孕的董貴人也不放過。劉備因為到徐州做外應而躲過一劫。

這時,曹操對漢獻帝是完全不信任,但曹操也沒有膽量殺掉漢獻帝,一旦這樣做了,曹操就成了第二個董卓。

漢獻帝也體會到深深的無力感。

3,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目的是為了控制皇宮內廷。

曹操打敗袁紹和他的兒子後,不打仗時,經常住在鄴城,把朝廷的大部分官員也都搬到鄴城。只給許都的漢獻帝留一點充當門面的人。

曹操當然對漢獻帝不放心,留下了一條忠心的看門狗王必來監視漢獻帝。

王必雖然掌握許都的軍權,但也無法天天刺探漢獻帝的內宮生活,這是一個大漏洞!

建安十八年,曹操早已擊敗馬超,在南方也挫敗了孫權,至少統一了大部分的北方。曹操就自立為魏公,加九錫。

曹操的野心早已膨脹得很臃腫了,只是他不想做王莽和董卓,因為他倆都死得很慘!

曹操自己想當“周文王”,必須加引號。曹操的德行與周文王相差十萬八千里,他只不過是給兒子曹丕鋪路而已,曹操自己不當皇帝,讓兒子當皇帝。

為了控制漢獻帝的內宮,曹操就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貼身刺探情報。

很快就有了情報,第二年就把漢獻帝伏皇后的舊事翻了出來。原來董貴人被曹操殺死後,伏皇后非常擔心,就秘密給自己的父親寫密信,策劃怎麼搞倒曹操。伏皇后的父親膽小,閱後即焚,當作什麼事也沒有。

曹操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后不久,就把這個天大的情報刺探出來了。

曹操害死了伏皇后,並且把伏皇后與漢獻帝生的兩個皇子都殺了。

曹操的女兒曹節成了漢獻帝的新皇后 。

朝廷內外都是曹家的天下,等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曹操兒子多,女兒也多,按照曹操的基因,長得也不錯。已知的,曹操有6個女兒。一個雞蛋是不可能放在一個籃子內的。



其中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劉協,另外三個分別嫁給功臣大佬們的兒子(反正沒有司馬懿的份)。

清河公主嫁給夏侯楙,其父是夏侯惇,極為勇猛的一員大將,很早之前就跟隨曹操,成為他的裨將,忠心耿耿,為曹操立下過汗馬功勞。曹操沒想嫁女給他的兒子,就問兒子曹丕,“嫁清河公主給丁儀怎樣?”曹丕不贊成,“丁儀這人眼睛小,我怕清河不喜歡他,我個人建議嫁給夏侯楙,親上加親。”後來清河公主因看不慣夏侯楙老喜歡女人的賊樣,就構罪誣陷他,最終兩人老死不相往來。形成陌路。



曹操第二個女兒安陽公主嫁給了荀惲,不認識他沒關係,他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荀彧。王佐之才,曹操曾稱他為“吾之子房”。兩人的關係猶如當年劉邦和張良。可有意思的是荀惲和司馬懿是親家,因為他兒子荀霬娶了張春華的女兒南陽公主。



第三個女兒金鄉公主嫁給了何晏。從何姓就能想到當時的大將軍何進。何晏是何進的孫子,其母尹氏後跟了曹操,何晏被曹操收養成了乾兒子,魏晉清談玄學之風始於他,服散這種臭癖也始於他。

這三個女兒,曹操主要是用來拉攏,親上加親不好嗎?剩下的女兒曹節、曹憲、曹華被曹操以五萬匹布帛的聘禮在公元213年,嫁入了漢宮。



關於這三個女兒,曹操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一,緩和關係。從挾天子以令諸侯,到丞相,再到劍履上殿的特權,又到公元213年,曹操被封魏公,建魏國。一步一步從臺階走向越來越高的位置,預示著前面阻力越來越大,和漢獻帝的矛盾越來越大。

