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


河南洛陽有個麗景門,城樓高聳,規模宏大,雄踞一方,氣宇巍峨。聽說有句俗語:不來麗景門,枉來洛陽城。麗景門真值得一遊嗎?

麗景門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典型、最為優秀的城門,最早始建於隋代,據《唐兩京城坊考》記載,東都皇城西面有兩門,南曰麗景門,北月宣輝門。

麗景門在洛陽市老城區西關,是洛陽古城的西大門。地址中州路與金葉路交叉口右轉50米。公交41路、9路、10路、8路、48路、53路、65路都可到達。從火車站坐出租車10元。

麗景門是洛陽老街最為古老的一部分。開放時間:每天07:00-19:00,票價:30元,兒童1.1米—1.4米10元,1.1米以下免票,60歲以上老人持證免票

今天的麗景門是由洛陽市政府投資三千多萬元於2002年在原址新建的,佔地面積一萬八千餘平方米,城門樓共分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2004年竣工。凡是老洛陽旅遊的,都要到麗景門尋找古老洛陽的韻味。

古都洛陽,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在洛陽建都,至公元十世紀,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13個朝代先後在此建都。

洛陽作為都城有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在洛陽稱王、稱帝者達104人之多,這塊土地堪稱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使洛陽以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享譽世界。

自從代表夏、商、週三朝王權的九鼎置於洛陽後,這個古代稱為“天中”的洛陽,就成為歷朝歷代必爭之地,英雄、梟雄競相表演。

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麗景門繳槍投降,解放洛陽時,其它城門都攻破,唯有麗景門久攻不下,國民黨被圍自動投降,麗景門城樓屢經毀敗、屢經修復。

麗景門記載了洛陽乃至中國歷史變遷。宋代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在麗景門老街拍婚紗照有渾厚的歷史感。

據《河洛民風》記載:麗景門長期以來是百官及萬民祭祀神的地方,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富貴吉祥,閤家平安。這說明麗景門的興盛繁榮、經久不衰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密切關係。

整個工程由城門樓、甕城、箭樓、城牆和麗景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幹浮雲,氣勢磅礴,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不服不行。

麗景門規模之宏大在河南古建築中居於首位,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誌,是為中原第一樓,古都第一門。新建後的麗景門被評為洛陽市新八大景。

麗景門是中原第一樓,古都第一門。是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景區,“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

麗景門景區建有天后宮、河洛文化長廊、洛陽帝王史館等景點以及餐飲、住宿、娛樂設施,成為遊客瞭解洛陽曆史風貌的一個窗口。真是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

2004年“麗京門”竣工後,不少專家和市民提出了“麗京門”應為“麗景門”。市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歷史記載和專家考證,最終確定,“麗京門”應為“麗景門”。

2009年3月10日,在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幾名施工人員將“麗京門”的匾額卸下,換上“麗景門”的匾額。至此,備受洛陽人關注的“麗京門”和“麗景門”爭論有了結果。

麗景門內最大的噱頭就是“不翻湯”,編造個清朝皇帝的故事唬人,似乎很有歷史感,其實就是韭菜粉條湯。

老街裡各種旅遊產品應有盡有。

全國各地有的這裡都有,其他地方沒有的這裡也有。

順著麗景門內歷史文化街區走到東大街,吹拉彈唱越來越多,這裡是戲裝一條街。

老桐樹開滿粉色的花,裹滿祈福的絲帶。

手工刻章的攤位有時竟然忙不過來。

賣手鼓的商家在門前敲出激昂的節奏。

橫亙的紅燈籠渲染出節日的氣氛。

新修的磚雕。

廢棄的教堂。

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在街上指指點點。

平日裡街上很安靜,到了節假日,這裡擠扛不動。

賣酒的招幌下面坐著一位女士。

沿街的店鋪很有時代感。

平淡緩慢的生活有心情跟貓對話。

時尚對傳統偶爾的回望並不能停下前行的腳步。

帶孩子來看看磨盤,回味過往。

在老東關旅社旁邊新開的丁記胡辣湯館。

戲曲是根植於心的民俗,聽到板胡的聲音有人就走不動了。

旗幟飄揚,到了賣旗的店鋪,標牌是“無旗不有”。

教授打手鼓,對女士很耐心。

悠閒的牌場。

夕陽西下,照亮了青春的臉龐。

穿過城樓門洞的陽光,劃了個優雅的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