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如果犯錯,父母應該怎麼教育,打孩子是正確的麼?

用戶5046574407922


打孩子肯定不是教育孩子的首選,如果孩子犯錯,家長只能想到打孩子來解決,那麼說明家長教育的方式太過粗暴和單一。

打罵都是需要嚴格控制的,不是說不能打罵孩子,而是這種手段有很強的副作用。一旦經常使用,效果會大打折扣,結果就是孩子對打罵免疫了,而且內心積累了反抗的情緒。


孩子實際上有個基礎的心理需求,那就是安全感。一個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就像植物失去了陽光和水,儘管還在長大,但是心理會變得不健康。


打孩子的壞處很多,帶情緒地打孩子更加不合適。

1、孩子會越來越不認可自己

當父母對孩子大打出手的時候,大部分孩子的內心是極度恐懼的。孩子犯了錯誤,ta沒有達到大人的預期,但是如果孩子因為此而被打,那麼ta的內心就容易否定自己:我做不到,我是一個壞孩子。

有些孩子會因此把自己保護起來,不敢嘗試新事物,大腦時刻保持收縮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學習不達標被父母打之後,反而變得越來越差的原因。

2、孩子心理不服,逆反心理在生長

父母打孩子,孩子之所以不敢反抗,主要是因為孩子還小。等到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那麼孩子就會用身體上來反抗。

打孩子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規則。按照規則來打,那麼孩子就能從內心上接受。但是我們也不能給孩子下任務,沒有考到95分就要捱打。對這種不可控的事情,你如果去打孩子,孩子學習和考試的時候都是心慌不已的。


打孩子是最後的選擇,而且一定要控制住情緒。比如對於屢教不改的孩子,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小小的教訓。但是切不可打了一次不行,下次再打。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打不能解決問題,那麼就需要尋求其他方面的措施。

3、以理服人,讓還在回顧事情的經過,進行反思

孩子做錯了事,首先ta可能內心就難受。這個時候家長先要察覺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感受。等孩子平靜下來後,我們再和孩子一起分析整個過程,讓孩子反思如何避免下次再出現類似的事情。如果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必須通過打才能增強孩子的記憶,那麼大人也要跟孩子說清楚懲罰的意義。

教育的目的是改變孩子,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需要改正。如果教育變成了大人的發洩,那麼孩子除了恐懼之外,很難做出積極的改變。


4、讓孩子有高自尊,給孩子信任,這樣的正向引導更有效

做錯事的孩子,有些是為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這是一種錯誤的心理需求,但是孩子無法覺察到。如果孩子調皮搗蛋,那麼大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不夠投入,或者是生活中沒有給孩子建立足夠的規則意識。

大人需要給孩子一個行為指向,一開始以鼓勵為主,肯定孩子的正向表現。當然,話說回來,如果孩子無法無天,那麼適當地懲罰也是必須的。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不要帶著情緒打孩子。儘管這樣能夠給孩子足夠的震懾,但是效果卻不會特別好。


給孩子找一些榜樣,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並不是一個壞孩子。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會犯錯,關鍵在於自己是否願意改正。蒐集一些身邊的例子或者電影、書籍上的例子,給孩子說一說,孩子會願意做出改變。


總結一下,家長應該做的:

制定規則,樹立榜樣,接納孩子,正向引導;

從孩子認可的人開始,引導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

適當的打罵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帶情緒,而且需要控制次數;

家長的教育智慧是需要學習的,只有家長自己做好了,孩子才能找到好的模仿榜樣。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1

還記得去年,湖南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殺人事件,兇手是一名剛滿12歲的小學六年級學生,而死者卻是他的親生母親。


12歲,是我聽過的近幾年弒母事件的最低年齡。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麼小的孩子心卻那麼狠,那麼硬:


當天,他在家裡偷偷抽菸,氣憤的媽媽發現後,拿起了皮帶就是一頓狠狠的抽打。


結果他直接和母親動起了手,被憤怒衝昏頭腦的男孩去廚房裡拿起了菜刀。接連對母親瘋狂砍了20多刀。


媽媽被砍後,渾身是血倒在地上,沒過多久就死了。


再後來,因為這個孩子才12歲,年齡夠不上負刑事責任,所以沒過多久就被釋放出來。男孩親屬希望孩子能繼續上學,可這個舉措,遭到了校方工作人員和學校家長的一致反對。

絕大多數的家長持反對意見。其實想來便無可厚非,誰會願意自己孩子和一個違揹人倫的殺人兇手待在一起。


如今就連外公外婆都有些害怕自己的外孫。網友們紛紛感慨,究竟怎樣畸形的家庭教育,才會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2

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固有觀念嗎?