封魏公這事,很多人反對,包括荀彧。但結果是荀彧被恩賜食盒,見後服毒自殺,曹操順利成魏公。

所以,在封魏公後曹操嫁女,增強關係,不僅是緩和漢獻帝的關係,也是緩和反對人士的關係。



二,監視漢獻帝。曹操一口氣嫁的是三個女兒,不是一個,除了防止漢獻帝寵幸其他女人解決生理需求外,其中最重要一點原因就是監視漢獻帝。

早些時候,發生過一起“衣帶詔”事件,曹操知道後誅殺董成,以及後宮之中懷孕已久的董貴人,以儆效尤。後來,漢獻帝暗示皇后伏壽給其父伏完寫信,請求支援。這求助信最後因為伏完妻弟的告發,曹操知道了。



所以,曹操有必要監視漢獻帝,以防他做出點出格的事情。尤其曹操剛封完魏公這個風口浪尖上。

三,曹操需要外戚這件外衣。外戚和官宦是漢朝的兩大鮮明特點。外戚盛行在西漢,最出名的有呂氏集團、衛氏、霍氏。王莽的新朝建立得益於外戚,連劉秀也不能免俗,一心喜歡陰麗華怎樣?還要喜歡郭聖通。東漢後來出現了一段時間的官宦。之前所說的何進也是外戚,他妹妹是皇后……



所以,曹操也想要一件外戚的衣服。外戚攝政前車有鑑,有何不可?

四,延續漢室。曹操知道自己的終極目的是復辟封建制,分封為王。但始終是不可能廢除漢獻帝的,嫁女目的在於立她為皇后,讓她成為中間人,以此延續漢室。

當然了,有可能是為下一代篡位鋪路。

緊接著第二年,曹操廢伏壽,立曹節為皇后,母儀天下。



公元216年,曹操進封魏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同年,曹丕代漢,自立為魏帝。


史小二記


曹操要將自己的七個女兒嫁給傀儡天子漢獻帝,其實是走了一步很高明的棋。

自從漢獻帝衣帶詔事件爆發之後,曹操殺死了漢獻帝的董貴人,逼迫漢獻帝廢掉了伏皇后,將其幽禁致死,然後將自己的三個女兒曹節、曹憲、曹華嫁給漢獻帝,並立曹節為皇后。這還沒完,曹操還告訴漢獻帝,自己還有四個未成年的女兒,將來成年了也會一併送入宮中。只不過後來這事沒幹成,所以曹操實際上只是同時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

這件事對曹操的衝擊很大,因為曹操不是外戚,他是官宦士族。與衣帶詔相關的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和伏皇后的父親屯騎校尉伏完,他們都是外戚。外戚在東漢歷史上的地位很突出,更何況董承和伏完還都是對皇室忠心耿耿、在臣子當中也頗有威望的人物。這種人很危險,他們上通天下接地,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在誅殺了董氏家族和伏氏家族,並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之後,好處有以下幾個:

一、保證自己即是權臣又是外戚。在道德制高點來說,曹操有了外戚這個身份之後,掌控朝政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二、同時讓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甭管質量如何,只要數量上去了,漢獻帝再寵信其他妃子,從而產生新的外戚的幾率就變小了;

三。利於曹操掌控漢獻帝。之前衣帶詔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曹操在漢獻帝身邊無人,這才給了漢獻帝可乘之機。現在自己的三個女兒都進宮了,漢獻帝身邊就有了自己的耳目,那漢獻帝再有什麼新動作,曹操就能提前知曉並採取行動了。

當然,以上都是明面上看得到的。在曹操的內心深處,她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同時嫁給漢獻帝,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我們都知道,曹操乃當世梟雄,當他文治武功到達巔峰、自己也越來越老的時候,要說他不想當皇帝,我看是沒人相信的。可是曹操心裡苦啊,他雖然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又位極人臣,但是他始終有一道坎過不去,那就是名聲。

