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漢語言文學的,看到自媒體上毫無文采、章法的文字竟有很高的推薦和收益,為啥?

作家廖文友情感人間


太正常了,有深度的文章看懂的是少數!

因為他們每天為了工作奔波很累,就想沒事看下娛樂消遣性質的新聞,視頻,這也促進了自媒體的發展。

總而言之,物質發展的過快,精神層面跟不上,就會導致社會非常的浮躁,大多數人看這些沒有任何營養的東西多了,會矇蔽心智~

接著自己也變得浮躁不安,都想一夜爆紅,不想一步一步踏實的走。


青年作者一道


有段時間看小說,真是嫌棄透了,現在這些作者的水平真心渣,要情節沒情節,全口水,要文筆沒文筆,小學畢業了嗎?一氣之下,我自己寫!於是,現實狠狠的給了我一個大耳刮子!看和寫真的是兩回事,有那種天縱奇才咱不算,就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吧,你行你試試,可能會哭。想想你上學時寫的那“800字”,你以為你現在的水平比那時候高嗎?錯覺了,哥們。


所以,不要看不起這些寫文章的人,哪怕他寫了個屎,那也是經過好幾道工序才製造出來的。

什麼是毫無文采、章法啊?什麼又是文采、章法呢?這是個全民信息時代,就註定了寫作水平參差不齊,而且讀者的水平也都不同。不信,你可以看看老年人、年輕人、大學同學、小學生、文青等各個群體關注的文章作品,會有驚喜的。所以說,你不喜歡看的、覺得沒有營養的東西,別人可不一定這麼認為,不要以己度人。

我不懂推薦、收益這些,但是,我很確定,收益首先是基於內容、質量的!許多時候會有一些投機取巧者,卡關鍵字,標題黨等等吸引流量,但是如果它真的完全沒有意義,那這種吸引也只是暫時的,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文章中的那點“墨水”。

這個提問者,或者許多本身也有這種疑慮的人,我覺得你們可能是“吃醋”了,明明自己比那人強,為啥大家不買賬?那說明你做的還不夠唄。


最後話說回來,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在製造“垃圾”,到就是有人買賬,那這些“垃圾”也就不再是垃圾了,製造者是個把垃圾賣上高價的人,難道不更令人恐懼嗎?


魚者佩之


誰不是漢語言畢業的啊?你哪個學校的?自報家門啊,自以為上了個大學就不得了了?看誰都覺得差?你覺得你寫得很好,你寫一篇出來看看啊,看看你的文筆又能有多好。先管好你自己吧,學位證都還沒拿到就一口一個漢語言。你現在頂多就算念過這個專業,文學學士都不是,也有臉出來說,真的不害臊。

不可否認現在自媒體的興起確實是拉低了網絡寫作的門檻,但這畢竟是一個全民參與的平臺,不是你裝的平臺,你要看文筆去看你的學術期刊啊,你要不喜歡看,大可不必看,何必問這樣一個問題給漢語言招黑呢?這個年代誰沒讀過大學?估摸著你可能是什麼野雞大學畢業的吧,要不以你的性子,重點的話不天天掛在嘴邊說?


紅油兔丁呀


現在社會發展得夠高鐵快了,大家錢有了,書也讀不少了,缺的啥?缺的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嘆世界!自然要接地氣了!

你看鳳凰傳奇《最炫民族風》多瀟灑:一路邊走邊唱才是最自在,我們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什麼樣的節奏是最呀最搖擺,什麼樣的歌聲才是最開懷!

自媒體要的正是這個味,看到刮什麼風就寫什麼風,走到哪個山上就唱哪支歌,怎麼自在就怎麼寫,心裡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章法不在血統純正接地氣就成,文筆不在深厚直抒胸臆就行,文采不在飛揚搔到奇點就靈,寫的寫得痛快,讀的讀得過癮!怎麼的?不服不行啊。齊白石先生蝦畫得好,徐悲鴻先生筆下的馬很傳神,但別人不知所云粗製濫造的漫畫就是有那麼多人喜歡看!亂拳打死老師父。



純文學高大上白富美,不過需要寫者高雅精緻,蕩氣迴腸,漚破膽水,自媒體熙熙攘攘鬧哄哄的一片繁榮景象,哪個還能耐著性子看你“輕攏慢捻抹復挑”?不過也不要氣餒,北大畢業生來亂哄哄的菜市場賣豬肉又怎麼的?說不定哪天就成“壹號”了!

