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代碼、大數據 原來可以這麼有趣

昨天是五四青年節。青年,青春,有人說,屬於他們的顏色,叫奮鬥。

而在前不久的杭州雲棲小鎮,剛剛結束了一場專為青年舉辦的科技盛典——2050@2019。

這樣一場自發的、志願的大會,在發起人王堅看來,“最大的魅力就是不確定”, 參會的青年“身懷絕技”,有造飛機的、做衛星的、敲代碼的、甚至從事體育或藝術……五花八門的職業身份,各色的皮膚,他們來此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青年因科技而團聚。

太空、代码、大数据 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今天,我們圍觀眾多參賽者中的冰山一角,願看到年輕科技人的一抹縮影。

楚龍飛:讓火箭自己“飛回來”

2050@2019的“黑科技”展會探索空間裡,一輛裝了航空發動機的噴氣式自行車,看起來其貌不揚。2050大會發起人王堅踏上它,在雲棲小鎮內來回試騎,發動機發出飛機一般的巨大轟鳴聲,最快時速達100多公里,可謂賺足了眼球。

這架自行車,由翎客航天創始團隊成員改裝。造火箭,是這個團隊一直在做的事,團隊聯合創始人兼CTO叫楚龍飛,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博士,是一位85後青年。

去年,楚龍飛帶著團隊研發出的初代可回收火箭,來到首屆2050大會,今年,他又來了。

什麼是火箭回收?顧名思義,是指火箭發射後回收,並重復使用的技術。因為一次性使用的運載火箭發射成本很高,使用火箭回收技術能夠降低發射成本。把人送到外太空需要火箭,人要想從外太空回來,就需要火箭回收。

3月27日,他們在山東龍口,完成可回收火箭的首次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將一支8米長、1.5噸重的火箭發射,並懸停在空中20米後,再成功回收落地,飛行時間一共30秒。

幾年的時間裡,團隊做了無數次試驗,失敗、改進、再失敗、再改進。在那樣荒涼的研發環境裡,只因滿腔的熱愛,讓他們咬牙堅持了下去。

這次試驗,2050大會發起人王堅、前NASA專家羅伯特·祖布林博士也來到現場見證。試驗成功的那一刻,楚龍飛和團隊成員抱在一起,幾個大男人淚流滿面,王堅也難言激動之情,和他們抱成一團。

楚龍飛的微信頭像,就是一張航天飛機飛行在藍天上的漫畫。他說,從小自己就有一個藍天夢,幻想著飛到天空中是什麼樣的。

如今,翎客航天團隊已有18人,專攻可重複發射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發,團隊中有一半都是90後,“人人都是核心成員。”楚龍飛說。

今年的2050,楚龍飛作為召集人,發起了關於火箭、太空的約會,認識了許多有趣的人。他想告訴全世界的青年,太空很有意思,太空沒有那麼遙遠。

董博:讓更多人瞭解“區塊鏈”

“科技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包括給予我們越來越多的選擇,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在做選擇的過程。”在2050@2019大會一場名為《未來,一起來》的新生論壇上,董博擲地有聲。

太空、代码、大数据 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記者在採訪間見到她,一襲墨綠色的連衣裙,襯出她姣好的容貌和修長的身材,很難想象,這位美麗且具號召力、領導力的召集人,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她是中國傳媒大學全球傳播博士生,也是悉尼大學新聞出版碩士。

董博任職創始人兼CEO的博聚科技,是一間跨國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及區塊鏈金融服務公司,為超過5萬人提供了區塊鏈學習機會及就業資源。

在董博看來,不斷推進區塊鏈教育,傳播信任價值觀,是首要任務。“市場需要教育的過程,當我們去服務一些傳統企業時,他們需要時間來學習和消化區塊鏈可以給他們行業帶來的改變。”

董博告訴記者,如果說互聯網改變的是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換的方式,那麼區塊鏈改變的,就是價值交換的方式,它最迷人的地方,是可以通過技術來定義和交換價值。但她不會把區塊鏈單純看成去中心化的技術,而是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點,結合不同的行業需求才會更有意義。

董博透露,位於杭州富陽的一座2000餘個停車位的“區塊鏈停車場”,目前正在測試、準備階段,預計7月將正式投入使用,讓更多人感受區塊鏈技術的便利。

在董博發起的一場名為科技女性領導力的“約會”上,原本限制8人的約會,人數超額,不遠千里來與董博見面的,都是清一色的女孩子。

有人問她,擇業應該選擇大公司還是初創公司?董博回答,首先,要判斷自己是否有冒險精神、是否有抓住資源的能力、以及對人際關係處理是否有信心。 “領導力是不分男女的。人生處處都會面臨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加豐富和有趣,讓自己有更多選擇權,做出正確的選擇。”董博語氣柔和,卻堅定。

潘瓚:讓大數據帶來更多便利

“大數據、人工智能普及的當下,一線城市由於其經濟和地理優勢,率先享受到了互聯網崛起的紅利,但是三四線城市,也迫切需要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成熟的技術,複製到一個個不同城市去。”今年2050@2019大會的一場名為“城市之美”的論壇上,杭州數空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潘瓚帶來了自己的分享。

太空、代码、大数据 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今年30週歲的潘瓚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博士。他說,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未來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也是因為看好大數據行業和雲棲小鎮的發展前景,畢業後,他選擇了這家當時知名度並不高的技術類公司。

在潘瓚的技術帶領下,杭州數空科技有限公司先後拿下了“浦東城市大腦”核心技術開發、“高德打車”等項目。

以高德打車為例,潘瓚帶領的團隊參與幫助高德地圖開發了入口,聚合了滴滴、嘀嗒、首汽、曹操等十幾家第三方網約車平臺,同時也上線了支付寶上的高德打車小程序,讓所有使用高德地圖的用戶,都是實現“一鍵打車,多平臺呼叫”。

而上海的“浦東城市大腦”核心技術開發,則是潘瓚從業以來,接手的最大的項目,從2018年1月開始研發,共投入了50多位技術人力,幾乎是全公司大半的技術力量。

潘瓚告訴記者,浦東城市大腦目前已接入城市設施、管理、環境等6大領域的運行情況,細分為生活垃圾處理、工地不文明施工、空氣汙染、噪音擾民等50多個智能化場景。

“比如,渣土車治理涉及到多個委辦局參與,有建交委,有城管執法局。現在大家在一個平臺上運作以後,可以第一時間協調相關資源,大大降低了執法的人力成本。”潘瓚介紹。

參加2050,在潘瓚看來,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參會也完全沒有目的性。“大數據行業其實技術壁壘並不高,我們就是要不斷降低技術門檻,讓更多城市可以應用、複製,讓更多人都可以享受到技術帶來的便利,從衣食住行到方方面面,改變更多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