也是去年,那時我在群裡看見的一個商品鏈接,無所不能的某寶正在推銷一款“打娃神器”——戒尺。

打人的家長,他們都圖什麼?

看到評論後,簡直是哭笑不得。


天底下,怎麼會有家長覺得,打自己的小孩很“爽”?當然,大部分家長是想教孩子“學好”,認為不打不長記性,棍棒底下出孝子。


但家長們,你們有沒有想過,那些經過恐嚇、打壓的無辜孩子,一旦真地認同了對自己施暴的父母親,那就真的完蛋了!因為這就意味著,孩子會從人格到情緒再到認知三個方面的徹底扭曲。


打肯定不是親,罵肯定不是愛,這個道理放在自己身上,大概人人都是明白的。可惜有些人做了父母,再面對毫無還擊之力的小孩時,就會自動忘記這個道理。


誇張一點說,如果不講道理,不辨是非,濫用體罰真的有用,那楊永信早就該拿諾貝爾獎了。


3

還是有些家長模糊的是非觀念?


一個朋友和我分享過這麼一則往事:


她小時候為了買足夠多的零食去準備春遊,偷偷拿了家裡的錢。


後來被家裡人發現了,爸爸當天晚上,用以前掃大街的那種大掃把,抽了她整整3個小時。

隔天早上就被五花大綁,就跟監獄裡的犯人那樣,一路壓到學校,在全班面前道歉。


更讓她覺得恥辱的是,

爸爸居然當著全班五十多人的面,脫了她的內褲讓眾人欣賞傷痕......


他甚至希望這樣教育孩子,能得到班主任的誇獎。

事實上,父母不講是非,極其容易破壞孩子的人格。


同樣的例子發生在同學二何家。

他們家的孩子今年剛上初中,有一回搬新家,鋪了一層很好看的地板。


為了讓房間看起來更美,孩子就用抹布一點一點地擦木地板。


正當孩子花費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把地板擦的乾乾淨淨,他自豪的向爸媽炫耀:

以後你們進我的房間要脫鞋哦~


結果讓孩子意想不到的是,爸爸故意穿著鞋踩進來,還居高臨下地質問他,憑什麼讓他們脫鞋。

緊接著,媽媽也穿著鞋進來踩了一圈。


從此,孩子再也沒做過任何家務。


在儒家精神式微的當下,給予孩子尊重,不是一種必然,而成了一種選擇。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充滿陽光的還是充滿陰暗的,全在家長的一念之間。


4

愛的缺席,不講道理。


案件中的12歲男孩,自小便缺失愛的教育,媽媽生下他不久,就把他留給自己的外公外婆照看。

包括孩子的父親也是一樣,據瞭解,這一對父母在對待男孩的錯誤行為時,只會直接拳打腳踢。所以男孩的心裡很痛恨自己的父母。


不會愛,血緣就是毒緣。

當記者採訪為什麼殺母親的時候,他惡狠狠的說:“我恨她”。


缺失愛的教育,不是教育,最多隻是恨的教育!


如果做父母的,孩子一犯錯就體罰,就打。那麼,等到孩子叛逆甚至奮起反擊,用家長教過它的價值觀回擊家長的時候,家長又該如何自處?