簡單來說,曹操就是太在乎名聲了,所以一直不敢篡位。為何?因為曹操雖然對漢獻帝很不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線。

我們都知道,曹操當年因為刺殺董卓而名揚天下,後來又參與袁紹討伐董卓的行列,儼然一副漢室忠臣的模樣。雖然後來曹操迎漢獻帝還許都,走了當年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老路,但是要說讓曹操篡位於漢室,他是絕對不會走這一步的。因為這是他的底線,名不正言不順的事情他是不能幹的。

為什麼他不能幹?因為曹操祖上蒙恩於漢室,自己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漢室的忠臣,自己不能做出太有損於人臣形象的事,不然就太對不起自己家族的光榮傳統了;再者,曹操接受的教育是忠君愛國的傳統教育,自己又是一個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對於思想品德的認知也是很高的。雖然曹操在現實上與忠臣的形象有所偏差,曹操自己心裡也清楚。但是,在這樣的亂世,很多事是迫不得已,是這個世道改變了他。

可是,篡位這件事太過於重大,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是人臣應該做的事。

但是在當時,幾乎所有臣子都在勸他篡位,甚至連他的兒子也在勸他。本來曹操因為這諸多限制而放棄了篡位的想法,可是現在臣子們這麼一鬧,全天下都以為他要篡位了。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曹操做了兩件事來表明自己的想法。

其一,曹操寫了個《讓縣自明本志令》,明確表示自己只想當王而不像當皇帝;

其二,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與漢獻帝成為一家人,表明自己只想當權臣外戚,天下也沒有岳父篡女婿皇位這種事。

曹操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簡單來說一是抓權二是表明不篡位的心意。曹操雖有能力篡位而致死未走這一步,實在是明智之舉,起碼他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圍爐煮酒話春秋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問題,歷史上記載,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分別是曹憲,曹華和曹節。其中,曹節據說是二女兒,當時還有一個女兒,年齡太小,養在家裡,只是名義的老婆。


嫁給漢獻帝三個女兒,這是最明智的舉動,這一點有待商榷。可以確定的是,曹操嫁女兒,的確是出於政治目的。這場婚姻,也是政治聯姻。

為了更好的控制漢獻帝,哪怕買通漢獻帝身邊所有人,或者說把漢獻帝身邊所有人都換掉。也不能完全避免漢獻帝做手腳,王子服,吉平暗自和漢獻帝取得聯繫,險些顛覆自己的勢力,也讓曹操更加警惕。

如果能夠一直監視控制漢獻帝,那就必須找一個自己人,而且可以和漢獻帝朝夕相處。除了把自己女兒嫁給漢獻帝當老婆以外,恐怕沒有更合適的辦法。



漢獻帝即使心裡不同意,也不敢反對,只能裝作欣然接受。值得慶幸的是,曹操的女兒都是很漂亮的女孩子,不像是後來的賈南風。

所以,漢獻帝雖然不高興,卻還算滿意。

曹操已經位居丞相高位,再加上又成了皇帝的老丈人,他就再也不怕有人會暗通皇帝,來動搖自己的地位。

從曹操嫁女兒可以看出非常明顯的政治目的。

但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嫁一個女兒不夠,非要嫁三個女兒呢。這又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呢?

據史料記載,當時,漢獻帝聘曹憲,曹節,曹華為貴人,在東漢後宮中,有地位和名分的,只有皇后和貴人兩個檔次。

而下面有美人,宮人,綵女,這三個檔次沒有爵位,也沒啥實權。漢獻帝聘曹操的女兒,直接封了貴人,可以說相當給曹操面子。

但問題是,漢獻帝已經有了皇后,所以曹操的三個女兒,都是次妻。

曹操自然知道這個問題,所以,他鑽了一個空隙,用他當時僅有的三個女兒,佔了貴人的三個名額(從曹操把還沒成年的女兒也嫁給漢獻帝,可見他佔名額的心思),這樣,只要伏皇后倒臺,他的女兒,無論是那個,只要有一個當了皇后,自己就贏了。

