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5月1日,日本正式將年號從“平成”改為“令和”,開啟了新的一代。對無數日劇迷來說,“平成”30年所代表的是日劇史上不可超越的黃金時代。在這30年裡的日劇史中,不僅出現了《東京愛情故事》、《悠長假期》等純愛劇;《白色巨塔》、《半澤直樹》等職業劇;還有晨間劇《阿淺來了》、《海女》以及《篤姬》、《真田丸》等日本特色的大河劇……細數這30年的日劇發展,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日劇中“女性角色”的時代變化。

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東京愛情故事》海報

平成年代初期,純愛劇的黃金十年

雖然1986年,TBS率先進行創新嘗試,開始播出以都市男女戀愛生活為主題的電視劇《男女7人夏季物語》,最高收視飆升至31%。但平成年代的頭幾年,日本電視劇依舊保留著昭和的特徵,主流題材仍是時代劇、老派警察劇以及家庭劇。

明顯感受到平成劇開始是在1991年。這一年,富士電視臺推出了日劇史上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作——《東京愛情物語》,首次從女性視角出發,描述了莉香、完治等4人糾結的愛情故事。劇中的女主角莉香一改往日日劇中溫婉內斂的女性形象,她大膽、熱情、奔放,獨立自主,推崇勇敢追愛的“自由戀愛觀”,極大程度影響了時下一代年輕人的愛情觀念,也使她成為當時新型女性的代言人。因此當年完治在二者擇其一的選擇題中選擇了傳統女性里美時,引發了日本全國性的大討論。

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不論是同時期純愛三部曲中的另外兩部,以“美女配野獸”為話題的《第101次求婚》和圍繞女性“單戀”展開的《愛的迴旋舞》;還是講述過氣女模特和年輕鋼琴家之間姐弟戀的《悠長假期》;描寫理髮師和女圖書管理員浪漫愛情的《美麗人生》;圍繞五個青春男女愛情糾葛的《愛情白皮書》等等,這一時代電視熒屏最具代表的女性像無疑是“對愛情充滿幻想的都市青年”,她們都擁有一份處於流行最先端的工作(即“片假名工作”),比如營銷業務、廣告策劃、設計師等;服裝道具、主人公穿戴都經過精心設計,反映當時最流行的審美。而男主角則一改先前的硬漢派的作風,經常被設定為“溫柔而糾結”的類型。

這些女性為主角的流行偶像劇,都極大地迎合了當時女性觀眾的口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日本文化產業對經濟變化的反映。自1985年,日本頒佈“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更多的女性進入職場,她們的消費能力和審美品味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尤其在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壞的影響還未見雛形,以年輕女性為主要收視受眾的華麗流行劇成為平成前期最典型的電視代表。

女性職業劇和“惡女劇”的發展

如果說90年代以後的十年是日本偶像劇的黃金期,那麼千禧年之後的十年則是日本職業劇發展的高峰期。這一時期醫療、律政、警匪等五花八門的職業和題材走進大眾視野,特別是以《白色巨塔》《醫龍》《Code Blue》為代表的醫療劇和《相棒》系列的警匪劇,對於年輕人有著巨大的激勵和科普作用。

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這些職業劇中出場的女性,也大多為在事業上幹練、直率的女強人形象。這十年間僅天海佑希一人就主演了《頂級播音員》、《離婚女律師》、《BOSS》和《女王教室》等多部“大女主”戲,涉及新聞、律師、警察、老師等多種職業。職業劇的女主角也一改流行劇中對愛情充滿嚮往的女性人設,一心撲在工作上,除“業務能力”能打之外,更多體現出新時代女性的自立、自強和自信。

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BOSS》海報

這一時期另一個讓觀眾無法忽視的女性形象代表,出自於2006年開播的 “惡人三部曲”——《黑色筆記本》、《野獸之道》和《壞人們》。這三部由松本清張的小說改編、米倉涼子主演的劇集,既不同於流行偶像劇的青春亮麗,也不是職業劇中的拼搏和熱血,充滿了抑鬱的黑色氣息。