不過終究“悠悠的唱著

最炫的民族風

才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態”


121121輾轉反側ing


很奇怪,一個作家居然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社會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比如農村廟會,舞蹈演員楊麗萍和一堆只會扭扭屁股的豔舞演員相遇,會是誰的觀眾多?這還真不好說。。。楊麗萍跳得再好,但這群妖姬衣服一脫,來個脫衣舞,瞬間,臺下觀眾就跑了。如果你自報家門,說自己是國家一級演員,說不定還能留十個八個。如果大家不知道你是誰?跑個淨光,也屬正常。。。再以網上對突發事件的應對來說。比如你才比李白,突然之間,中國和某敵對國家發生激烈對峙了。做為有才華的文人,才在那琢磨怎樣引經據典,文字推敲呢,筆下一個字還沒落下。網上或許早已被千千萬萬的喊打聲淹沒了。。。現代人,節奏比較快,說不好聽的,沒有幾個人有時間,在那耐下心,慢慢欣賞你那優雅的文字,更多的是看你觀點。即對事件的態度,對?或錯?支持?亦或反對?什麼觀點?有何依據?。。。那這樣說,豈不是文學沒用了,也不對。你看網上,很多著名學者,在這《今日頭條》登錄,首先要自報家門,如某某大學××教授,也怕冷場呀。。。其實,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如果你真的天賦異稟,才華橫溢,慢慢也會被很多人關注的。。。而你寫的許多東西,假如確實詩情畫意,字吐龍鳳,富有哲理,令人浮想聯翩。雖有可能暫時受到冷落,長久看來,卻會是一直熠熠生輝。。。


大力牛魔王之龍在天涯


謝謝你的提問。我是自學漢語語言文學,所以,喜歡寫文章,更喜歡發表文章玩。

對自媒體上文章差閱讀量大,收益也不錯,也是深有同感。

例如,有的人就寫了幾句話,感覺話都沒有說清楚,居然閱讀10幾萬。

我們辛辛苦苦反覆推敲,鏡心選圖片,也就幾千個閱讀,有時連人家百分之一的閱讀都沒有。

我認識一個寫書法文章的老人,也是一個書法家,文章也寫得有條有理的,可是閱讀就幾百個。寫了幾天信心都沒有了。

如果在一個答題下面你看看,那個閱讀量最好,情況非常複雜。

有時候是好作品閱讀量高,有時候是發表時間早的閱讀量高。

比如,你的文章早發了半個小時,或者半天,那麼,別人的文章雖然好也就趕不上你的閱讀量了。

但是,也不一定,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內容質量好一點的,哪怕你晚了半天,也會因為特別推薦,閱讀量就高。

由於種種不同情況,會造成文章閱讀量不一樣。

比如說,有時確實發現一些文章既沒有內容,也沒有質量,圖片都很差,但是閱讀很高。

這些問題,可能是所謂智能推薦的缺點吧,目前還沒有辦法糾正。

我們算一個簡單的賬你就會知道,如果採用人工受理的方法,那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因為,在自媒體平臺一天24個小時,文章不停地發表出來,頭條據說每天有幾百萬各種不同形式的文章。

一篇文章人工粗看一遍,大約需要五分鐘,不眨眼地看,一個小時,也就12篇文字,一天工作10個小時看120騙文章。估計已經累趴下起不來了。

如果一天要審核120萬篇文章,人工需要一萬人。而且這些人得累扒下。

所以,智能審核也限制了一部分優秀文章的推薦。

這僅僅是一個方面的原因。

還有讀者方面。

如果優秀文章,讀者不太接受,那麼,對於本質是商業運作的自媒體平臺來說,也是不利的。

所以,自媒體最歡迎的是“閱讀量”。只有沒有嚴重內容問題,閱讀量是第一指標。

而且,要求作者寫讀者喜聞樂見的內容,採用大眾喜歡的形式,這也是自媒體的特點。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自媒體平臺就是一個大眾平臺,你想溫文儒雅,那是沒有市場的。