從歷史的發展看,漢獻帝娶了曹操三個女兒後,只過了一年,曹操給伏皇后編織個罪名,然後殺了她,於是,他的女兒曹節,就成了漢獻帝的皇后。

而且,其他兩個女兒,依然有貴人身份,就算是漢獻帝再招一兩個貴人(事實上,漢獻帝也沒這個膽子),也撼動不了曹家在後宮的地位。

這樣一來,裡面是曹家天下,外面也是曹家天地,曹操的地位便堅如磐石。

只是讓曹操意想不到的是,後來曹節卻真愛上了漢獻帝,徹底和自己哥哥曹丕翻臉,當然,曹節的憤怒已經無濟於事。


曹丕還是結束漢朝統治,隨後,漢獻帝成了山陽公,曹節成了山陽公夫人,直到最後,和漢獻帝合葬一處。

這也許是這場政治聯姻中,唯一甜蜜溫馨的環節。


小小嬴政


首先說一下,曹操一生有25個兒子,女兒當然也不僅僅只有7個。但目前能夠確定身份,一定是曹操女兒的僅有6個。所以曹操並沒有把7個女兒嫁給一個人。



曹操打包嫁女兒

曹操雖然沒有一股腦的把7個女兒嫁給一個人,但他也一次性打包處理了3個女兒給漢獻帝劉協,並且還準備把未成年的女兒也送給他。《後漢書》中記載;

建安十八年,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十九年,並拜為貴人。

這也就是說,公元213年,曹操打包將三個女兒強行送給了劉協,這三個女兒分別是曹憲、曹節、曹華。另外,曹操還有未成年的女兒待嫁閨中,準備在成年之後一併打包送給劉協,至於數量和名稱並沒有任何記載。

再說一下,曹操另外三個有據可考的女兒並沒有嫁給漢獻帝,她們分別為;清河長公主[嫁給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安陽公主[嫁給了嫁荀彧之子荀惲],金鄉公主[嫁給了曹操養子何晏]。



曹操為何要將女兒嫁給亡國之君

雖然劉協是一個亡國之君,但他並不是一個無能之人,相反他是一個有謀略,有膽量,同時也有中興之心的人。

劉協本是漢靈帝的次子,靈帝去世時被封為陳留王。董卓入京後,覺得漢少帝劉辯才能不如劉協,所以改立劉協為帝,這一年劉協僅9歲。

劉協登基後,由於年幼,而且還有董卓挾持,所以一直都是一個傀儡。十八路諸侯討董後,董卓挾持漢獻帝離開了洛陽,過潼關來到了長安。在這裡董卓被王允和呂布所殺,但很快呂布又被李傕郭汜等人擊潰,王允也被殺死。



公元194年,關中大旱,糧食絕收,長安城之內竟然發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劉協派侯汶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但侯汶竟然在這種時候假公濟私,中飽私囊。於是漢獻帝親自派人取米煮粥,當場驗證侯汶的貪汙行為。以此可見,劉協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

後來,劉協為了擺脫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培養了一定的勢力,最終在楊奉、董承的護衛下逃離了長安。

劉協剛剛出潼關,曹操便盯上了這面具有號召力的大旗。等劉協到達洛陽後,曹操立刻出兵,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將劉協轉移到許昌。



誠然,此時的劉協風餐露宿,過的生活確實不怎麼樣,但至少在洛陽是一個希望的開始。現在被曹操劫持,等於又變回了養在籠子裡的金絲雀,違背了自己逃出長安城的初衷,所以不滿的劉協準備反抗曹操的綁架行為。