《黑色筆記本》中的女主角元子出身貧苦,為了“成為金錢的主人”、獲得權勢,不惜放棄愛情,遊走在各種達官貴之間、與其鬥智鬥勇;《野獸之道》中的民子,為了實現設計師夢想,放火殺死臥病在床且多疑的丈夫,並一步步淪為橫跨政經兩道的黑幫老大的情婦;《壞人們》中的女護士豐美,因過分愛戀院長,尾隨殺死了他一個又一個情人……這些女性角色都跳出了尋常的人生框架,遊走在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雖然每個人身後都揹負著罪惡,但她們顯現出的強硬手段、算計智謀以及對自我人生的掌控,不僅沒有讓觀眾討厭,反而掀起了一陣“惡女潮”。

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黑色筆記本》海報

“惡人三部曲”不僅有緊湊的劇情、緊張而刺激的情節,還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出了日本“風俗店”“政壇”等相關行業的社會黑暗面、人性的無情以及對金錢權利的無限慾望。

新女性崛起、女性角色的多樣化

2010年之後,倡導平等和多元化的價值觀,還有一些講述邊緣人群的日劇開始大放異彩,日劇的製作也趨向於窄眾化。

比如講述女性平權問題的《最完美的離婚》、聚焦女性職場性騷擾的《問題餐廳》;討論女性的多元化人生、價值觀念的《逃避雖可恥但卻有用》、《家族的形式》;由於選題範圍廣,並不刻意追求大團圓的價值觀,並且針對性地反映日本當下的各種社會現實問題,引起眾多觀眾的共鳴,大受歡迎。尤其是《我選擇了不結婚》和《不結婚》兩部劇,完全是低慾望的日本社會晚婚化、不婚化的真實寫照,為所謂的“大齡剩女”們提供了一個發聲的平臺。

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人生倒數第二次戀愛》海報

多元化時代下,日劇的女主角不再侷限於年輕的少女,更多反映的是30、40歲的中年女性生活。比如聚焦中年人戀愛物語的《人生倒數第二次戀愛》;描述因單調的主婦生活而尋找生活刺激的出軌劇《晝顏》;為了虛榮的物質生活依附不同男性、走上進階之路後最終與自己和解的《東京女子圖鑑》等,這些劇目的女主角大多啟用高知名度、高口碑、高演技的中年女演員,她們也成了各家電視臺的收視保障。

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晝顏》海報

新女性形象的井噴式增長,不僅由於女性在職業和家庭面前,天然面對比男性更多的抉擇和困難,為電視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更多的是女性自我意識和認知的進一步覺醒,她們開始關注並反思自身的個體價值,而非社會加之在其身上的刻板印象。

“女性大河”時代

除了日本民放電視臺黃金時段間女性劇目不斷變化, NHK的最具代表性的 “大河劇”在平成年間也經歷了巨大的改革,原本以男性為主角的歷史正劇,也迎來了“女性大河”時代。2002年的《利家與松》講述了侍奉過名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前田利家,以及其妻子阿松在亂世當中憑藉自己的努力爭取一席之地的故事。2006年播出的《功名十字路》,描繪了賢惠能幹的妻子千代以執著的真心,堅持戰鬥等待丈夫山內一豐直到戰國時代結束的故事。《篤姬》詳細描述了篤姬從嫁給幕府將軍時少不更事的少女成長為影響國家命運的優秀女性的故事。在大河劇逐漸勢微的2000年後,“女性大河”題材吸引了一大批女性觀眾,重新頂起了大河劇的收視和影響力。

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篤姬》海報

隨著移動網絡和多屏時代的迅猛發展,“遠離電視”潮流越來越明顯。日本近期發佈的調查中顯示,平成年間收視最高的10部日劇,僅有一部《半澤直樹》是2010後的作品,日劇史上再難出現30%以上的收視奇蹟。現在的日劇平均收視躋身2位數的都實屬精品之作。進入“令和” 年間,面對新的社會情況,日本電視劇產業如何發展,是繼續走下坡路還是觸底反彈,都是日劇迷們最關心的話題

平成30年,“她劇目”如何一步步佔領日劇市場?

日本平成年間電視劇平均收視top10

— THE END —

作者|肖不正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