是孩子都會犯錯,家長們要想的是:什麼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幾個月前,在陝西西鹹新區一棟高層小區電梯內,一名小男孩在電梯內小便。孩子媽媽知道此事後,嚴厲批評教育了孩子。


之後這位媽媽在業主群裡主動道歉,承認是自己孩子的不良行為給大家帶來不便。並表示自己的孩子會打掃電梯一個月作為道歉補償,此外,孩子也寫下檢討書,讓媽媽發到業主群裡道歉。



這個孩子在爸爸的監督下真的打掃電梯一個月,看到他們的實際行動,最後鄰居大家都表示可以原諒這個男孩。



網友也紛紛給這位媽媽點贊,覺得這才是教育孩子正確的方式。還有網友表示媽媽三觀很正,面對孩子的錯誤,不包庇不袒護不逃避不遮掩,真的很贊。



我想這樣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絕對不可能會如之前那個12歲的孩子那樣犯渾。


因為,一個出息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明事理、懂是非的父母。而一個犯渾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不講是非的家長(包括老人)。


Ahaschool第二課堂


我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今年九歲了,平時她們犯了錯,我幾乎沒有動過手,但是氣急的時候,會上手去扭她們的耳朵,會打手,但是這種情況很少。

當時批評過她們後,等氣消了,我會把她們叫到面前,心平氣和的告訴她們錯在哪裡。

不過,我的鄰居和朋友家裡是男孩子的,還是會打孩子的,用她們的話說,就是男孩子太皮太鬧不聽話。

至於打孩子到底正不正確,我認為是要看情況的,反正和我一樣大的同齡人,小時候都是被父母教訓過的。


雙胞胎小美女雅雅慧慧


以打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不是正確的!

我個人認為不是的,這裡我給你舉個例子,

我家大寶是個小姑娘,看著是乖巧可愛的,實際是女漢子型的。不到三歲的小朋友很會安慰人,也很會照顧我(懷著二胎)。在身體沒有笨重的時候我還會經常的抱抱她,摟著她。也很少會吼她,基本上沒有打過,犯錯會和她講道理,教她該怎麼做,有時候也會縱容一下。孩子是需要童年的,童年裡充滿好奇和冒險,她會想不斷的嘗試,也想證明大人可以的,我也可以。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把自己當成大人,而不是我們認為的什麼都不會的小孩子。

當我的身體開始負荷不了挺著大肚,領著大寶,上了一天班的情況時。大寶的調皮,不懂事就被我無形中放大了。她想讓抱時,我怕壓著肚子而推開她,她再次撲來的時候就會吼她,勸說她無果後就會打大寶。結果就是我生氣大寶哭。

然後就是不讓亂扔玩具,會打她。讓她幫忙拿東西磨蹭會打她。總之就是以前可以哄著來的事情都直接發展成了-打。但是打過以後並沒有收到我想要的成果,反而讓她不知所措。

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只不過是我的心態改變了。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思想是在對接觸的新事物不斷變化的,我沒有跟上孩子的步伐去引導她,而是在一味的讓孩子遷就我的想法,我的需要,並控制她。

我給自己制定的原則是:小問題-溝通+引導,多次灌輸,不要指望一次就能讓孩子改正,換成 是你都不可能做得到。

大問題:教育+懲罰,不能從容。

原則問題:打


小熊貓麻麻麻


打孩子肯定是不正確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打了她雖然表面順從,但其實內心是不服氣的。我是七歲女兒的媽媽,這點我深有感觸,孩子有時真的會氣的自己喪失理智的,也打過她,但打完她她的反應就是不鬧了,也不說話了,表面看起來這頓打有用,其實她心裡已經在反駁你了。包括學習上,用打罵的方式不光浪費時間,傷感情,確實也沒有效果,還是要耐心講解才能聽得進去。當然孩子和孩子不一樣,不過應該都是吃軟不吃硬的哈,我家閨女要是跟她說句煽情的話,她馬上就感動的流眼淚,所以我覺得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需要保護的,換位思考,自己小時候又何嘗不是最討厭父母打罵呢?


彩彩的彩虹糖


孩子犯了錯,父母予以教育,是必須的。但是,父母對孩子犯錯,一味採取打罵等粗暴教育方式,絕對是失敗的。

有不少家長在對待孩子錯誤言行時,在教育態度上,通常有兩種極端:

一種是:不聞不問,任孩子所為,甚至還會縱容。如:帶孩子去超市,孩子拿了個小玩具放口袋內,家長不僅不予批評教育,反而協助逃付款或躲查。

另一種是:不問緣由,一見孩子犯錯,便打罵相待。

顯然,這樣的教育方式,即不能讓孩子認識錯誤,也不利孩子改正錯誤。其結果只會讓孩子逃避對事的責任和擔當。

“三味"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則材料:一美國小男孩在屋外空地上踢足球,不小心將鄰居的玻璃打碎了。男孩並沒選擇逃跑,而是靜等房主出現。最終,孩子量好了窗戶尺寸,找來了玻璃店工人,將玻璃換好了。

可是,如果這事發生在我們某些孩子身上,多數孩子可能會選擇逃跑。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擔心此事被父母知道後,不僅要賠償,還免不了受父母一頓打罵。

那麼,在孩子犯錯時,父母應怎樣對待較合理呢?