東漢朝廷的皇帝,經常面對的勢力大體分為三種,權臣、宦官、外戚。他們依靠平衡三種勢力來獲得最大的權力。

劉協作為飽經世故的皇帝,同樣知道利用這個其中某一中勢力打擊另一個勢力。所以,在公元200年的時候,劉協利用董貴人的父親董承打擊曹操。但董承這個人能力不足,最終被曹操殺死。



董承被殺後,女兒董貴人也被處死。當時董貴人身懷六甲,劉協苦苦哀求,結果曹操不為所動。這件事讓身為皇后的伏壽感到了恐懼,劉協看到這種情況,於是和皇后商議,由皇后密信其父伏完暗中聯絡忠於漢室的大臣誅殺曹操。

曹操當時也知道劉協不安分,總想著掌權理政,所以對劉協也是百般防備,試圖從各個方面控制劉協,杜絕劉協利用外戚翻盤的機會。

想來想去,曹操便將自己的女兒打包嫁給了劉協。一來可以防止劉協接觸到其他外戚勢力,二來可以控制劉協的內廷,從根本上防止劉協背叛自己。



效果很明顯,三個女兒進宮後,很快伏皇后準備除掉曹操的事情便洩露了。曹操盛怒之下將皇后伏壽幽閉至死,並且殺死了劉協和伏壽的兩個兒子,伏氏一族也有上百人被殺。

從此之後,劉協徹底成為了孤家寡人,再也得不到任何勢力的支持。即便是後來做了皇后的曹節心向劉協,對曹氏取代漢室江山也沒有任何威脅。


我是越關


曹操將自己的七個女兒全都嫁給一個女兒,卻不曾想到二女兒當上皇后後,卻成了自己兒子的絆腳石。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天下大亂,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終有成就。天子被挾持,自然有人非議而欲討伐曹操,曹操便心生一計,若是自己成為皇親國戚,那麼也就不存在挾持與逆反之說。

但曹操和皇室家族半毛錢關係也沒有,卻有幾個貌美如花的女兒。自古以來都是英雄難過美人關,更何況皇帝可以是後宮佳麗三千,多擁有幾個美人也未必是壞處。

曹操這一計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作為父親就算是九分為自己,也得留一分為女兒們考慮。那麼曹操到底是怎麼考慮的呢?

其一曹操剛剛取得政治上比較高的地位,但朝中大臣不一定都站在他這邊,況且自己一個外人如果直接要挾漢獻帝,豈不被天下人議論紛紛?

就算自己今後奪得天下,也得落個謀權篡位的罪名,但若是女兒成為皇后,自己就皇上丈人,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插手漢宮中之事。


意義上便是輔佐而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而對於劉協以及諸大臣自然是稍稍對曹操放鬆了警惕,這樣曹操就擁有更多的謀權空間了。

其二女兒畢竟是自家人,哪有不幫孃家人的道理?若是女兒們掌控後宮權利,那麼自己的勢力也會擴大不少。更何況若是女兒有話語權,朝廷大臣怎麼也得對他禮讓三分。

再者獻帝也不得不給自己妻子一點兒顏面,而重用曹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皇上身邊安插眼線,利用女兒來協助自己獲得一些機密。

最後曹操也許是為了漢獻帝與自己女兒的未來。曹操把女兒嫁給獻帝,表面上自己插手政事是理所當然的,但天下人都知道他這是想造反,想要除掉他的人大有人在。

但自己若是謀反不成功,自己女兒有了皇家後代,那麼對她們理應也被網開一面,曹氏也得以保全。若是自己成功奪位,逝世後,自己兒子繼位,對於自己姐姐的丈夫也不會趕盡殺絕,留他性命。


而曹操將七個女兒都嫁給獻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是後宮之大,嬪妃爭寵,爾虞我詐,一兩個女兒自然對付不過來,若是多幾個姊妹,在後宮的鬥爭中勝算會更大。

