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高大尚、看不懂、怎么办:尝试这本入门书,它会让你更值钱

经济学高大尚、看不懂、怎么办:尝试这本入门书,它会让你更值钱

《奇葩说》有一期节目辩论了一个当代敏感话题:“结婚前,我让伴侣在他的房本上加上我的名字有错吗?”

并在现场进行了一个观众调查,发现这是25岁到29岁中的男性群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但是,他们却极少与另一半沟通这个。原因很简单,并且大家心知肚明,房子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选在一个敏感的时间去提这个敏感的话题,很大情况下男女双方都不欢而散甚至分道扬镳。

对此,蔡康永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婚姻不应该依据社会约定成俗的态度去进行,包括房子、聘金以及嫁妆等,若是这样就表明,你把你的人生,你的幸福感全交到别人手里,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也会耽误你对幸福真正的在意,你要是想要一份嫁妆,那么你要相信你本身就是最好的嫁妆。

而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却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

结婚就是办企业,签合同,只不过签的是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双方都需要拿出自己的资源,但是男女双方给出来的资源却是不一样的。比如有身体、有生育能力、有容颜、有家庭关系、还有未来的增长潜力。

可是传统上通常女性早一点付出,生育、抚养照顾家庭等;而男性的作用比较晚,大器晚成,30-40岁后作用才起来。这意味着一方面播种施肥,另一方收割,也就是说后面的这个人在敲前面这个人的竹杠,这一点是不对等的。

因此,在步入婚姻关系中,女方问男方给一点抵押,表示一下为未来如果万一出了问题的婚姻做一点垫底,做一点保护,并没有错。

薛兆丰教授运用经济学逻辑解读婚姻,既谈到了“婚姻经济学的意义”,也道破了两性婚姻的厉害关系。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边际成本递减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你所付与回报并不是等额的。婚姻中当一方先付出,另一方享受,而且谁也保证不了你的付出是否在为他人做嫁衣。也意味着女人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才能为此婚姻最基本的平衡。

看到这里,当有人问道“房产证上加名字的事”,你大概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有理有据地给出最优答案了。

类似于从薛兆丰教授的角度去解读经济学,你便发现原来生活处处是经济学,原本敏感话题或难题用经济学逻辑一分析,便能一目了然。这也是现代许多经济学家致力于从生活还原经济本质,生活与知识结合使理性最大程度发挥。

经济学高大尚、看不懂、怎么办:尝试这本入门书,它会让你更值钱

其中《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便是这样的一本书,这并不是写给小学二年级的经济书,而是作者坂井丰贵为进一步说明这本书有多简单,只要具备小学二年级水平,就能读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学,并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所以,这本书被坂井丰贵称为“入门的入门”。

在本书中,坂井丰贵一如既往地使用浅显直白的语言风格科普经济学,诠释经济理论,包括使用最简单的示意图、最简洁的文字表达以及最常见的生活事例。他以个人偏好的可乐等微观经济入门,尾随分析宏观市场相关政策的变化,其中穿插说明博弈论、边际成本等概念,还涉及保险、税收、贫富差距等问题。

拨开现象看本质,透过经济学让我们看懂真实的世界,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高大尚、看不懂、怎么办:尝试这本入门书,它会让你更值钱

01.如何挑选对方最喜欢的礼物

米沃什的诗歌《礼物》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所谓的礼物啊,比起收到礼物的人,送礼物的人更加幸福。”但现实却不尽其然,想要得“送者心安,受者心欢”这两全其美的局面可不是那么容易。

实际上,我们很难选到别人喜欢的礼物。有时候好意送给别人礼物,却是对方“根本不想要的东西”而让人失望,又或者收到了别人的礼物,但因为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失望,这种情形可谓日常所见。这种局面,导致我们曾有过类似的经验,收到礼物时觉得“与其送我这种东西,还不如直接把钱给我”。

可见“送礼”也是一个大学问,既然别人喜欢,又要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

如果用经济的角度看待送礼这个问题,清晰的逻辑推理将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化。我们只需要考虑对方的偏好程度和自身的预算范围,也就是计算两个要素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便可以得出礼物的最优解。

怎么用图来表示个人偏好呢?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无差异,在经济学中一般指的是个体对商品的偏好程度相同。比如说,我喜欢喝可口可乐也喜欢和百事可乐,若是你送3瓶可口和2瓶百事,我都会十分欢喜的接受。

