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些表現不及時糾正,未來很可能吃大虧!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

一個人的習慣,往往是在童年時期養成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可塑性最強,如果父母堅持培養孩子好的行為與習慣,未來的教育之路會越來越輕鬆。

相反,如果孩子的壞行為,父母不去糾正,等發覺不對勁的時候,早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間。

所謂愛孩子,一定要懂得分寸和原則。孩子有些壞行為,一定要及時糾正。


一、對父母缺乏起碼的尊重


父母教育孩子,最失敗的結果,是你的孩子越來越不尊重你。

我見過有的孩子不高興就對父母撒氣,甚至拳腳相加;有的孩子玩手機玩電腦,爸爸媽媽叫他吃飯,慢慢吞吞,裝聽不見,半天不動窩;還有的孩子,習慣頂撞父母,父母一說話就表現出不耐煩。

在餐廳吃飯的時候,無意中聽到隔壁桌的女孩子跟媽媽講話,十分不客氣,甚至還有一點粗魯:“關你x事,囉裡囉嗦,你不煩我還煩呢!“

再看看媽媽,氣得臉色煞白,卻也無可奈何,沉默不言。

孩子這些表現不及時糾正,未來很可能吃大虧!


很多家庭中,孩子地位越來越高,父母卻越來越“卑微”,這不是一件好事。一個不尊重父母的孩子,未來也很難懂得尊重其他人。

畢淑敏曾經在文章中寫道:“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愛和尊重是互相的。為人父母,學會尊重孩子的同時,也要教他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二、得不到就耍賴威脅


有的孩子在想要一個東西時,習慣用耍脾氣威脅父母,最常用的句式是:“如果你不...我就...”

孩子很懂得察言觀色,在成長中,不停地用自己的小聰明測試父母的底線。

如果父母第一次選擇妥協,那麼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最後孩子屢試不爽,也越來越不把父母的話當作一回事。

孩子這些表現不及時糾正,未來很可能吃大虧!


面對孩子的哭鬧威脅,父母能怎麼辦呢?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對待哭鬧的孩子:“不要打,不要說,不要走開,只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陪伴他,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你要鬧就鬧吧。”

大人的態度很重要,如果不能始終如一地堅持原則,孩子就有無數種方法讓你打破原則。


三、沉迷手機無法自拔


有個高中孩子家長曾對我訴苦:孩子高二了,喜歡拿著手機玩遊戲、看小說,屢禁不止,只要從學校回來,就躲進房間玩,有一次,媽媽忍受不了,沒收了孩子手機,結果兩個多星期,孩子不和自己說一句話。

在網上也曾經看過一則新聞:一位初中女生,被父親收走手機後,竟然當街狠踹父親,而且連續踹了好幾次,一臉的不甘心與憤怒,對父親彷彿有著深仇大恨。

沉迷手機的孩子,就好像長出了心魔,聽不進任何勸。

只要開了上癮的頭,再想讓他放下手機,太難了。

前幾天,世界界衛生組織發佈了有關幼兒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報告。報告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2-5歲兒童每天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

一個孩子長期沉迷於電子產品,會表現出注意力渙散、不集中的情況,而且會減少與父母的交流,變得意志消沉,只顧享受短暫的快樂。

最重要的是很容易暴躁,面對父母的阻止,表現出極端的不配合和抗拒。

然而,電子產品卻不是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關鍵在於父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把好關,懂得控制好時間,做好榜樣。


四、過度依賴


曾經看過一條讓人非常震驚的新聞。

一位年近50的男子,自小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拿到國外名校碩士學位,成績十分優異。

但他自從2012年畢業回國後,就沒有再工作過。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整日渾渾噩噩,幾年時間全靠80多患有尿毒症的老母親供養。

母親每月退休金3500塊,光治療費就花去2000,剩下的要養活自己和兒子。

老人家為了逼迫兒子工作,甚至要將其告上法庭。

她悔恨地說:“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就樣樣都是現成的,依賴慣了。”


孩子這些表現不及時糾正,未來很可能吃大虧!


很多孩子在家除了吃和學習,其他的事情,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因為爸媽早就打理好一切。

可換來的結果常常與父母期望的背道而馳,有的孩子缺少責任感,有的孩子過於依賴,有的孩子受之無愧,不懂感恩。

至於父母該怎麼做,那就是老生常談了,把屬於孩子的責任還給他。

要知道,我們替孩子走的路,都有可能變成他爬不出的坑。

孩子這些表現不及時糾正,未來很可能吃大虧!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