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為改革而培訓》顯示,中國是此次營商環境改善排名前十的經濟體之一,中國跨境貿易得分排名上升32位,躍升至今年第65位,是營商環境改善最為顯著的經濟體之一。而這一改善與我國海關總署正在推進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的推廣成效密不可分。
一點接入、一站式辦理,從“串聯式”申報,到一次性、同步化“並聯式”流程再造……作為一項發端於自貿試驗區、頗具代表性的制度創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有力助推了我國國際貿易監管體系與國際接軌,成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01.“單一窗口”讓通關高效便捷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指參與國際貿易和運輸的各方,通過單一的平臺向相關政府部門提交標準化的信息和單證以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的要求。“單一窗口”作為聯合國促進全球貿易便利化戰略的核心,已經被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引進,作為國際通行做法。
當前,在國家的統籌規劃以及各地方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單一窗口”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通關流程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據海關總署4月18日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單一窗口”已實現了與25個部委系統、各地方電子口岸平臺間的信息共享,共同打造了全國一體化的“單一窗口”環境,對外提供服務事項495項。海關與檢驗檢疫也進行了業務融合及系統整合,貨物申報應用率高達100%。
海關還積極優化口岸業務辦理流程,依託“單一窗口”,協調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數量,只保留46種監管證件的聯網核查。在“單一窗口”標準版全覆蓋的基礎上,海關加大推進力度,提高主要申報業務應用率達80%以上。
在“單一窗口”建設中,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在船舶監管模式上不斷創新,扮演了重要角色。海事系統全面接入“船舶網絡安全監督系統”,實現了網絡申報以及內網審批的無縫對接;上線了“電子印章”功能,全面支持“出口岸許可證”在線打印;將目標考核納入系統,全面推行船舶進出口岸“單一窗口”申報審批制;實行了國際航行船舶聯合登臨檢查制度。
另外,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當下,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應用等新興技術已經成為“單一窗口”建設的主要技術支撐,並且將持續引領“單一窗口”打造更具智慧化的服務。
上海海關就依託上海口岸優勢,建設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臺,用大數據的理念和方法,實現口岸安全與便利的有機統一。截至2019年3月,平臺已彙集各方數據7億餘條,與“單一窗口”、船公司和港務部門實現無縫對接,企業能夠依靠平臺數據實現“靠泊即提”。
當然,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的優化離不開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
2018年10月,國務院發佈了《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工作任務中明確提出要提升口岸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將“單一窗口”功能覆蓋至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對接全國版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
隨後,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相應實施方案與計劃。今年3月,上海市接連發布《上海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計劃》與《上海口岸深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改革若干措施》,要求實施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加快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臺建設並與“單一窗口”無縫對接,豐富“單一窗口”服務功能。
02.通關無紙化為進出境物流提供便利
通關無紙化是實現電子口岸業務服務高效化的必要手段,是貿易便利化建設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努力推進通關無紙化。2018年11月,《海關專用繳款書》在全國全面推廣,至此,海關通關無紙化改革的“最後一公里”被打通。進出口企業、單位通過電子支付方式繳納稅款後,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海關”一體化網上辦事平臺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下載、打印稅單,不必再到海關取稅單。
就在2018年10月,海關總署發佈了《關於全面推行轉關作業無紙化的公告》,根據該公告,企業無需再以紙質提交轉關申報單或者汽車載貨清單,交驗《汽車載貨登記簿》、《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境(港)海關監管簿》、《司機簽證簿》。此舉進一步簡化並規範了轉關貨物的海關監管手續,實現了全流程無紙化管理的轉關作業方式。
同年12月,海關總署發佈了《關於全面開展艙單及相關電子數據變更作業無紙化》的通知,根據通知,艙單傳輸人、艙單相關電子數據傳輸人可通過手工錄入或報文導入的方式,向海關辦理艙單及相關電子數據變更手續,無需提交紙質單證資料,艙單及相關電子數據變更作業無紙化工作就此全面展開,這項舉措進一步為進出境物流提供了便利。
目前,海關減免稅的無紙化改革也在各地逐步推進。北京海關、合肥海關、銀川海關等地已經開始實施減免稅的無紙化改革。改革之後,企業無需再多次往返於海關,只要將進口貨物的發票箱單、採購訂單等單據、文件掃描並傳給海關。海關通過網絡反饋審核結果,自動生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徵免稅證明》(以下簡稱《證明》)。企業錄入《證明》單號,就可以在海運、空運口岸辦理相關貨物進口申報手續,無需再提供紙本單據。
雖然我國通關無紙化進展取得很大進展,但也有一些口岸紙質單證因為涉及境外監管互認,還不能馬上實現無紙化。為此,海關也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單證便利化。自2019年3月25日起,海關總署在上海、北京等12個直屬關開展了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試點工作。
03.口岸服務質量仍需改善
當前,“單一窗口”建設正行駛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這對於“把正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建議:
首先,要提高通關監管水平。應加快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拓展數據採集範圍,審核平臺與大數據中心、“單一窗口”、企業、港口之間的對接,促進全領域風險管控;應提升口岸監管的科技化水平,加大新型監管設備的應用力度,提高單兵作業設備配備率;應優化海關監管模式,大力推廣“彙總徵稅”“關稅保證保險”。
其次,繼續改善口岸服務質量。應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服務功能,試點推進重點行業“監管+供應鏈”信息服務,設立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服務中心;應完善企業意見反饋機制,充分發揮海關、市場監管、“單一窗口”、港口、船公司等熱點電話服務作用,及時與企業保持溝通和反饋;實施聯合懲戒,一旦發現並核實在監管過程中出現違規違法行為,依法納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第三,加強數據安全管理。數據的管理應做到權責一致、安全保密和全程可控,確保任何時候都能找到對數據負責的人員;對“單一窗口”數據的訪問、加工等實行身份認證、授權訪問等控制措施,建立數據追溯機制,防止未授權的機構或個人修改數據;“單一窗口”數據共享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數據授權使用和對外許可提供,最大限度發揮數據應用效益。
第四,促進互聯互認互信。全國各省市之間需加強“單一窗口”的對接與合作,除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主要地區外,其餘各地也應因地制宜,發揮地區優勢,健全區域合作機制;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之間,應根據地區差異開創新型通關模式,努力創造共贏局面;我國海關應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化大通關合作,使其能夠在“一帶一路”設施聯通和貿易暢通中發揮出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併為“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作出新的貢獻。
閱讀更多 海合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