下面我们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最优解的运作。

经济学高大尚、看不懂、怎么办:尝试这本入门书,它会让你更值钱

从上图,我们可以分析出三个结论,首先位于预算线上方的点表示购买超出预算,而下方的点则表示预算有剩余;再来收入增加时预算线会向右上方移动,也就是预算会随收入增减而移动;最后若是收入与物价同时翻倍,那么可以购买的商品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再来观察上图,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完美相切于点时,便可能得出最优解。然而最优解并不代表着是最理性的做法,比如说一个酒鬼,那么他肯定觉得把所有收入用来买酒就是最好的方式。也就是说,此处的“最优”归根结底只是消费者这一时点在主观上认定的最优。

对于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礼物,或是购物后有“冲动是魔鬼”,更甚是买买买却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的小伙伴来说,形成个人偏好与预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便可以更好地域金钱相处了。

经济学高大尚、看不懂、怎么办:尝试这本入门书,它会让你更值钱

02.想买什么与能买什么

前段时间“老婆月薪4千买了个2万的包,该离婚吗?”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丈夫认为,经济压力大,房贷也是两人共同负担,为此连孩子都不敢生;而妻子委屈认为,这么多年了,自己从未向丈夫伸手要过一份钱,偷偷攒点钱,买个喜欢的东西,还闹得全网皆知。

毫无置疑2万块的包算得上是奢侈品了,在普通家庭里可以归纳为想买的东西但却不能买东西。经济学中认为能买什么取决于自己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至于想买什么,则在收入和价格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商品。

衡量什么东西是可以买的,什么东西是能买的,归根到底收入、价格与购买量。一般来说,价格上涨,购买量就会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就会增加。此外还有一种普遍的倾向,那就是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人们所获得满意度会逐渐减少。

试想一下,这对夫妻刚结婚的时候,买房子的时候,为什么妻子没有再那个时候选择买一个奢侈品包包呢?而在8年便买了,新闻说到,妻子的朋友刚好去巴黎旅行,于是便咬咬牙把攒了4看个月的工资花出去,这也正符合经济学家凡勃仑说的一句话:

“消费的另一个重要母的是给他人留下印象,也称之位“炫耀性消费”,消费者花钱是为了让他们的朋友及邻居嫉妒,以及跟上其他朋友及邻居的消费水平。

把预算说明的都抛之脑后、一掷千金的感觉估计谁都喜欢,可是真的这样做了,生活就会很快陷入困境,因此人们才会关注预算和价格。人们面对自己心中的欲望总是不断思考着,其结果便是人们选择购买一些东西、而放弃另一些东西,这就是人类的选择。

经济学高大尚、看不懂、怎么办:尝试这本入门书,它会让你更值钱

03.要不要选择与对方一样的网络服务

芝加哥大学卡乔波教授等人所做的大规模调查显示,2005年至2012年间结婚的每3对美国情侣中就有1对是在网上认识的。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很多大型婚恋网站由此而生,比如“珍爱网、百合网”等。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之间的沟通方便快捷,开始使用微博的人,是因为熟人和想要关注的名人和爱豆已经在使用了,自己才会想要使用。网络服务的目的是将人们联系起来,其价值取决于使用人数的多寡,这就是网络外部性了。

在用户带来用户的网络服务中,互联网最大的任务就是拉拢更多的客户数量。因此,想搭乘互联网这辆时代快车的企业,是难以对抗已经拥有庞大数量用户的既有从业者。

这就说明,人的通性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会跟着做什么。而经济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协调博弈,即是与选择什么相比,和他人做出相同选择更重要。

比如说,一对情侣需要选择手机运营商,假设现在有两家手机运营商A和B。如果两人选择了同一间运营商,他们之间可以免费通话,反之就不能免费通话。

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做出四种选择,就包括(A,A)的满意度是(2.2)、(A,B)的满意度是(1.1)、(B,A)的满意度是(1.1)、(B,B)的满意度是(2.2)。若是想要获得男女双方都满意的状态,要不男朋友改为B运营商,要不女朋友改为A运营商,或者是看哪个运营商的服务更加优质进而以运营商为标准进行改变。

若是一开始两人均选择同一家运营商(A.A)或是(B,B),那么这两人就不会这么轻易单独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避免带来损失,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称为作纳什均衡。如果运营的服务水平差异较大,比如A运营好于B运营,选择A运营两人都可以得到3个度的满意,他们就不会选择只有2个度的B运营商了。

一般老话说的好“店大欺客”,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只要自己的获得大量的用户,只要自己先做稳纳什均衡宝座,其他服务即便比不上其他公司,依然也能处于优势地位。

肖伯纳曾说:“经济造就大半人生,对经济的爱是所有美德的根源。”通过《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一书,培养自身经济学思维和态度,学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学会对自己财产的管理。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日常生活总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