“三味"從平時的教育實際經歷,總結了幾點經驗,應該值得一試:

一、孩子犯錯時,先別急著埋怨和處罰,當務之急,爭取孩子的配合,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

首先,對孩子犯錯,家長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謂人無完人,聖賢都有犯錯的時候,何況一個孩子。一知名教育家曾說過:犯錯是孩子的正常成長經歷,孩子不犯錯,就永遠長不大。

其次,犯錯畢竟不是一件好事。孩子有錯時,必須知錯並改錯。這就需要家長要弄清真相,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所在,後果所致。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很有限的,他們往往在做了某事後,若不是受到處罰,或許還不知道這是錯事。

即使知道是錯事,而仍為之,往往也是因為缺乏行為自制力以及後果預判力。

總之,父母應相信,孩子本意上也是不想犯錯的,之所以犯錯,必定是有原因的。

建議好好問一下孩子:“發生什麼事了啊?"



二、讓孩子自己對錯誤進行反思,並談談自己的感受,給孩子一個發洩心中不快的機會。

孩子犯錯後,心裡一般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不管孩子是對是錯,這種負面情緒很難讓孩子聽進去別人的意見。這時候,父母應該讓孩子冷靜下來,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鼓勵孩子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即使是一些不滿情緒,讓孩子盡情發洩出來。發洩完了,心情也就平靜下來。

這個時候,再幫孩子分析整件事情,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先說說該怎麼辦。

在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教育時,尊重孩子的想法比單方面強加給孩子一些想法,往往效果會好很多,教育意義也更大。一方面,在人格上給了孩子尊重和平等;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瞭解和培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三味”有種深刻的感受:當學生犯錯後,老師直接對學生進行處罰,很容易引起學生的牴觸。但是,如果在對學生實施處罰前,讓學生自己說該如何處罰,然後,老師根據學生意見適當調整,那麼,學生基本上會自覺接受處罰,毫無怨言。效果顯然要好很多。



四、接納孩子的正確想法,指出孩子的錯誤想法,並與孩子共同探討一套最佳糾錯方案。

孩子犯錯後,家長在實施教育的全過程,都應尊重孩子。孩子對自己所犯的錯有了充分的認識後,接下來,自然是希望孩子有改錯的誠意。這時,家長可以儘可能地鼓勵孩子表達改錯辦法。作為家長,無論孩子的辦法是否得當,先不要給予否定,耐心聽孩子講完。必要時,也可以拿出紙筆,幫孩子一一列出清單。待孩子的想法講完了,家長再逐條給孩子作出分析。為了達到想要的結果,家長可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併力求得到孩子的認可。

最後,家長與孩子一道在平等、民主的氣氛中,通過共同協商,制訂出一套孩子能接受、父母也滿意的糾錯方案。

五、根據糾錯方案,讓孩子自己拿出具體措施,並爭求孩子意見,希望父母怎麼幫他。

與孩子制定好了方案,家長還得趁熱打鐵,鼓勵並督促孩子遵照執行。在實施過程中,由於孩子在認知、踐行、自控等方面可能會存在困難,家長則應做好孩子堅強的後盾。適時問問孩子,感覺如何,是否需要父母的幫助,如何幫等等。讓孩子感覺不是一個人在單打獨鬥。也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也給孩子勇氣和信心。



六、事情過後,家長別忘了讓孩子對整個事件進行反思,瞭解孩子對事件處理結果的滿意度和得失。

這一次孩子犯錯,在孩子與父母雙方努力下得到了圓滿解決,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並沒有結束。

在孩子的不斷成長過程中,孩子還會有犯錯的時候。因此,家長應好好與孩一起,總結上次犯錯、認錯、改錯的經驗教訓。

特別是,應引導孩子認真感受一下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及所擔當的責任。



結束語:

總之,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之後,即認識不到錯誤,又缺乏改錯的態度與行動。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題主有一個觀點是對的,不能過分溺愛孩子,可是溺愛的反面不是打孩子,而是建立規則。

小樣媽身邊就有幾位家長,非常堅持“孩子就該打”的觀點。一方面,他們自己就是從小被打大的,所以無形中傳承了父母以打罵為主的教育方式。

另一方面,他們缺乏科學的育兒知識,不能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是成長中的正常表現,把孩子的“不順從”惡魔化,而且對他們來說,除了用打來嚇唬孩子,他們也沒有別的有效方法了。

01 打孩子的後果很嚴重

首先,打孩子不能讓孩子知錯。沒有一個被打的人會對打人者心生感謝。孩子被打後,要麼滿懷恐懼,變得膽小、懦弱,對任何人都不敢反抗。

要麼心生怨恨,埋冤父母這樣冷酷地對待自己,不關注自己的感受。他們身體上受到的傷痛,會抵消做錯事帶來的愧疚感,讓他們不覺得自己錯。

他們還會疏遠和父母的心理距離,以後更不願意聽大人的話。

其次,打只讓孩子知道不能做什麼,卻沒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而這正是我們要教給孩子的。

比如孩子生氣打人,是因為沒辦法管理情緒,也不知道生氣的時候該如何表達。我們要幫他練習用語言來表達需求,用深呼吸來平復情緒。孩子熟練了,有了新的方法,打人的次數就會減少。

最後,很多科學研究證實,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僅會影響身體發育,還會影響智力的發育,導致很多的心理問題。

02 想要孩子知錯能改,可以這樣做

如何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努力改正呢?我們可以用下面這些方法。

1、明確地給孩子指出錯誤

孩子犯錯時,我們要明確地告訴他,“打人是不可以的。”

儘管這看起來很簡單,但還是有很多家長忙著責怪,“你怎麼又打人呢?再這樣要關小黑屋咯!”卻從頭到尾沒有告訴孩子,這個行為不可以。

對於年幼的孩子,我們必須要把行為的界限說清楚,他們才會知道這是規則,需要遵守。

2、用承擔責任代替懲罰

承擔責任是孩子犯錯時尤為重要的一步,既能讓他建設性地學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能幫他建立自尊,不因為犯錯而破罐破摔。

比如孩子弄破了玩具,應該鼓勵他修理,用零花錢買新的,或者繼續玩破玩具。

打了人,應該要幫對方揉一揉。如果不願意,那麼對方就會暫時不和你玩。

如果孩子打了我們,我們一定要這樣做,暫時地和他保持距離,哪怕只有5分鐘,孩子也會深刻地感受到打人的後果。

有些家長在孩子打人後,給他講了一堆道理,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就馬上和孩子和好了。這其實是在降低孩子犯錯的成本,鼓勵他不好的行為。

3、給孩子機會

孩子犯錯,是很難靠講一次道理就改正的。就像我們減肥,都知道少吃多運動,卻總是失敗。

孩子需要不斷地練習,也需要對自己保持信心,相信自己是一個好孩子,能夠改正錯誤。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多一些時間,多一點包容。相信他會越做越好,慢慢改變。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和信任,就更有力量去努力了。

希望以上方法能夠幫助你,在孩子犯錯時平和、堅定地指出錯誤,給他幫助。

我是小樣媽,專注分享育兒知識和早教遊戲,喜歡就關注我吧。


媽媽沒時間


打孩子的行為肯定是不對的,影響也不好,家長本來就是孩子的模範,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老是打孩子,我覺得孩子以後遇到不高興的事情,也會去打別的,孩子也會受欺負,被打習慣的孩子,在遇到同齡的小朋友的時候,會不知道怎麼去還手,會覺得打自己是應該的,或者有那種叛逆心重的孩子,會打回去,但是父母在打她的時候,特也會還手,這樣下去,會造成很緊張的母子關係,親子關係變淡,而且愛會被消耗完,一點都不剩,長期下來是很不好的,孩子有了錯,要幫助他們改正,大人也要和孩子 一樣,做錯了也要道歉,也要去改正,當好孩子的榜樣。


生活細觀察


小孩子犯錯後該怎麼教育的這個問題,苦惱了不少家長。生活中似乎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來引發親子之間的矛盾。

“這個題我教你多少遍了,你怎麼還是做錯?”