所以,摸索適合讀者接受的方式寫文章,也應該是作者努力的一個方向。

記住,實際上只有你服務最好才能得到最好評價。

既要寫出自己的思想,也有照顧到讀者的接受方式,你需要調整一下自己。

至於個別情況下,一些質量比你差了一點點閱讀很好,這也是幾率性問題。

只要你寫得內容形式都符合讀者胃口,做到雅俗共賞的程度,肯定也會得到更多的讀者選擇。

所有成績都是努力的結果。學習探討,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所有人。


千千千里馬


文章寫得好標準是什麼?



讀者的評價,相信讀者,也相信自己可以寫到老百姓心裡,把文章寫的好,這個幹如果是專業性的、華麗的、章法如何如何OK行嗎?未必吧。

《紅樓夢》是花錢排名出來的嗎?是專業人士評比出來的嗎?



自媒體都是什麼人?老百姓,老百姓裡面有點文化、膽子大一點、做出自媒體露臉的一定說的都是老百姓的話題和口吻。

如果誰覺得自身文筆有兩下子,就去把內容搞明白,現在都是內容為王,可沒說文章寫的好為王。

其實,這是一個社會規律的標準:人民才是歷史創造者,人民才是說了算的人。

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和寫文章不從平起平坐的老百姓視角著手是一路貨色。

呵呵


王海斌2019年盡心致勝


楊麗萍和豔舞者們相遇,誰的觀眾多?當豔舞女郎跳起脫衣舞來,瞬間,臺下的觀眾都跑光了。此話意思不明(詞不達意)。我說:楊麗萍處的觀眾都跑光了,蜂擁而至脫衣舞者們的臺前觀看,且津津有味,

有人說,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見仁見智,各各歡喜。本人覺得,大部分人還是喜歡豔麗低俗的表現形式。就如《白蛇傳》的故事一再翻版一樣,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又有多少人會去欣賞?在頭條上,也每每看見有人叫喊,希望能擁有三妻四妾,風流倜儻(呼籲恢復妓院,以滿足其沾花惹草的慾望)。

他們是不看《魯迅寫的文章的,如阿Q正傳)針砭時弊的文章的,而只喜歡風花雪月,卿卿我我,願在溫柔鄉里醉生夢死。

本人也好色,所以我要結婚,要行房事,要生兒育女。

試問,碌碌於養家餬口的人,他還有幾多精力去尋花問柳,去找小三,去包二奶?又如:袁隆平似的人物,又有幾人去嫖娼,去豪賭?

史上有曾國藩者,為毛澤東和蔣介石所讚賞,所推崇。不是他財大勢大,而是他謹慎行世,低調地待人接物,是處世行事的一典範!

湘,邵,禹。恨江草


恨江草


這就是自媒體的存活秘籍!你專業搞這個的,不一定好使,這些不按常規出牌的主們,才是最受歡迎的😁😁😁錯別字連篇,滿嘴跑火車,不按套路的文字碼集,專打你這些“根正苗紅”的夫子們!

無厘頭的語言,無章法的排序,狂轟亂炸!錯別字連篇,大白話一堆,穿越古今的大雜燴,蜂擁而至!眼睛一蒙,說狼來了就狼來了!來了它不吃人,光要錢你說氣人不!看不慣是吧,我也知道你迷糊了,甚至為自己的處境擔憂,沒辦法啊,這是現實!是互聯網大時代,大趨勢!一切都可能被顛覆,被改造。所以,沒辦法!看不慣?看不清,弄不懂也得弄啊。

人任何時代都是跟著趨勢走的,才是一個不被時局拋棄的人,才是一個跟得上時局的人,才是一個明智的人。拋開這些還談什麼呢?只要讓自己順應這種潮流才能不被它所拋棄,才能保住你最起碼的生存之道!這才是硬性道理。

當然,你的專業不能說沒有用武之地,反過來講,你才是真能走向長久的勝利者!為什麼這麼說呢?