加上自己這個老丈人又握大權,後宮權利自然是曹氏說了算。但人老色衰,不能保證幾年後劉協依舊寵愛自己的女兒,而曹操前三個女兒在可以嫁人時,後四個女兒都還未成年。

三個女兒先嫁過去,等四個女兒長大後再嫁,如今先訂親,那時若是劉協厭了前三個,而後四個也是豔麗群芳,劉協怕是不得不愛了。

曹操這一計可謂高瞻遠矚,不得不服。但曹操卻未曾料到自己處心積慮的計劃中,二女兒曹節卻成了曹氏稱帝的一個絆腳石。

曹操死後不久,曹丕要求漢獻帝效仿先人之法將皇位禪讓給自己,並且幾次命脅迫劉協交出玉璽,但作為皇后曹操女兒、曹丕妹妹的曹節卻三番五次死死護著玉璽,並且大罵使節,但最終還是迫不得已交出了玉璽。


但在交玉璽之時,卻不遞給曹丕,而是將其摔在臺階上,還咒罵說:“天不祚爾”,赤裸裸地詛咒曹丕,那麼曹節竟為何如此對待自己的哥哥而不如自己父親所願乖乖交出玉璽支持兄長呢?

如果按照年齡來當選皇后,那這個位置自然輪不到曹節而是曹憲,但由於曹節是卞夫人所生與曹丕、曹植及曹彰是親兄妹,也是曹操的嫡女,身份比曹憲要高,自然是封她為後。

但是曹節是封建社會的典型女子,受三綱五常所束縛,奉守倫理綱常之要典。嫁給劉協之後,自然是維護劉協的利益。但也有可能是曹節不想讓曹氏背上謀權篡位的罪名而以此制止,但一個弱女子又能奈何?

漢獻帝被廢,那麼嫁給他的那些女兒自然不再是貴妃,那麼她們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

劉協被廢為山陽公之後,曹節也被貶為山陽公夫人。據說最後在曹節的堅持下劉協脫下官服,他們深入民間,做起郎中,一起上山採藥,懸壺濟世。


公元234年,劉協逝世,按照漢家天子的禮儀葬於禪陵。曹節享年65歲於公元260年逝世,以皇后禮儀與劉協合葬,諡號獻穆皇后。

曹憲乃曹操的大女兒,歷史上對她的記載極其少,只通過一些零碎的資料推論出她是一個賢惠且姿色甚佳的女子,與漢獻帝相敬如賓。和曹節一樣先被封為夫人,後為貴妃,劉協被廢后,便再也沒有了她的記載。

曹華也是卞夫人所生,得曹操深寵,卻也被父親硬硬生生拉去做了棋子,嫁給了劉協。和曹憲一樣,先封為夫人後為貴妃,至於其他的史書也未曾記載,也就不知其境況。

本應該也成為劉協妻子的其他四個女兒卻在曹丕奪權後就此作罷,而清和長公主、安陽公主、金鄉公主與臨汾公主的稱號應當就是曹丕當上皇帝后賜予的,但其他的找不到任何史料記載。
本人認為要麼是未嫁而被司馬家殺害或者貶於民間,或者和其他公主一樣被迫嫁給了曹丕想要利用的人吧。


史之策


這個問題有些錯誤。根據歷史記載,曹操並沒有把自己的7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而是把曹節、曹憲和曹華3個女兒嫁給了他,其中曹節還成為了漢獻帝的皇后。曹操這樣做有很強的政治目的,為了更好的控制漢獻帝。

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漢獻帝卻不甘成為傀儡,他依靠外戚勢力進行過幾次反抗。

公元200年,董貴人的父親董承因“衣帶詔”事件被曹操誅殺,漢獻帝為懷有身孕的董貴人求情,但曹操還是殘忍的殺掉了她。

這件事讓伏皇后非常憂懼,她寫信給自己的父親伏完,請求他設計誅殺曹操,匡扶漢室。但伏完沒有能力,所有一直沒有行動,210年伏完去世後,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曹操似乎預感到了什麼。213年,曹操將曹憲、曹華和曹節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被封為夫人,意圖通過女兒來掌握宮中的消息。

但曹操沒想到這招很快就有了效果。214年,曹操便得知了伏皇后的密謀。曹操大怒,下令嚴查,並派華歆等人帶兵入宮,要當著漢獻帝的面廢掉伏皇后,給他一個教訓。

伏皇后躲在內殿的牆壁中,但還是被曹軍發現,華歆將伏皇后揪了出來。披頭散髮的伏皇后向漢獻帝哭救,陛下您難道不救救臣妾麼?

