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龍灣:高精尖產業築起大灣區創新高地

三龙湾:高精尖产业筑起大湾区创新高地

位於三龍灣三山片區的三山科創中心。珠江時報記者/劉貝娜攝

踏上三龍灣這片發展熱土,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沿著三山片區港口路、長江路從西往東走,星聯科技、廣特電器、南華儀器等一批“高精尖”領軍企業佈局在公路兩側,珠三角的科技龍頭企業正聚集成勢。而在其附近,季華實驗室一期已於去年底全面動工,並將於2020年6月投入運營。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南番順交界處的三龍灣三山片區,因為偏居一隅,交通不便,被媒體稱為待嫁的“廣佛處女地”、桂城的“西伯利亞”,隨著季華實驗室等重大項目和科研院所的落地,逐漸崛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高地。

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被譽為佛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子”,是佛山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平臺。它集聚著以美的、碧桂園為代表的一批實力雄厚、具有國際視野的民營企業,以季華實驗室為龍頭的全市頂級科研創新資源,廣東博智林機器人谷、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科技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一個個“高精尖”項目的落地啟航,正在築起大灣區創新高地。

■新面貌昔日待墾“處女地”變身灣區科創高地

驅車行駛在三龍灣三山片區的港口路上,一片49畝的地塊上,將孕育出一個新的產業集群。在這裡,廣東星聯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5.3億元用於引入高分子拉

伸流變製造裝備項目(簡稱“ERE”)。該技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瞿金平全球首創,它顛覆了百年來以螺桿實現剪切流變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方式。

通過鏈接華南理工大學的創新資源,一項源自實驗室的國際首創技術在星聯科技得以實現產業化。星聯科技董事長張偉明透露,目前該項技術已經應用於生產高強度地膜、改性材料和電線電纜相容劑當中。

“這裡的交通非常方便,能吸引到廣州乃至全國的人才,每天都有多名華南理工大學的在讀博士穿梭於廣佛間。”廣東星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明透露,作為星聯科技最強的技術大腦,瞿金平院士也是每月從廣州來到星聯科技進行技術研發和指導。

三山的快速蛻變,正是在這十餘年間。2004年,與三山一河之隔的廣州南站開始動工建設,“蟄伏”已久的三山正式進入政府主導開發建設階段。

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提出,佛山提出“一創新圈”的戰略,三山片區由於地處廣佛超級城市核心區的極點位置,區位優勢效應顯現出來,成為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的重要區域,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部“龍頭”。

在此契機下,三山片區的建設不斷提速。落戶三龍灣三山片區的“最強大腦”季華實驗室,去年底動工建設,目前已確定了首批11個推薦項目。季華實驗室副主任宋志義介紹,季華實驗室正

在招兵買馬,未來將率先啟動機器人、面向生命科學的高端儀器裝備以及微納光學這三個領域的科研佈局,預計2020年6月將建成一期。

“2019年,我們將圍繞季華實驗室,規劃建設5平方公里的文瀚湖科創小鎮,佈局設計小鎮、國際社區等重點項目,致力依託粵港澳科技展示交流中心,建設面向粵港澳創業者的創業基地。”中德工業服務區南海片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霍堅銳介紹,搭上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平臺快車,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南海片區將加速啟航。

■新動能新興產業崛起成勢新舊動能轉換加速

佛山製造業實力雄厚,傳統產業強,短板是新興產業少。三龍灣也肩負著發展新興產業的使命,致力引進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綠色低碳、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我們的南海片區、順德片區都設有招商部,人員到齊後,招商力量會有所加強。”中德工業服務區招商局局長伍藝介紹,現在重點關注的是新興產業,包括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智能製造類等,重點關注高科技類、固定資產相對大的項目。

在三龍灣順德片區的樂從鎮,這個過去以傢俱、鋼鐵,塑料貿易為支柱產業的鎮街,正在崛起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的高地。在佛山一環邊上,一座由廣東體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導建設的200畝生物醫藥產業園拔地而起。從一幢大樓到一個產業園,從一個創業者到一個300人的集團,體必康正成為中國結核病防治的“夢之隊”。

體必康公司董事長畢利軍是中科院生物大分子卓越中心核心骨幹人才,也是廣東省珠江人才創新團隊帶頭人,2012年底,她帶著技術和團隊來順德樂從創業。經過多年的研究,畢利軍的公司研製出國際上首張結核桿菌蛋白質組芯片、世界首創細菌超聲分散計數儀等“高精尖”產品,去年銷售額突破7000萬元,成功進行多輪融資,並新建起200畝的生物醫藥產業園。

“政府把環境最好的建築給了我,便於我從世界各地引進人才,從最開始我一個人,到現在周邊聚集了近500名生物醫藥領域的高端人才。”畢利軍感嘆,佛山的政府甘做科學家們需要的服務,搭建了一系列平臺,如今體必康正在孵化更多的生物醫藥團隊。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三龍灣片區的生物醫藥產業佈局已初見雛形,搭建起了六大產業平臺:包括國際創新轉化生物產業孵化中心、依雲國際研發樓兩大孵化平臺,以及承接生物醫藥研發、中試

機構進駐的4萬平方米產業加速平臺,廣東省創新轉化生物產業園、順德生命科技產業園、上華高端智造工業園三大產業化平臺。

生物醫藥產業是“高精尖”產業在三龍灣集聚的一個縮影。在三龍灣南海片區,已經累計引進星聯科技ERE產業集群、黑格(國際)3D打印研發製造基地、新型印刷電子納米材料、安齒生物科技等54個優質項目,涵蓋新材料、3D打印、生物科技、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領域,計劃總投資為268億元,完成投資額超165億元。

在三龍灣,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字號”產業基地也在密集落地,包括季華實驗室、機器人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佛山研究生院、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東北大學佛山研究院等紛紛進駐,三龍灣對創新資源的磁聚力不斷加強。

為鳳築巢,近悅遠來,創新元素不斷集聚,創新平臺、創新團隊不斷落戶,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的未來,值得期待。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