潮流任何時候都是一陣風,尤其現在這種風,我估計也不會太久,一種新東西的誕生,如果順應時代大局,並能給社會給大眾!帶來福利和長久利益,那麼它有可能存活的時間會長一點,反之就像現在整個社會被這些“烏煙瘴氣”的陰霾,侵染的黑白顛倒,以假亂真,掛狗頭賣羊肉的把戲,倒成了時代的寵兒,擁戴的對象!它能久遠存活,我個人覺得有點牽強!

我這裡講個故事,九十年代初期,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是高潮迭起,非常紅火!各種新鮮的東西衝劑著人們匱乏的大腦,吃的,穿的,用的,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文化市場更是標新立異,推舊出新!那些壟斷了中國人幾千年的舊調陳曲,正以雲開撥日的勢頭消失與歷史的塵埃裡。隨機是一種新文化的誕生,衝擊市場,立根與人們的審美。

那就是通俗歌曲與民族元素的歌曲,來個前所未有的大血拼!有多少唱了一輩子,被國家認可,被人們認可的歌唱家們紛紛下崗,淘汰。對呀!你在老腔老調的演唱,已經沒有觀眾認可,沒有人捧你場了,一個歌者沒有觀眾你就等於失業,出局。你上哪兒說理去!你沮喪了!迷惑啦!沒辦法這就是趨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看不慣又能怎樣!

有個故事是這樣講的,唱民聲的楊洪基老師,在一次演出時,和他一個經常在一起的老前輩,也是唱民聲的,他們唱了很多年,一成沒變過,前程是穩定的,觀眾是接受的。可現在有通俗歌曲的問世,根本沒有他們存活的機會了。那時,韋唯正紅,他們是在一起演出,往日都是分工有序,該誰誰唱,可現在不行了,只要那些唱民聲的演員出來,觀眾是強烈往下趕轟!嘴裡面高喊,下去!下去,我們不聽你唱!

當時,那個該上臺演唱的老師說,老楊,我不敢去前臺,我已經沒有勇氣面對觀眾,不能面對他們侮辱似的驅趕。最後那個老師沒能扛過那段現實的逼迫,敗陣淘汰,下崗消失……。

相反,楊洪基老師頂著壓力與屈辱,對自己說,只要我用心去唱,盡力而為,我是一個歌者,在臺上我不會因為他們的不接受,我就放棄,我會完完整整的把作品演繹下來,他們認不認可另說!結果,楊老師成功了,大家都看到了。

你和楊老師一樣,是金子,肚子裡有本事,任何時候,都不會淘汰,關鍵是你自己別放棄,堅持做自己,一定會有出色的那一天!



戴安娜拉維奇


寫文章講章法,無非就是文章的起承轉合的講究。以往學習寫作這都是基礎的東西。現今的一些文章不一定都符合此講究,思路不同寫法各異,譬如表述某個主題(產品商品),文字多半發散式,像詩又像散文雜文,無法確定其何種形式。不過,這樣的寫法,只是形散意不散。

頭條上我見過幾例廣告,文案做得相當好,文字功底不錯敘述上較有創意,待我們快閱讀完畢時方知是廣告。能夠吸引人讀下去,就說明其廣告是成功的。雖然文章看不到起承轉合的章法,但是它還是自有邏輯章法,立意明確,文字洗練活潑,概括到位。

但凡大的著名的公司廣告,其文案作者的文字水平還是比較高的。我想那些被聘請的職業人,其從業經驗和文字功底無疑是紮實的。

然而,頭條上的自媒體一些文史類娛樂報道的小編,文章水平文字功底就不敢恭維了。囉裡囉嗦毫無章法,想到哪說到哪,缺乏邏輯主線,天馬行空,叫人讀起來如同雲裡霧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