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行業也有外資企業輝煌過,與亞馬遜兵敗中國如出一轍

前話: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包容的市場,變化的市場,是一個反應很快的事情,也是一個商業運作很靈活的市場。不適應中國,肯定不會走的很遠。只有適應複雜的中國市場,才會走出和亞馬遜不一樣的路。

而壓縮機是一個特殊的機械組裝行業,門檻低,起步快,市場比較混亂,不同的用戶需求導致了不同的產品定位,不同的定位導致了企業不同的生存方式。

只有不斷地接近中國思維,用中國模式不斷創新和融和文化,才會站足堅實的思維,比如xxx斯,一直一來,在老外強大的壓力下,還依然不斷的切合中國市場,不斷地創新改變,堅持用中國人的思維管理市場,來維持強大集團更好的效益。


——正文——


近日,有關亞馬遜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不斷髮酵。儘管亞馬遜公司已經否認了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但是,亞馬遜方面含糊其辭的回應背後讓人更加平添了不少的聯想。

據路透社報道說,亞馬遜公司計劃在今年7月中旬關閉其在中國的本土電商業務,將業務重點轉移至更有盈利空間的海外購和雲服務上。可見,這家在國外市場風生水起的電商平臺,最終不得不放棄中國本土的電商業務。

2018年天貓和京東的電商業務佔據了中國市場81.9%的市場份額。另據Analysys易觀去年發佈的數據,亞馬遜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滑落至0.6%。如此低的市場份額,對於亞馬遜來講,中國本土的電商業務與其說是一種業務,不如說是一個雞肋。

很多人將亞馬遜的中國本土電商業務的折戟沉沙歸結為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的圍追堵截,還有那些中小型電商平臺對於亞馬遜業務的不斷蠶食和瓜分。在我看來,打敗亞馬遜的或許只有亞馬遜自己。

近年來,亞馬遜中國、樂天、ASOS等電商先後在中國大陸市場折戟沉沙,其中的根源在於對中國市場的水土不服,以及在商業模式上的因循守舊。

壓縮機行業也有外資企業輝煌過,與亞馬遜兵敗中國如出一轍

完全照搬本國模式以致水土不服

亞馬遜中國、樂天、ASOS等電商之所以在中國被本土電商超越甚至被迫放棄中國大陸電商業務,原因有很多,首當其衝的就是完全照搬國外的所謂成功模式,沒能做到本土化經營。

不少國外電商來華後,並沒有選擇因地制宜,反而是直接複製其在本國的成功模式,沒有做到和中國大陸市場相契合,沒有充分發揮出中國大陸本土人才的才幹,沒能做到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體驗。

在管理團隊上,國外電商大多更加信任本國高管,日本樂天在進入中國後,經營上完全依賴日本管理團隊,從系統到建站方式完全照搬在日本的成功經驗,這直接導致其對中國市場和中國文化的理解都比較膚淺,對中國電商市場判斷失誤乃至對市場走向往往後知後覺。eBay也是習慣空降外籍高管,而且對中國本土的高管並不信任。

劉強東早在2011年接受採訪時就預判了亞馬遜的弱點,他認為問題核心在於對中國團隊沒有信任和授權。劉強東表示:“如果中國區負責人都不能決定一件事,談什麼執行?你可以問問漢華(王漢華,亞馬遜中國區首任總裁),他可以說他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能成功嗎?我可以做到。”

此外,亞馬遜中國區負責人過於頻繁的更替,也使亞馬遜中國區負責人成了亞馬遜西雅圖總部和其他海外市場負責人的輪崗過渡選擇。這使得不少亞馬遜中國區負責人抱著過渡和輪崗的心態履職,工作缺乏積極主動性。何況,頻繁換將也導致亞馬遜中國在發展方略上出了問題,甚至還在天貓開起了旗艦店,友好地將曾經的競爭對手升級成重要渠道……

對中國市場的競爭模式不適應

國外電商被本土電商超越對中國市場的競爭模式不適應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不適應中國市場的競爭模式。

國外電商在本國成長壯大的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和企業文化,以及市場競爭模式,這當中的很多觀念和做法在國外被實踐證明是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也是能夠擊敗當地的其他競爭者的。但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國外電商長期形成的經營理念和競爭模式可能未必適應中國市場,在中國同行的新觀念和新的競爭模式面前,可能就無所適從了。

在經營模式上,eBay的做法是對賣家收取費用,而且儘可能阻止賣家與買傢俬下溝通,以確保不會流失交易佣金。而淘寶的做法是對賣家始終免費,對增值業務收費,並鼓勵買賣雙方進行溝通,消除信息不對稱。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做法,中國大陸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

壓縮機行業也有外資企業輝煌過,與亞馬遜兵敗中國如出一轍

以促銷活動來說,本土電商非常善於做各種促銷活動,通過名目繁多的優惠卷、紅包、返利等優惠措施降低商品價格,進而在贏得眼球和關注的同時,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但國外電商面對這種促銷活動就顯得難以適從,亞馬遜就認為人為地影響用戶體驗,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也擔心用戶因此養成促銷時才購買的習慣,因此在促銷活動上,遠遠比不上本土電商這樣熱心。

但實際上,高曝光率的促銷活動不僅能吸引眼球——某一時間段的促銷降價比全年低價更容易讓消費者記住,而且這種做法還能帶來海量的交易額——6.18、雙11等促銷活動就創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交易額。

有媒體報道,“一些亞馬遜中國員工開始找工作了。”一位採購部門的員工親屬稱:可供選擇的公司不多,只有阿里、京東、小米有品、蘇寧等幾家,或者去創業公司,傳統零售企業也是一個選擇。這名親屬哀嘆:“現在就業形勢不好,找工作有點難,可能失業。”

壓縮機行業也有外資企業輝煌過,與亞馬遜兵敗中國如出一轍

後話

和電商行業一樣,這些年壓縮機行業也有很多外企進入中國市場。歷經多年,眾外企發展有好有壞。發展好的繼續引領潮流;發展差的只能靠著往日的光環在行業二三梯隊邊緣掙扎。是因為他們的產品質量、水平不行嗎?絕對不是,比他們產品差的企業一抓一大把。關鍵因素不在產品、技術,那在於什麼?

在人人移動互聯,信息日新月異的今天,市場很喧囂,客戶很健忘,別以為自己也推出了幾款節能型產品,發展了幾個代理商就是在進步。這個時代,走得慢就是後退,那也就休怪市場不領情了。

亞馬遜此次兵敗中國,為壓縮機行業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雖然電商與壓縮機行業相差較遠,但是,對比外企在發展中走錯的路,可以發現,兩者並不遠。至於是壓縮機行業哪些外企,做的哪些決定,各位看官自己心裡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並不是說以上措施必然是錯誤的,但是由於這些因素疊加,加速了亞馬遜在中國的敗退。或許正因為如此,一些外資壓縮機開始重視中國本土人才,尤其是負責人來了。這也是中國壓縮機企業要走出國門,必須避開的坑。

您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