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堤畔人家新生活:家門口的“自駕遊”

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韓衛軍 梁鑫磊

5月5日上午,新鄉市平原示範區韓董莊鎮張雙井村村民郝桂珍,又和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到了沿黃控導工程連接線(群眾稱為“堤”)上,來了一場家門口的“自駕遊”——連接線全線貫通20天來,這已經成了她的一個新習慣。

沿黃堤畔人家新生活:家門口的“自駕遊”

從鄭新黃河大橋下方穿過的沿黃控導工程連接線,已成為黃河北岸的一道新風景


住在黃河岸邊,堤在灘區群眾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是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線”,又是生產和出行的“必經路”。但在以往,家在堤畔的農民對這道堤卻怎麼也愛不起來。

郝桂珍告訴記者,原來的土堤只有“一庹(音tuǒ)”寬,年久失修,到處坑坑窪窪、疙疙瘩瘩,飄點小雨就泥濘難行。還有村民圖方便把垃圾傾倒在堤下,把這裡變成露天的“垃圾場”,一到夏天燻得人直流眼淚。

沿黃堤畔人家新生活:家門口的“自駕遊”

土堤原貌



“又髒又臭還難走,靠它防洪也是‘白指望’,俺灘區農民咋會對這堤有好印象?”

今年2月10日,平原示範區投資6000萬元開工建設沿黃控導工程連接線,科學安排、倒排工期,僅63天時間就實現全線貫通,讓土堤舊貌換新顏,自西向東從橋北鄉鹽店莊村至韓董莊鎮張雙井村全長16.1公里,路面寬8米,不僅防洪安全的功能大幅提升,也變成了一條高標準“穿灘公路”。

沿黃堤畔人家新生活:家門口的“自駕遊”


郝桂珍對新堤的路讚不絕口:“又寬又平,走起來讓人心裡美得很,沒事俺就想騎著車多走倆來回!”

沿黃堤畔人家新生活:家門口的“自駕遊”

群眾對新堤的道路讚不絕口



據平原示範區黨工委書記王朝傑介紹,沿黃控導工程連接線打通了平原示範區的又一條“動脈”,惠及15個行政村,讓8萬灘區農民不再“出行難”。

“在解決交通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讓堤畔人家的生活美了起來!”王朝傑說,平原示範區又在沿黃控導工程連接線北側種植各類苗木共計約16萬棵,採用常綠樹、落葉樹與彩葉樹相搭配的原則,綠化面積1983畝,建成田園風光、生態密林、水岸溼地、彩色林帶等四個主題空間,形成100米寬的景觀綠化帶。同時投資1340多萬元,新建桃園、鐵軍、綠盛蔬菜基地和薰衣草四個驛站,總建築面積51130.8㎡,實現了停車、餐飲、休閒娛樂等旅遊觀光功能。

王朝傑說,沿黃控導工程連接線的旅遊觀光功能已經初步顯現,這次“五一”假期,每天都有近千輛小汽車、超過5000人次遊客前來親近母親河、自駕濱水遊。可以預見,沿黃控導工程連接線將是鄭新融合和沿黃生態帶建設的重要舞臺,能讓遊客最大限度領略母親河的獨特魅力,會成為黃河北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為都市人嚮往的新天地。

“隨著沿黃控導工程連接線‘知名度’的不斷提高,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將會持續加速,讓堤畔人家掙上更多的‘生態錢’‘風景錢’,出行的路和致富的路都會越來越通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