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美國房產有什麼技巧?

Daily全球新鮮事


文化不同,先了解當地政策

中國人喜歡房產,這是文化帶來的,就像以前古代的人,發了點財總要買幾畝水田才算財富一樣。但是美國人不是這樣看的,所以,他們看房子與我們看房子會不一樣。

中國現在的房地產,主要還是賣新房,是用高房價收取房奴的錢。在美國,主要不是賣新房賺錢,而是用房產稅收取房奴的錢,而且遺產稅也比中國高得多。所以,不要簡單換算成人民幣,就認為美國房子比中國便宜。

中國人口多,正在城鎮化的道路上,所以房子在年年漲。日後城鎮化完成後,房子也許沒有這麼貴的價格了。現在房地產走勢恐怕就在拐點附近。

美國不同,它的城鎮化基本完成了,現在只是因產業變化造成某些城鎮人口增加,另一些城鎮人口減少。前幾年的房價上升,其實是房地產行業的正常波動。所以在美國買房,不要用房價總是往上的來理解,而要用行情波動,和人口移動等商品市場的觀點來理解。

擊鼓傳花,考慮日後還是中國人接手

買房子是為了永久流傳嗎,還是僅是投資手段呢?如果是前一種,就要考慮買精品,買有稀缺特性的房產,一般性的住宅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是後一種,則要考慮該房產的日後需求是否比現在高,你出手時,是否很容易找到買家接手。

其實,喜歡某種房子,原因很可能是中國人的觀點習慣,因此,也可以考慮將來潛在的接手客戶還是中國人。比如,學區房、景觀房、地鐵房。

回到到商業本質

投資房產,本質上是商業行為,因此我們買美國的房子,也要按商業來考慮其價值。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生活的住房消費,那麼一切都要算賬。

房地產的收益有兩種:1,租金收益。2,房價本身上漲。

1,計算租金收益

如果租金收益扣除各種稅費,最後與房價相比,能否超越債券收益?如果能,則可以考慮買入。其實,儘管租售比美國市場好於中國市場,但還是有大量的房產收益率比不上債券。

2,房價有上漲可能

這個是我們投資國內房產的主要邏輯,但前面說了,在美國可能不是這種國情。所以,在美國投資房產,需要單獨判斷,相當多的房產不是增值而是不斷折舊,如果再算上年年稅費,恐怕正收益的房產更少。

一般,有稀缺特性的房產價值能好些,比如紐約的中心地段和高檔社區;其次是經濟熱點地區,比如洛杉磯、硅谷。這個與國內相同。


海螺008


本人親自投過,最後止損出局。其實我在房產領域很有經驗,投資美國純粹屬於國內順風順水太過膨脹了。

我建議你先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是自住,教育,那麼圍繞核心區域找到靠譜的中介和網站。數據都是公開的。這點比國內強。

如果是投資,完全沒必要,打理麻煩,出租麻煩,每年報稅,吸引租客要配齊傢俱家電很多軟裝,投入和折舊非常大。最後算賬可能是虧的。

如果想分享美國地產的升值可以買入reits,房地產信託基金,這裡就不推薦單獨的股票,但是reits本身相對於一個管家公司可以利用你的錢和槓桿購入商城,寫字樓 公寓來運營,收穫租金,享受物業增值,目的一樣,隨時交易,比買房的好處多的說不完。

房產投資在美國是個充分金融化的產品,沒必要買一棟房屋去博自己的眼光。


黑鵝幫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一部分人已經十分的有錢,他們在國內的投資顯然已經不能得到滿足。所以很多人開始考慮國外市場的投資,而且大家最喜歡的是投資房地產,今天我就說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第一、海外的投資必須要量力而行,因為目前隨著海外房地產市場投資的速度加快,目前風險也在相對的加大,如果你不注意此類風險的話,那麼投資很可能出現風險,因此千萬不要投資的回報性。

第二、投資房地產的話,大家要注意海外投資和國內投資的不一樣。很多人覺得自己投資某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就等於拿到國外的居住證。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如果你想移民,那麼房地產和移民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第三、投資國外的房地產,我們要有一個認識,那就是國外房地產並不像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因為國外房地產市場很不穩定,價格漲跌很頻繁,幾乎一天一個變化,因此千萬不要注意當地的房地產信息。

第四、中國的房地產產權是七十年,可是國外的產權是終身產權。因此如果國外的房產中介給你一個有產權期限的房子,那麼一般是大公司的租用地,根本不值得投資,比如這類現象在泰國和新加坡就比較多!

第五、國外房地產投資一定要選擇值得投資的地區,因為很多國家地廣人稀,房地產的價值很低,加上很多國家的老百姓,大部分是租房過日子,因此這類國家的房地產一定要謹慎,千萬不要盲目投資!

第六、歐美的國家的房地產講究的是交易負責制,也就是說你在看房的時候,沒有任何的責任,包括在交易中也不會有什麼責任。可是一旦交易合同簽訂,那麼你就有責任了,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七、大家還要注意一點,如果你沒有任何國外交易的經驗。那麼在國外做房地產投資,一定要找一個專業的律師,千萬不要直接和中介進行洽談,那樣的話你很可能會上當受騙!


國際莊小鄭哥


投資是每個人的方式不同,也每一個人的看法不同,跟踞當地情況而變化,可能美國人的思維也不同於中國人


退路便利店


貨比三家總沒有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