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運遭受共同影響:巴拿馬運河5月28日開始乾旱管控


中美航運遭受共同影響:巴拿馬運河5月28日開始乾旱管控



5月3日,全球航運咽喉要道的管理機構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發佈了一份通知文件:因為持續乾旱,水量減少,自2019年5月28日起,通過新巴拿馬運河船閘的船隻最大批准吃水深度為13.11米熱帶淡水(TFW),通過舊巴拿馬船閘的船隻最大批准吃水深度為11.73米熱帶淡水。通知同時稱,對於超過上述最大吃水量的船隻,將被要求卸載部分貨物,以便順利通過運河。

美聯社、美國之音等外媒隨即報道,這意味著主要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大型船舶必須以較少的貨物通過,將影響以中美2大經濟體為首的國際航運。


中美航運遭受共同影響:巴拿馬運河5月28日開始乾旱管控


目前通過巴拿馬運河進行運輸的大型船隻主要來自於美國和中國。2018財年,該運河上有62.8%的貨物運往或來自美國。美國東海岸到亞洲是運河上往來船隻的主要航線之一。據彭博社報道,從美國農業部公佈的數據來看,大約有8%從美國墨西哥灣出口的運送農作物的船隻將受到上述新規定的限制。

除此之外,作為巴拿馬運河的其他重要使用者,墨西哥、智利、希臘和日本的大型貨運船也可能受到影響。

Carlos Vargas是運河管理局環境和水的副總裁。他最近說,Gatun--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 每年這個時候比正常水平低1.4米。自4月初以來,它已下降超過0.2米。阿拉胡埃拉(Alajuela)還有一條較小的湖泊供應水道,比平時低2.2米。

“巴拿馬運河的這些低水位是四到五個月幾乎為零降水的產物,”巴爾加斯告訴美聯社。“這真是我們在運河歷史上最乾旱的季節。流向湖泊的河流減少了60%。“

近來的乾旱少雨天氣迫使巴拿馬方面多次對通過新船閘的大型貨船調整吃水深度限制。巴拿馬《星報》4月2日報道,巴拿馬運河環境、水文和能源負責人卡洛斯·巴爾加斯(Carlos Vargas)稱,從4月30日起,運河的船隻吃水深度限制將從幾個月前的49英尺(14.9米)改為44英尺(13.4米)。他表示,此類限制只會對從擴建船閘(2016年6月完工)通過的新巴拿馬型(Neo-Panamax)船舶造成影響。

“將受本次吃水深度限制下調影響的船隻不在少數,這會減少運河的過河費收入,損失金額可能在1500萬美元左右。”巴爾加斯說。

2015年底至2016年初,巴拿馬曾因厄爾尼諾現象而遭遇百年不遇的大幹旱,當時這條百年洋際航道遭受的經濟損失共計4000萬美元。巴爾加斯表示,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持續時間較上一次短,但卻已經造成向運河供水的兩處人工水庫——加通湖(Gatun)和阿拉胡埃拉湖(Alajuela)的水位“低於正常水平”。“目前,加通湖的水位較理想水位低1.2米,而阿拉胡埃拉湖的‘水位赤字’更高,為2.3米。”巴爾加斯說。

據VOA援引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研究員Steve Paton表示,氣候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極端,很難預測乾旱會不會在未來影響巴拿馬地區的淡水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