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部分國家的空軍沒有戰略轟炸機?

殷詩妍


利比亞空軍圖-22“眼罩”中程戰略轟炸機,1970年代利比亞剛開始“強盛”的時候就從蘇聯購買了大量裝備,為了提高遠程打擊能力“大佐”不惜重金購置了這種只有大國才能玩兒的起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本身是大國的象徵,不但威力巨大並且在技術等級高、製造價格昂貴的武器,從1950年代轟炸機進入到噴氣機時代後到21世紀已經70來年了,戰略轟炸機都集中在中美俄三國空軍,就連英法兩國空軍都放棄了裝備戰略轟炸機。
伊拉克空軍的圖-22“眼罩”,曾經擁有14架。



戰略轟炸機這樣複雜的武器,只能是由航空工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去設計和製造,這需要最完善的工業基礎,將幾十萬個零部件製造出來不是簡單的事情,沒有50年以上的航空工業積累不可能研製出來。

由於戰略轟炸機的複雜性和投資巨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由原先的五個國家(五常)裝備變成了現在的三個,英法兩國由於作戰思想的改變和國力不濟早已將中程戰略轟炸機全部退役了,也不在進行新的型號研製工作了,表明兩國再今後發展大型無人轟炸機,而非有人轟炸機了。


“髪國”的幻影IV-P型戰略轟炸機,它是世界上最小的戰略轟炸機,從外觀來看根本就是一架放大的三角翼戰鬥機,但是它可以掛載一枚ASMP中程巡航導彈,射程500公里,導彈可攜帶一枚TN-81型核彈頭當量30萬噸,幻影IV-P航程為3000公里,作戰半徑1200~1400 公里再加上導彈射程500公里,已經符合戰略轟炸機門檻的要求,所以它算是一型戰略轟炸機。幻影IV-P型戰略轟炸機已經退役了,但法國好像是將其封存了並沒有拆解,也許是為了應對突變的安全形勢!

圖-16“獾式”中程戰略轟炸機,它是世界生產量最多的戰略轟炸機,從1955年服役以來,蘇聯生產量和外國衍生型號多達2500架以上,製造型號近20個之多!由於它生產量大價格自然會相對便宜一些,出口到了多個發展中國家,讓他們也可以使用到了戰略轟炸機這種大國才能擁有的武器。

埃及空軍的圖-16戰略轟炸機,蘇聯1980年代初出售給埃及十餘架,目的是抗衡以色列!雖然圖-16當時不能使用精確制導航彈,有體積大、速度慢這些劣勢,但它出現在埃及空軍後給以色列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就是因為圖-16的航程和載彈量,如果掛載蘇制空地巡航導彈就成為一種“心理壓力型武器”,而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太小,沒有戰略縱深!圖-16可以從任何方向去打擊他們,甚至可以從地中海發射導彈去轟炸以色列,以色列也不能將自己戰鬥機的防禦範圍擴大到500公里半徑…所以圖-16 的威懾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印度尼西亞空軍的圖-16,是1960年代初蘇聯援助的,由於印尼是東南亞大國,扼守東亞和中東的航線,蘇聯為了自己的勢利南下大力的去拉攏印尼,將大量的包括:巡洋艦、圖-16轟炸機…等大型裝備援助給了印尼!援助質量要大大高於給越南的援助…而印尼也確實在1960年代藉助軍事力量強大的原因成為東南亞的“老大”。


墨綠色塗裝,這是伊拉克空軍的“轟六丁”轟炸機(轟六D),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為了打擊伊朗的石油貿易,掐斷伊朗石油出口…換取外匯進口裝備,看中了約旦空軍的幾架“轟六丁”轟炸機,經過“運作”約旦將這些轟炸機出售給了伊拉克,隨即伊拉克又進口了數量不詳的“鷹擊-61”大型導彈反艦,利用“轟六丁”的大航程和“鷹擊-61”大威力開始對伊朗港口進行封鎖!多次使用這兩種武器襲擊在伊朗海域的超級油輪和大型商船…取得了不小的戰果,這也是“轟六丁”在海外的實戰記錄。