漢獻帝無能無力的說道,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啥時候啊!

言畢,伏皇后被當場廢掉,並被軟禁在別處,不久去世,其所生的兩個皇子被鴆殺。伏氏宗族百餘口人被曹操誅殺。

呂思勉先生認為,曹操不可能因為一封信和未成形的計劃就對伏皇后痛下殺手,很可能漢獻帝也參與到了這件事當中,並且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逼得曹操不得不這樣做。

這件事給曹操的震動很大,在漢獻帝的幾次抗爭中外戚都是關鍵人物,所以曹操認為把自己變成漢獻帝的外戚方可一勞永逸。

於是在殺掉伏皇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15年,曹操強迫漢獻帝冊立其為皇后,漢獻帝只能應允。這樣曹操就成了漢獻帝的國丈,東漢的外戚和最大的權臣。

不過曹皇后卻在曹丕稱帝的時候和自己的哥哥發生了衝突,還詛咒了曹魏。

當時華歆等人入宮要求曹節交出傳國玉璽。憤怒的曹節把玉璽扔在臺階之下,並破口大罵華歆等人,說“你們這樣做,上天是不會讓你們長久的!”

劉協退位後被貶為山陽公,曹節便隨著劉協去封地,就此終老一生。

而曹魏政權也僅僅維持了45年就被西晉代替,似乎是受到了曹節詛咒的影響。


石頭說歷史


首先要說,你這問題感覺好像是曹操有七個女兒,一股腦兒全部許配給了漢獻帝似的。

但實際上,曹操可考證的女兒只有六個。大妞清河長公主,嫁給了夏侯楙——就是後來在戰場上出洋相的那個傢伙。五妞安陽公主,嫁給了荀彧的兒子荀惲。六妞金鄉公主,嫁給了何進的孫子何晏。所以嫁給漢獻帝的,只有二妞曹憲、三妞曹節、四妞曹華。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把三個女兒一口氣嫁給漢獻帝呢?理由很簡單:這樣做,你好我也好!


你好——你指的是漢獻帝。要知道,漢獻帝一直是個苦孩子,剛一出生,老媽王美人就被何進的妹子何皇后毒死,倖免於難的他,則被抱到永樂宮,請董太后撫養。自此,依董氏為外家。漢靈帝病重之際,又來一份遺詔,將他託付給宦官蹇碩。但最終,不論是董太后還是蹇碩,都沒能完成這項使命。

而後,董卓登場,9歲的劉協登基做了皇帝,卻是個傀儡皇帝。即便在董卓死後,他還是一個傀儡,日子反而不如之前,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連口飯都成問題。

曹操,正是在這樣的時候救了他,給他吃給他穿,縱然不給他實權,至少給了一份優厚待遇,虛君頭銜也一直保持沒廢。

但問題是漢獻帝長大之後,想要掌握實權,這個咋整?

最初,漢獻帝身邊的女人是伏皇后和董貴人,漢獻帝要權,就看中了董貴人的父親董承、伏皇后的父親伏完,結果董承動手,被殺!伏完沒動手,也被殺!

這時候,劉協終於懂了,曹操保你做的是虛權皇帝,不是實權皇帝。你若再痴心妄想,無非就是一個死字。

漢獻帝不想早早駕崩,所以到這個時候他就認輸了:朕就是一個虛君的命。

當然曹操還是有點不放心,因為後宮沒人,他心裡沒數。漢獻帝也不放心,因為不知道哪天曹操心思一變,逼你駕崩咋整?