“你是不是事先答應我不去上網的,現在又偷偷溜出去上網算怎麼回事?”

孩子是真的犯了”錯“嗎

  1. 小鵬很喜歡看一部動畫片,名字叫做《小豬佩琪》,有一天他看到動畫片裡佩琪很開心的和弟弟喬治一起跳泥坑,隨後佩琪的爸爸媽媽看見後也加入了進來,小鵬覺得這好酷喲。沒過幾天,天上下雨了,地上出現了小水窪,小鵬心想踩水真的好酷喲。可沒等他踩盡興,他的媽媽就看到小鵬身上溼噠噠的還在踩水,於是一把將他”拽“了出來,一邊給他換衣服便教訓他。小鵬覺得心裡很委屈。

  2. 小秦馬上就要高考了,可最近小秦的父親發現他和另一位女生捱得比較近,於是父親打算和孩子好好交流交流,可沒等說兩句小秦就開始火冒三丈了,父親這時也不甘示弱。最後父子二人都鬧得下不來臺,僵持了好久。

所以說,有時候父母認為孩子”錯“了,僅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就像小鵬的媽媽覺得踩水窪就是不對,小秦的爸爸覺得孩子和女孩子走得近就是早戀一樣。有時候孩子所謂的”犯錯“,有時也可能是父母自身的責任。小鵬之所以會踩水窪,是因為事先他的媽媽沒有告訴他踩水窪這件事不對。小秦之所以會和女孩走得近,因為也是青春期孩子心理很正常的一種需求。

所以,在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之前,父母先要明白是不是自己單方面的認為孩子“錯”了。

孩子犯錯可不可以打

孩子這個年齡跨度很大,現在有不少成年人也笑稱自己為“寶寶”,難道他們犯了錯,也要去打他們嗎?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

如果孩子犯錯了,解決方式有很多,可以勸導、可以放任,同樣也可以適當的打罵,而且我相信生活中有不少的人都有過被父母打的經歷。但是,為什麼不少人說不能打孩子呢?

1.孩子被打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父母很多時候都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犯錯,孩子犯錯是有心還是無心,是好心還是惡意。如果孩子還小,心思還很單純,被打後可能不會想那麼多。但如果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被打後指不定會有委屈或者一些極端的想法。

孩子被打後的不確定性太大了,所以才不建議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2.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孩子

  • 父母在打孩子之前,要先告訴孩子哪裡錯了

如果孩子去踩水窪,你突然給孩子來這麼一下,別人看起來是嚴母,孩子看起來是“暴君”。所以,在打孩子時,打之前要告訴他們哪裡錯了,如果孩子還是不聽,非要去踩水,輕微的教訓一下也未必不可。

  • 父母在孩子適當的年齡可以打

孩子還小的時候,心思還很單純,打一下也不會記仇。如果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還是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以後指不定也會反過來教育你。(古時候可以“棍棒教育”,是因為大環境允許,那時的人認為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沒人會去說什麼,現在不行)

  • 在合適的場合可以打孩子

打孩子也要注意場合,最好是私底下無人的地方打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特別是在孩子的好朋友面前,最好是先忍忍。如果打了孩子,孩子總覺得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這可就得不償失了。

父母打孩子也是愛孩子,是對孩子恨鐵不成鋼的一種表現,這也是很多人想讓父母再打自己一次的原因。

但是,打孩子時也要注意方法,怎麼讓孩子即使被打了,心裡也心甘情願,這是我們要共同學習的一門功課。


熊貓女兒國


孩子犯錯誤很正常啊我個人認為當孩子犯錯誤了別激動生氣來打罵孩子那會事的其反。孩子犯錯誤先冷靜。過一段時間,多和孩子交朋友當大人先了解一下實質原因用正確方法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我個人有個方法孩子犯錯誤先讚美孩子。為啥這麼做。讓孩子自己心裡想為啥我犯錯父母沒有打罵我,反倒誇獎我讓孩子自己領會為啥會犯錯從心裡改變一下。有個明確的態度對待自己犯錯誤的嚴重性避免以後還會犯同樣的錯不信大家一起可以試試就知道效果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