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拉克空軍基本上沒有與多國部隊的空軍交戰,將大部分飛機疏散和隱蔽起來,“轟六丁”也沒有發揮作用,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由於空中力量相差過於懸殊,伊拉克空軍將包括:米格25和轟六丁在內的大型飛機都埋在了沙漠當中,戰後薩達姆政權倒臺,被埋在沙漠當中的飛機也被美軍發現、銷燬…圖-16和轟六也永遠的在中東消失了。

總得來說,戰略轟炸機這樣的裝備世界上能裝備的國家會越來越少,隨著技術等級的提高和研製/裝備的資金投入巨大,戰略轟炸機會成為極個別國家的壟斷性裝備!變成了“貴族裝備”,至於說軍事強國或者地區軍事強國根本沒有實力去裝備,只能拿戰鬥轟炸機去充數。空中力量的實力與超級大國相比會進一步拉大了。


皇家橡樹1972


戰略轟炸機之所以被越來越少的國家掌握,除了高昂的研發和使用費用之外,最大的困難是轟炸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難度問題。也是很多人覺得設計一款轟炸機很困難,其難度要比生產要大。其實不然,把設計好的轟炸機完整的生產出來才是考驗一個國家真正實力的地方。

就拿當今的世界來說,各航空強國幾乎都具備大型戰略轟炸機的設計能力,比方說英國、法國、瑞典等等。但是,要將設計好的轟炸機生產出來,這些國家卻不具備相應的能力。戰略轟炸機的生產是對一個國家綜合生產加工能力的重大考驗。其中,超大型的機身和機翼構架、起落架、雷達罩、武器艙、發射架等機械構件的加工考驗著一個國家的金屬冶煉和加工能力;機載設備和傳感器等考驗著一個國家的電子技術水平等等。

在機身材料的製造和加工方面,由於轟炸機巨大的起飛和載重量,對構架的強度提出了極大的考驗。其中,蜂窩複合材料和大結構板材的鑄造是最困難的兩個方面。高性能航空複合材料的生產屬於最尖端的材料技術,是掌握在極少數國家手中的絕密技術。鈦合金技術構件的加工,更是對一個國家加工技術的考驗。

除了這些基礎問題,就算是一架轟炸機的所有材料都可以購買到,最後一步的組裝也不是一般國家可以做到的,戰略轟炸機的焊接技術就不是那麼容易搞定的。以俄羅斯的圖-160轟炸機的生產為例,其可變後掠翼翼根的中央翼盒上下兩部分焊接所採用的激光真空特種焊接技術就是極其高精尖的玩意。該技術需要消耗極大的電能。因此,使用該技術每次進行焊接都需要在夜間進行。該消耗該生產工廠俄羅斯喀山市一半用電量的電老虎如果在白天進行作業,將瞬間使得整個城市的電力供應癱瘓。

由此可見,設計一架轟炸機十分困難,但是,將其按照成產指標生產出來難度更大,需要有著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才能承擔。





尼甘布


買不起,如果俄羅斯的海盜旗敢賣,起步也要十個億,這還是所有戰略轟炸機裡比較差的。幾十個億不足以裝備幾個中隊,配套的訓練設施和系統,又要幾個億,美國的B2還需要特製的臨時停機庫,專門的維護設備和其他機型完全不兼容。上百個億隻為一種機型。

用不起,以網上查的到的內容來看,B2的每飛行一個小時花費100多萬人民幣,每飛行一個小時,地面還要付出50到60個小時的維護工時。像美國經常拿B2鎮場子,當有個什麼大型比賽的時候,就讓它出來走兩步,只能說帝國主義真XXX有錢。


次班天行鬼


很貴,這是有錢國家的玩具和裝備,戰略轟炸機純進攻型的裝備,三位一體核打擊的力量之一,要維持足夠數量的戰略轟炸機,訓練維護保養可是要花不少錢的,目前就美、中、俄三國有專業的戰略轟炸機部隊


中國人民很行1


張路曾某省隊正選守門員。

你說有沒有資格!

總比那些只嘴巴無實戰的(評論員)強!


追尋136219041


沒錢、沒技術、沒法玩。

戰略轟炸機必須是有比較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的國家才能裝備的。

一般國家想玩也玩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