所以最終,便有了曹家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的事件。曹操認為,有咱閨女在皇宮裡看著皇帝,皇帝就不敢胡來。而皇帝也認為,咱都是你女婿了,你好歹不能害你女婿吧!

於是大家安心。

事實上,漢獻帝也確實是歷史上命運最好的傀儡皇帝。一直活到曹操死了、曹操的兒子也死了,曹操的孫子曹叡那個時代,他才壽終正寢,曹叡還帶著群臣為他哭祭。

所以可以這麼說,曹操和漢獻帝,確實是歷史上關係最和諧的權臣與皇帝,注:在曹操的女兒嫁給漢獻帝之後。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小姐姐在這裡更正一下題主,據歷史考證曹操一共有6個千金,他把女兒中的老二、老三、老四嫁給了同一個人,並不是把七個女兒嫁給同一人。據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把自己的3個親生女兒一同嫁給漢獻帝劉協為夫人,214年,曹操的3個女兒一塊被封為貴人。3個女兒同時嫁給一個皇帝這在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老曹這樣做有他自己的道理。

因外戚和自己爭權,曹操差點沒了小命,曹操嫁女為了自保穩住政權

1,董貴人的爹董承要殺曹操

漢獻帝這皇帝當的著實憋屈窩囊,怎麼都難逃傀儡的命運,被人掙著操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試圖利用劉協來實現他統一中國的目的,卻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為皇帝。劉協深怕劉家江山被老曹奪去,更想為自己的傀儡命運掙扎一下。於是他暗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的爹董承設法誅殺曹操。


而當時的董承不滿足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正與曹操爭權,200年(建安五年)正月初九日,董承等密謀誅殺曹操的事情洩露,結果董承敗在老曹手中,被曹操處死,懷有身孕的董貴人也被曹操處死了。

2,皇后和她爹伏完有殺曹操的動機

董貴人的慘死,讓皇后伏壽感到危機四伏,深怕有一天父親伏完和她也會被曹操所害,她想提前下手。漢獻帝失去董貴妃和腹中的孩子心存怨恨,和皇后伏壽密謀再次誅殺曹操。皇后寫信讓父親伏完想辦法弄死曹操。伏完也是個沒有主心骨的人,對於女兒的求助信他蒙了,無奈去找尚書令荀彧,問他該怎麼辦?荀彧不表態,把這事悶在心裡,靜觀其變。伏完又去找自己的小舅子樊普商量,結果樊普當了叛徒,向曹操告了密。

荀彧建議曹操向漢獻帝進獻女兒

荀彧權衡利弊找到曹操,說:“伏後無子兇邪,從前與其父書,言辭醜惡,當廢。明公可進女為皇后”勸曹操把女兒進獻給漢獻帝,這個建議最終被曹操採納。


曹操既然直接取代漢獻帝,就繼續把漢獻帝作為傀儡操縱,所以曹操知道漢獻帝要殺自己,卻沒有弄死漢獻帝,還討好般地將自己3個女兒嫁給他,並且獻上絹帛5萬匹作為聘禮來安撫穩住漢獻帝,讓他老老實實當傀儡。有三個女兒當眼線曹操生命無憂。從此曹操有了雙重身份攝政大臣兼外戚。無論怎樣曹操的女兒們只是曹操手裡的棋子,曹操利用她們為自己的政權服務。


曹操為了讓女兒當皇后,囚禁死伏壽皇后,毒死她的兩個兒子。

曹操的女兒曹節輕而易舉成為漢獻帝的皇后 ;曹憲、曹華是漢獻帝的貴人。

曹操的行為,使漢朝江山在搖搖欲墜中延續了20多年,劉協因這種特殊的關係保住了性命。

參考《後漢書·皇后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